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大成殿中有趣的位次排列
文庙是祭祀孔子的礼制场所,也是宣扬儒家思想的重要载体。追随孔子思想的孔门弟子经过历代王的精挑细选,已经固定为文庙礼制,按照固定的位次,排列大成殿和东西两庑之中。
孔子像两侧第一批配享的圣贤,是孔子弟子和儒家系统中四位最杰出的———颜子、曾子、子思、孟子。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宋度宗到太学祭祀孔子,举行简单的释菜礼,开始以颜子、曾子、子思、孟轲子享配,称为“四配”,升颛孙子张为“十哲”补子思之位。
唐朝开元三年(公元720年),唐玄宗诏令国学祭祀孔子时,将颜子、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冉有、子路、子游、子夏等十人享配孔庙,称为“十哲”。清康熙五十年(1712年),增补朱嘉为第十哲。乾隆三年又增补孔子的弟子有若,居朱熹之上。
首先是颜子和曾子两位,颜回的父亲叫颜路,曾参的父亲叫曾晳,他们的都是孔子的弟子。有趣的现象岀现了,儿子在上边配享,老子在庑下从祀。在儒家的礼法,有所谓的“子虽齐圣,不先父食”。就是说儿子虽然成了圣人,也不能先父而食。这似乎违背了儒家伦常之道。
其次是子思和孟子两位。这两位都不是孔子的学生。子思是曾子的学生,孟子则是子思门人的弟子,算是子思的徒孙。这两位与庑下其他七十名孔子的弟子相比,辈份是很低的。他们能在最前面以最高规格配享,似乎又违背了儒家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传统。
在孔庙这样个重要的儒家礼制场所,出现这么重大的原则问题,其实挺出人诧异的。
其实,孔庙中按照贡献大小排位,而不以礼法排位,看来儒家是“外重礼法,内重其实”,不拘泥于成规,实事求是方为万事之本。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