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藏作品](5146)35年,这个“科特派”用科技之光照亮菜农致富路
35年,这个“科特派”用科技之光照亮菜农致富路——记全国劳模关慧明本报记者 李 艳劳动者之歌11月24日,2020年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关慧明成了全国劳模。今年58岁的关慧明是乌兰察布市新技术开发服务中心的一名科技特派员,从大学毕业到现在,他已经和农民在一起35年了。35年来,他每年都有300多天在田间地头为菜农服务,培训10多万人次,指导近20万人次。他针对生产难题研究出十几项科研成果,每年为菜农增收4000多万元。“科技人员的初心是用科技富民强国”关慧明是农民心里的“科学家”,更是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农民”。他的这条人生路是从罗家村开始的。当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关慧明离开机关第一个来的地方是罗家村,全村共57户,户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头一年,他组织农民在烂河滩上建了4栋温室,第二年发展到43栋,当年每亩地收入就达到了8000元,家家户户用上电动三轮车和电视机。罗家村、杨贵村、霸王河村等受帮扶的农民多起来了,关慧明遇到了书本上也没有方法解决的技术难题,怎么办?他就自费开始研究这些难题,到北京购买实验材料和图书,他白天在地里调查病虫害发生情况,夜里在实验室寻找解决办法,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三点多,第二天再去田间验证效果。“科技人员的初心是用科技富民强国,要让国家和农民享受我们科研人员带来的成果。”关慧明说。就这样,他从一乡一村逐步地发展到全国十几个省区市、30多个示范点,2003年他被科技部评选为全国第一批科技特派员,他理论与实践结合带领农民致富的新模式被称为“关慧明模式”。“科特派”联合起来,农民们富起来2008年,关慧明系统总结了23年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冷凉蔬菜发展战略,被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部、乌兰察布市“十二五”“十三五”重大产业调整战略。但是一个人的力量总归弱小,怎么能让更多农民学到技术,怎么能让更多人加入到带领农民致富的道路上来?是关慧明思考的新问题。2012年,关慧明带头成立了全国首个冷凉蔬菜院士工作站,引进人才,组成团队,服务产业,9年来共引进筛选新品种848个、选育新品种8个,在全国推广新品种100万亩,带动乌兰察布市冷凉蔬菜种植面积从2万亩发展到50万亩,纯增经济效益20多亿元,形成了乌兰察布乡村振兴的战略新兴产业。与此同时,他还带领全市50余名科技特派员成立了科技特派员创业联合会,每年自有知识产权新技术推广面积达到15万亩,覆盖农民5万户、6.5万人,在全国13个省区市均有推广,仅有记载的每年帮助农民实现增收就达4000多万元。理论和实践结合,科技工作者和农民一起进步35年对关慧明来说是和农民一起进步的过程。他帮助农民们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反过来这些实践经验也指导他取得更多研究成果。1997年斑潜蝇大暴发,霸王河村1000多亩黄瓜眼看就要毁于一旦,他研制专门的制剂解决了这个大危机;2013年,商都县洋葱发生病毒病,他又是研究相应制剂,帮助农民挽回经济损失。关慧明说,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多,调查研究多,所以科研能力也能有很大的提高。正是为了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他带领项目团队研发出了GC16系列生态制剂,实现了有机、高效、绿色、安全的病虫害防治,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GC16-1(粉螨平1号)、GC16-5(灰霉平5号)被认定为国家级科研成果,在北京、黑龙江、海南、云南、内蒙古等全国15个省区市进行试验,均获得成功。(科技日报北京11月24日电)(《科技日报》2020年11月25日第 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