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从口出,病从口入,说话时注意这5点,就会万事大吉了!

俗话说“祸从口出,病从口入”,我们一生的烦恼,大部分都是因为言语引起的,所以古人讲做人要谨言慎行,言语的修养至关重要。下面总结言语的五种态度,若能做到,基本就万事大吉了。

一、言行一致

不管你讲了多少道理,如果自己都没有做到,别人还是不会信服你。比如现在家长教育孩子,父母让孩子做人要诚实、要守信,可他自己都说谎话,自己都不守信用,你让孩子怎么信服?自己的父母都不能信任,你让孩子去信任谁?所以古人说身教大于言教,以身作则,言行一致,才能成为孩子的榜样。

孔子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古人不轻易说话,就是因为怕自己说到而不能做到,这是人生的耻辱呀,我们应该学习古人的这种精神。

二、谨慎

《弟子规》讲:“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说话要谨慎,没有根据的话,不能乱说。生活中的很多误会,都是因为我们“见未真”,没有看到事实,只是听了别人一面之词,就当成真事,甚至到处传播,最后没事变成有事,小事变成大事。

《弟子规》中讲到:“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就是别人有求于我们时,不要轻易许下诺言,万一后面出现其他情况,我们无法实现诺言,那就麻烦了,你再解释,别人就会认为你失信了。

三、寡言

《弟子规》讲:“话说多,不如少”,言多必失,话说多了,没准儿哪一句话就会得罪人。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很多时候,你无心的一句话,别人就听进去了,就以为你在说他, 就给自己惹上麻烦了。

《易经》上讲:“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一个人很吉祥、很有福气的人,一般话都很少,比较木讷;一个性格急躁的人,往往话就比较多。

四、要有耐心

就是说话要有耐心,尤其是在劝诫别人的时候,一定要不厌其烦,不能发脾气,不能带情绪,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不到起不到劝人的作用,还会招人怨恨。当我们劝别人没有耐心的时候,就代表我们不是真心的,是我们的修养还不够,这正是磨炼我们心性的好时候。

五、要心平气和

说话要心平气和,心不平的时候不要讲话,因为这时候讲的话,很可能会出问题。

所谓“冲动是魔鬼”,一个人生气了,就不要再讲话,要赶紧找个地方把脾气调下来,否则肯定会后悔。不但是生气的时候,就是高兴的时候,也不能乱说话。因为人一高兴,就容易随便答应别人,到时候兑现不了,就会失信于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