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糖尿病日|60%糖尿病未被诊断!诊断出的1亿患者如何用药

2020年11月14日是第14个联合国糖尿病日。糖尿病是全球排名第四的致死疾病,中国糖尿病患者总人数超1亿,排名全球第一,由于没有得到及时诊断、缺少足够重视、不按时进行血糖监测和用药等原因,60%的患者未被诊断。而在诊断的糖尿病人中,一半以上血糖不达标!

6成患者未被诊断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数据显示,全球共有糖尿病患者4.5亿,其中1.1亿为中国人,占比近1/4;我国糖尿病诊疗渗透率仅三成,超过6000万患者因不知患病未接受治疗,未诊断率高达60%!

由于糖尿病初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并不会引起明显不适的症状,只能通过采血检查的方式发现和诊断,给糖尿病人的早期发现和筛查带来一定难度。有41%患者是因为糖尿病病情严重,引起身体不适或已经出现并发症,才到医院就诊而获知患病;有20%左右患者是在其他疾病诊疗过程中被发现已患糖尿病*。

接受降糖治疗患者不到一半血糖达标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统计中还发现,2017年中国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仅15.8%。而且更让人不安的是,就算接受了接受降糖治疗的患者中,血糖达标的患者仅49.2%。这意味着,糖尿病人中,一半以上血糖不达标!

这多少映射了当前国内糖尿病的诊疗现状,缺乏对糖尿病前期症状常识性判断,忽视常规血糖检测,从而导致“隐性”患者错过最佳干预治疗阶段。再到确诊后,用药的复杂性又让很多糖友们“望而却步”。糖尿病患者服用药物控糖,一般会经历初期建立耐受到稳定药物浓度合理控糖再到周而复始的稳固控糖,这期间往往会出现联合用药的情况,药物服用要求的不同,好比是餐前还是餐后服用,是一天服用一次还是服用多次,也会让患者“犯懒”;外加服药期间,患者还需要不定期做血糖检测、肝肾功能检测等,不间断的检查也让患者有破罐子破摔的冲动;药物副作用让患者肠胃不适……种种因素导致糖友难以做好自我管理,规范控糖。

选择降糖药有2个要点

专家建议,一方面,降糖药物的选择应该考虑患者未来的依从性与治疗持久性等。如一天一次的新型二甲双胍药物升级,满足患者的长期治疗需求,提高患者未来的依从性与治疗持久性。二是注意血糖管理,参考血糖管理决策循环,实现个体化血糖管理目标,最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现在各类药物的剂型都在不断向长效和缓控释方向改进,就是因为在控释技术的保驾护航下,药物安全性高,疗效好,患者的依从性自然就高了。”宣武医院内分泌科鲁梅花主任此前在采访中表示。像今年上市的新型二甲双胍(奈达),与二甲双胍的普通片或骨架型缓释片不同,采用的是单室渗透泵技术,单位时间内获得相对恒定的药物释放剂量,以维持血药浓度恒定、药效更加持久,同时显著降低患者胃肠道刺激,由每天服药三次、两次降至每天一次。“它解决了传统二甲双胍一天多次服用导致的漏服、胃肠不良反应等临床难题,大大提高用药依从性。”

可以说,药物技术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帮助了患者良好的控制血糖。面对治疗中的困扰,国家政策和医药企业都在不余余力关注糖友们的健康,助力健康中国203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