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科技新书目》一起成长的这些年
文/杜辉
初次接触科技新书目,正逢报纸刚刚改版时。从我个人的角度也正好看到了它全新的开始。起初对于这份偏专业报纸的关注远遜于其他行业媒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则发现科技新书目的可读性、信息性、专业性都不输任何行业媒体。从开始的偶尔阅读到现在每年订阅,期期不落的阅览。也正是科技新书目专业的内容把我变为了忠实的读者。
我曾作做过的出版工作,还是大部分以市场为基础的大众图书,而身边的朋友,则大部分关注社科文学为多。对于科技、生活等类图书关注就已经少了很多,对于工程、技术、计算机等专业类别的图书就鲜有关注的。但其实,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畅销书,都有自己的特定消费人群,市场并不比其他领域少。也正是如此,科技新书目的存在正好满足了这一市场群体的需要。对于图书专业媒体的多样性做了很好的补充,对于不用人群,对于专业需求,寻找到了很好的差异化市场定位。
作为编辑可以通过科技新书目及时了解其他出版单位的最新咨询、图书信息、营销动态,以此作为学习、参考的资料库。作为营销,科技新书目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宣传推广的平台。弥补了专业类、科技类等专业类别图书产品的宣传渠道狭窄问题。作为发行,也通过科技新书目的书目数据库及推荐,让书店、图书馆、读者可以及时接触了解自己的产品信息,增加销售机会,提高销售数量。作为书店、图书馆,也通过报纸及时了解最新的图书出版动态,为及时采购、配货提供参考。帮助提高书店的备货率,提高图书馆馆藏图书的装备率。对于读者、作者,也提供了一个了解各种出版品类图书的机会和渠道,对于自己的写作、阅读都提供了的很好的参考。
图书市场的热点此起彼伏,不停轮换。如生活图书一直是市场热点,但之后科普图书也渐趋兴起。在图书以外的大环境层面,对于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也不断创新。从数字阅读对传统出版概念的冲击,到互联网对编辑发行模式的改变。从新的印刷技术应用,对于传统图书制作策略成本控制的改变。从对各种行业焦点的特别策划、深度报道、连续跟踪,到对海外行业新动态的跟踪、报道,与国内同行的比对、交流。科技新书目都有所涉猎,及时跟进捕捉最新的市场信息。给出版从业者提供了一个及时、准确、可读性强、针对性强的一个强大信息平台。
科技新书目自本身也顺应新技术的发展和读者的需要,及时推出了报纸的网页版。让阅读更为方便、及时。让人随时随地可以通过网络把报纸的精彩新闻、有建设性的市场讨论,及丰富的数据资源与大众分享。
自己从和科技新书目打交道开始,也尝试写作投稿,前后算来也有多篇发表。从开始写作的稚嫩,到逐步的落笔从容,写作已经成为每周末固定的安排。这其中也多亏了科技新书目的编辑朋友指导、帮助、交流。现在偶尔拾起以前自己的文章,也感慨良多。面对自己的成长,面对科技新书目的变化,不禁唏嘘。
回望和科技新书目一起成长的三年。一起在成长,一起在前行。在此祝愿科技新书目越办越好,为新老朋友继续提供优秀的咨询,继续做出版的信息先锋。
作者注:
本文发表于2012.8.16的新华书目报.科技新书目第1000期。此文正是为祝贺报纸千期的贺文。转眼又是四年过去,不禁感叹世事变化。
很感谢科目编辑孟凡的帮助,没有她的帮助,我不太可能坚持下来写行业文章。正是她的帮助,我才慢慢养成了写作的习惯。从开始写作的幼稚及逻辑不清,文笔混乱,到现在慢慢走向成熟,其契机都是孟编辑的发现、提携。
有时写作只是随感而发,实则是发发牢骚,讽刺行业弊端,缺少重点、章法。孟编辑对标题的修改,文章的编辑,总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让我学到很多很多,提高很多。
转眼四年,我们都在成长,世界也在改变,传统的纸媒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未来犹未可知,但是其凶险则是前所未有。希望可以继续合作更多个三年、四年。一起见证自己的成长和行业的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