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通读 第四十八章 原文
《道德经》通读 第四十八章
原文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此章名曰:损益有道。
损益,可以理解为损和益,损为减少,益为增加;还可以理解为,损少增加,作为动宾关系的损益,是指把增加的东西减少。
为什么要减少增加的东西?老子在这一章里如是说。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原来,益和损,分别指的是为学和为道。人在学习这件事上,天天学,天天有所增加。而在为道这件事上,天天有所减少,才是真正的为道行道。
老子为什么这样说?先来看“益”,通过为学,增加了什么?为学,是要有知,天天为学,天天有所知。知是什么,知是学识,是智能,是智慧,有了学识、智能和智慧,人的感知能力,思想和情感就会上升。如此上升,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名利心和各种欲念。有了欲就会有意志,人在如此的路上越走越远,所谓的远,就是离道越远。
而为道,则是天天减少这种欲念,减少欲行。
老子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的笑话。人在天天做为学这件事,为学就是了为了有知,欲由知生,结果是有了无尽的欲念和妄心。而人是要行道守道的,这又要把为学之后增加的东西一天一天地减少和去掉。
这一增一减,都是有为之为。为学之为,不是无为之为;为道之为,也不是无为之为。所以,为学之为,从根本上就是对道的叛离。它导致了用减少的行为回归道,也不成其为无为。
所以,老子在二十章里说,绝学无忧。为学之后,要为道再把所学之知慢慢减去减少,这是学之大忧。老子又在第十六章里说,无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人天天学,最终也要和万物一样,各复归其根,归根就是守静,守静就是回归生命本身,回归生命叫常恒,知常恒就是明白。由此看来,为学实在是生忧之根源,离道之妄行。
接下来老子说,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是道。对于天天有所学的人,唯一的办法是,天天减少去掉那些所学所知的东西,直到减到无所再减的那一天,人再也无为可为了,这才是回归了道。
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肯定地说,在这个天地间,人应该像天地万物一样,无所为,然后却无所不为。只有无为,才能有这样的效果。这就是老子在第三章里说的,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在这一章的最后说: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这两句是说,无为可以得天下,有为则不能得天下。不管是成为天下之大一统者,还是取信于天下,只有有道者才可以功成事遂。无道者之有为,无论如何想要得到天下,都是不能够的。
老子千言万语,终不离道。此章从为学说起,最终落在无为即道,无为可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