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债风暴下,“躺枪”的零售银行们

©读懂财经·金融地产组原创/出品

作者 | 郑鹏超

编辑 | 夏益军

上周,金融市场最大的事情莫过于信用债违约。也正因为如此,银行板块也在2天内跌去3.57%。

在读懂君看来,这事得两看。首先,由于不同银行的战略差异,企业债在各家银行业务中的比重大不相同。简单来说,信用债违约的事情,对招行、平安这样的零售银行影响有限。

但二级市场投资人似乎并未察觉到这一点。无论招行,还是平安银行的股价也都有不同程度下跌。某种程度上说,这也算是“躺枪”。

其次,从目前看,企业信用债出现大面积违约的可能性并不高,这事对整个银行业的影响可能也很有限。

而作为投资人,我们要更理性的看待短期的股价波动。短期的股价下跌,往往意味着长期的机会。从过去看,每一次突发的行业危机,都伴随着阶段性的投资机会。相信这一次,大概率也不会例外。

/ 01 /

信用债风暴来临,对银行影响有多大?

上周,清华控股的紫光系债券全线违约,面值100元的债券跌到50元左右。以16清控02(SH136773)为例,从11月2日85元面值开始跳水,最低跌破40元。无独有偶,华晨汽车集团也出现了未能按期足额兑付发行的私募债。

那么,信用债频频暴雷,对金融市场最大的投资机构——银行会带来多大的影响呢?

答案是,要区别的看。简单来说,对过往持续压缩对公业务,企业债券持有少的银行,几乎没有影响。而资产结构中对公业务占比较高、企业债持有较多的银行,需要继续观察后续信用债市场的发展。

我们以主攻零售业务的平安银行为例。2020年H1,平安银行的债券投资中,信用债投资总规模996.4亿元,占比8.9%。

对比其他的全国股份制银行,2020年H1,算上平安银行,招行、民生等8家全国股份制银行的平均信用债投资规模为2399.73亿元,信用债在金融投资的平均占比为12.97%。

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与其他股份制银行相比,主攻零售的平安银行的企业债风险敞口相对较低。

据读懂君了解,平安内部的风控部门对已违约的信用债排查看,没有天齐锂业、河南能化、紫光集团、清华控股、平煤、包钢等公司的债券持仓。其资管业务和理财子公司也无此类企业信用债持仓。

此外,平安银行也没有持有包商银行的债券。换句话说,周末包商银行的65亿元二级资本债全额减记,也不会对平安银行产生负面影响。

信用债暴雷对平安银行影响较小,也不难理解。过去三年来,平安银行一直贯彻“对公做精”策略,去风险、压规模,总体体量一直处于对公业务规模压降状态。从目前看,能源和矿业正是平安银行近年来压降的重点行业。

当然,除了平安银行,招商银行也是同理。总的来说,尽管近期个别企业信用债出现违约,但由于各家银行战略不同,其受到的影响也大不相同。其中,平安银行、招商银行这样的零售型银行企业债规模基本不大,所以潜在的风险敞口也相对较小。

/ 02 /

股价大跌,更多只是情绪的宣泄

此次信用债市场出现违约,加上媒体的渲染,才让二级市场的恐慌情绪蔓延。在周四、周五两天,整个银行板块下跌了3.57个百分点。

但如果我们深入去分析,会发现此次信用债市场违约,更多的只是个例,出现持续性大面积暴雷的风险并不大。

以13平煤债券为例,上周三、周四两个交易日跌去了20%。此债券发行规模45亿元,5%的利率,2023年4月17日到期,需要兑付的税前可抵扣利息2.25亿元。

但平煤股份2020年1月至9月的净利润12.34亿元,截止9月末账上货币资金高达75.3亿元,短期借款仅48.9亿元。换句话说,平煤股份债券违约的可能性并不大。

而13平煤债下跌,主要是因为在二级市场日成交量不足百万,如11月6日的成交额仅29万。在个别信用债出现违约的刺激下,导致了平煤债的恐慌性下跌。

从这个角度看,企业信用债出现大面积违约的可能性并不高。换句话说,这事对整个银行的影响可能也非常有限。

退一步讲,即使企业信用债会出现持续性违约,也不是所有影响都会受到巨大影响。比如,对招商银行、平安银行这种主攻零售业务的银行来说,其影响非常有限。

某种程度上说,这次银行股的下跌,更多只是媒体过度渲染后,市场情绪的恐慌性反应。

当然,对我们投资人来说,这也未尝不是个机会。正如巴菲特他老人家所说:“别人恐慌时我贪婪”。

从历史角度来看,每一次突发的危机,同时都潜藏着惊人的机会。例如,2013年的白酒行业塑化剂危机,虽然短期导致了白酒公司的股价重挫,但长远看有利于行业规范化发展。

要知道,短期的股价波动只是市场情绪的反映,所以要理性看待。拉长周期看,企业的内在价值才是真正决定公司股价的长期表现的称重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