乡土文学 | 张启超:猪之往事
乡土专栏主编:朱保彰
文:张启超 / 图:堆糖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如家字,上面宝盖头,下面豕字,古汉语中豕字就是猪的意思。家里有猪才叫家,可见猪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据考证,3600万年前地球上就有猪了,比人类还早几百万年。后来人类驯化了野猪,它们被关进圈里,吃了睡,睡了吃,长得一身膘肥滚壮,到时候难免一刀。它的同类至今仍保留了坚锐的獠牙,刺一样的鬃毛,健壮的四肢,可进可退,可攻可守,狗见之生畏,人谈之变色。
从前家家户户养猪,行走在村子里,山脚下,树林边,泥塘中⋯⋯到处可见猪宝宝,热了滚个泥浆,渴了喝口泥水,饿了嚼口草根,吃饱了随地拉撒,无拘无束。
那时有人甚至养"会猪",就是早上把十几头猪赶到草坪,晚上赶回,省了猪食。
那时养猪,纯粹喂家里的菜及粮食,有空再去讨些野草,如野藜蒿,以前是猪吃的食物,现在成了人吃的上等美味,市场上卖到二三十块钱一斤。
养猪的人家必然要做好这些准备;多栽菜,多种薯,多打粮食。临近卖猪时,多喂红薯,米皮等精粮,猪儿一天一个样,屁股滚圆,背脊平宽,毛皮油亮。这样的猪,肉质鲜嫩,光是猪油都有几十斤,白白的厚厚的像棉絮。
在过去粮食匮乏的年代,人都饿得眼翻白,哪有猪的粮食!猪只能吃点野菜,掺杂点粗糠。人哄猪,猪哄人,它瘦得皮包骨,到卖的时候,卖不到几个钱。即使留在家里杀年猪,也是皮糙毛长,师傅难以去毛,只得吹猪,使它变胖。
具体方法是:屠夫在猪脚上割开一点口子,再用铁棍捅进去,揪住口子上的皮,以嘴吹气。我的堂爷爷是个杀猪匠,我亲眼看到他吹猪:腮帮鼓起,青筋凸起,两眼瞪圆,满脸通红。他本身有些气喘的毛病,吹鼓一只猪,也真难为他了。猪吹鼓起来后,浑身光滑,去毛容易多了。
从前,猪对一个农民家庭的意义是巨大的,一般一家养两三只猪,乡邻亲友来往,总会看看猪栏,若是猪养得好,人家就会羡慕不已。这是全家人的幸福指望:娶亲,送学,做房子,买肥料,过年杂用⋯⋯都在猪身上,因此,猪的礼遇,非同一般:天气太热,要帮它打扇,点蚊香驱蚊,浇冷水降温。冬天则铺上厚厚的稻草,隔几天还要晒晒猪窝。一见它哼哼唧唧,倒地呻吟,闻呼唤而不应,见美食而不顾,主人一下子六神无主,又是烧香拜菩萨讨符水,又是求兽医打针吃药⋯⋯若是办法用尽,猪宝宝仍是驾鹤西去,则全家人如掉冰窖如丧考妣,冷灶无烟,辗转反侧。无奈,杀猪分肉,四邻好友你一刀他一块,默默分担这丧猪之痛。这等夭折早逝的猪儿乡民称为"拌猪得",要先过水,再多放生姜辣椒白酒以去邪味。
若是祖宗有灵,菩萨保佑,这一年,顺顺利利,则全家人喜笑颜开,杀一只,卖一只,有吃有用。
家里杀年猪是成功的象征。一般人杀不起。因为浪费大。
请人杀猪要开工资,屠夫老板"猪一叫,肉一刀"提回去,还要坐上座,喝个大醉而归。帮忙抓猪的张三李四要留下吃饭,来分肉的人也要招呼吃口饭,另外,要请七大姑八大姨回娘家吃"年猪饭",临走时还要送一点里脊肉给最尊贵的客人。猪血弄好了要东一家西一家送一碗,大家都分享一点,这也是左邻右里沟通感情的一个渠道。
如此一来,七零八落,化整为零,就看不到一个"整数"了。
整个猪出卖给贩子就免去了这些麻烦。连毛带骨一齐称走,干净自在。
但损失也大,接下来,要花钱去买更贵的肉过年,没有猪油,猪心,猪肝等内脏,过年待客少了多少美味!上半年的菜干巴巴的没有猪油,人肚子里也总是没有油水,饿得慌。
卖猪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一个可以看懂《红楼梦》的文人不一定能看懂《卖猪》这篇文章。
先说卖猪给收购站,
过去计划经济时代,有专门收猪的收购站,里面的工作人员真是威风十足。好比现在的城管。卖猪的人家先要打听本次收猪的负责人是谁,再想办法送点礼物求他照顾点。若是和收购人关系密切,那他打称时就不会少称,另外,少除食。(收购站的人十分精明,他知道农民卖猪时会拼命让猪多吃些)这样一来,至少多卖得一百块钱。
那些没面子的普通人就可怜了,收购员看到猪肚子滚圆的,就要除十几二十斤的食!称秤时,又故意少箅十几斤,这样的话,卖猪的人损失可大了。
什么叫鱼肉百姓,请往下接着看。
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贩子上门收猪,更是绞尽脑汁使自己利益最大化。
农民为了多卖点钱,惟一的办法是多喂点猪食。
贩子何等精明,他会让主人把猪赶出猪圈,在院子里,"没事走两步",还嫌不够,还用棍子打它"没事跑两步",几圈下来,排泄了几次,则"吃饱撑着"的优势荡然无存。肚子空了,体重下降了。
另外,贩子的大秤称猪,往往趁主人没注意,他玩转秤铊,(据了解,有人偷偷在身上放磁铁,吸住秤铊。)明明三百斤,他硬是称成了二百四五十斤。若是主人精明强悍,他还会有所忌惮,若是主人老实善良,或者女流之辈,则贩子玩之于股掌,肆意盘剥,主人浑然不觉,还连声道谢,下次再来。贩子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更有一种可恶行径,非常隐蔽。
贩子发现主人善良老实,他走进猪圈看猪,偷偷地将猪脚扳断,然后找借口不买。主人发现猪"病"了,吃喝不爽,坐卧不宁,精神萎靡,就不知所措,赶快找来贩子便宜处理,贩子等的就是这一天,他假装不要,谁愿意买病猪呀!但碍于主人面子,似乎下个决心,说:"我帮你忙,你要晓得好歹。"主人感恩不尽,把他当作恩人,贩子趁机降价,少秤,一下子获得了暴利,主人损失惨重,还蒙在鼓里,连声道谢。
什么叫杀人不要刀?你该懂了吧。
不管怎样,家家户户还是少不了猪。
我小的时候,家里十一口人,日子艰难,奶奶负责全家的饭莱,兼做猪倌。
她是个吃苦耐劳的人,一刻不停地操持家务。有点空还要去讨野菜,她和我姐钻到油菜地抓野菜,一身都是汗水沾着油菜花。
她晚上还要不停地切菜。
猪饿了就对着她叫。那时人都没东西吃,只好舀一桶水,放一点糠浮在水面让猪喝,猪喝一口水,紧闭牙齿,留下一点饭粒,把水喷出来。它叫着叫着表示抗议。
谁说猪愚蠢呢?
奶奶过世后,母亲接过了养猪的重任。
其时我出外读书,要花更多的钱。父母决定养一只母猪,卖猪崽。
为养母猪,母亲吃了很多苦,她也必须出门讨野菜,晚上切好。
母猪初生小猪,母亲给它按摩肚子,以便生产顺利。
在母亲精心照料下,母猪很争气,一窝接一窝小猪生下来,又变成一张张钞票,供我读书。
直到我毕业后,母猪还在为家做贡献。不料有一天,它到外面误吃了死老鼠。母猪急急忙忙赶回家,倒在地上抽搐,非常痛苦地死了。
临时叫猪贩子来买,只卖了八十块钱。
后来有人告诉我们说猪贩子赚了我们一千多块钱。
我对那只母猪印象深刻,非常感谢,是它,帮我完成了学业。
现在,母亲也去世多年,家里也多年没有养猪。
由于国家重视环境卫生,村民都不养猪了,即使养,也是偷偷摸摸的。
这样一来,吃肉全靠养猪场了,一段时间以来,猪肉价一路狂奔,大有直追牛羊的势头。
受到伤害的当然是那些收入低微的普通人。
上万年来,人类把猪驯化为六畜之一,与它相依相伴,一个农家小院,有那么几只猪,几只鸡鸭,不是显得更有生机吗?
更何况自己养的猪吃着更放心。
据说有些地方政府又同意农民养猪,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我举双手赞成。
相关链接:
聆听 | 乡土专栏 | 张启超:藏身在乡野的那些宝贝们——之美食(上篇)
作者简介
男 网名 彳亍斋公
1965年4月生于河南沈丘
乡村文明忠实的坚守者和记录者。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特邀顾问:乔延凤 桑恒昌
总编:湛蓝
名誉总编:赵丽丽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李国仁\杨秀武 \骥亮
总监:徐和生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柳依依 暖在北方 胡迎春 尾子
主编:烟花 清欢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陈风华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朱晓燕
美编:无兮 ETA 张婷儿
播音部:
主播:魏小裴 自在花开 眉如远山 西西
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