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看水||“秦皇旧址”原是擦石口长城,“耷拉边”长城并非修错:一段长城,揭开诸多谜题的钥匙

1、擦石口在哪儿?

2、耷拉边真的是修错了吗?

3、“秦皇旧址”是秦长城吗?还是北齐长城?

4、这段长城何时修建?

5、长城遗产网标识在摩崖石刻景区内“秦皇旧址”下方有一段“北齐长城”,北齐会在此处修筑长城吗?

 

其实这几个问题,已经不是问题。相关考察的记录与判断,散见于《箭扣长城地图须改写,耷拉边长城不孤单--成功穿越"秦皇旧址长城"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踏雪擦石口,古道鲜有至--雪中穿越摩崖石刻至鹰飞倒仰“秦皇旧址”长城》、《看山看水 ║证伪一段“北齐”长城,试解大榛峪段早期明长城走向》等游记中。

2月3日,陪萧艾老师、活力的荒野老师再次前往“秦皇旧址”段长城,温故而知新,再进一步确认了有关的事实。并且,有一些新的发现,也有一些观点仍然在持续探讨。

 

擦石口在哪儿?

沿庄户长城行走,没有看到明显的关口。一般来说,关口有关门,通水的地方有水口,附近西侧的磨石口关,至今关口保存基本完好。

 

自庄户村登城的口,也算是山势平缓,有多个低矮的垭口,在没有修建大墙之前,应该属于冲的地形地势,与《四镇三关志》所描述的“通步,缓”的特征不符。

 

擦石口关在哪儿?

 

耷拉边是错长城吗?

有关“耷拉边”是“错长城”的说法流传甚广,其传播要归功于北京某报记者的一篇报道。

 

这段墙体等级很高,质量非常好,敌台被称为“玉石楼”,保存状况也非常好,甚至比主线的敌台质量还好。几座楼子类似沿河口的几座敌台。这样的一段墙体,会是修错了吗?

 

“秦皇旧址”是北齐长城吗?

《长城踞北》怀柔卷第181页:“站在耷拉边上向东望去,可以看到关口要塞擦石口,对面高耸的山峰上即为箭扣长城'鹰飞倒仰’和'天梯’。山峰下面,隐约可见一段时断时续的坍塌石墙,半山腰上还有一座毛石垒砌的圆形烽火台。这就是人们传说中的北齐擦石口石长城”。

 

这段墙真的是北齐长城吗?

 

这段长城何时修建?

《四镇三关志》说,擦石口,嘉靖二十三年设;渤海所下边墙嘉靖三十年修。

光绪版《昌平州志》载,擦石口,嘉靖二十年设。

考虑《昌平州志》成书年代晚,明代的志书更为接近修墙时间,擦石口的设立年代且以嘉靖二十三年为准。

东侧的“秦皇旧址”段边墙,修筑于何时?

“耷拉边”段边墙,修筑于何时?

庄户段长城又被称为擦石口长城,又修筑于何时?

这些边墙及其修筑时间,对判断擦石口的位置,有何影响?

 

长城遗产网标识在摩崖石刻景区内“秦皇旧址”下方有一段“北齐长城”,北齐会在此处修筑长城吗?

“耷拉边”下方的摩崖石刻景区内,大致在“秦皇旧址”石刻下方不远,长城遗产网上标识有一段很短的“北齐长城”。

这段墙偏离上方的山脊很远,山不高,沟不险,北齐长城怎么会选择这样的线路?

这是北齐长城吗?

 

本次的观察与发现

1、基本全程保持直立的墙体

墙体1:

 

这段墙体位于登上墙体的垭口处,位置如下图所示。此处墙体为垭口墙。

 

墙体2,位于圆形敌台下方

 

墙体3,位于圆形敌台下方,这种墙体为毛石墙,高度不大,多是单边墙。

 

墙体4,接近鹰飞倒仰

 

2、大量三合土勾缝的毛石墙

三合土勾缝墙体1:圆形敌台的墙体

 

三合土勾缝的墙体2:圆形敌台上方。这种墙高约3米,墙体宽度也有约3米,不仅有单边墙,还有马道。

 

墙顶平面如下图所示:

 

三合土勾缝的墙体3:

 

没有三合土粘合的墙体,也以黄土勾缝,且历经数百年风雨,至今仍然基本完好,说明修建的年代不至于过于久远:

 

3、3座敌台,其中一座圆形敌台,另2座因为坍塌无法辨别形状;圆形敌台和第3座敌台处发现瓦片,其上原应有铺房

第1座为圆形,位于一处垭口处。虽然是垭口,其实下方的沟谷亦是陡峭难行

(距离起点2.20km 当前海拔612m) 

 

(距离起点2.22km 当前海拔619m)

 

台顶有大量瓦片,可知其上原有铺房。

(距离起点2.25km 当前海拔641m)

 

这些瓦片中,有一片是带字的,2019年12月21日拍摄了照片后,原样放回台顶边缘,生怕有人踩碎。这次没有留意到这块瓦片。其上的文字,似乎是“中点欤下”。尝试瞎猜这几个字与所要表达的含义:此是工匠手书,标识安装位置之用,点是早期的简写体,欤此处通于;点字中间的O,是定位点,下半部分安装在下侧——似乎文字并不完整,还应有其他文字。大概已经无解了。

 

第2座敌台已经局部坍塌,看不出坍塌前的形状。敌台前后皆是悬崖峭壁与狗牙山脊,下方山谷较为平缓,但要到达那段山谷并不轻松。

(距离起点3.20km 当前海拔857m)

第3座接近鹰飞倒仰处,台子坍塌成石冢。这座残台覆盖了较厚的泥土,与一般的明长城的敌台有较大的不同。

(距离起点3.57km 当前海拔932m)

 

敌台下也有瓦片。

 

台顶平坦,显然是铺房基础,瓦片应是铺房构件。

  

4、21座独立小铺房

经过一段艰难的攀爬,我们终于从景区内边墙外侧的沟谷内,攀上垭口,见到了这段墙体。

(距离起点1.82km 当前海拔526m)

 

此前两次行走这段边墙,都没有向西察看垭口西侧小山头上是否还有墙体。这次上山时间较早,有时间前往察看。果然,墙体还在山崖边向西延续。

(距离起点1.87km 当前海拔534m)

 

山头偏西侧,发现一处铺房,这是本次第1座独立铺房(不计敌台上的铺房)。

铺房以西,山势转而向下,北侧均是绝壁。没有看到明显的墙体,不知至山下是否还有墙。没有太多时间继续向下察看,于是折回头向东南方向前行。

(距离起点1.88km 当前海拔535m)

 

第2座铺房,距第1处铺房东侧约150米。此后独立小铺房的出现就一发不可收拾,最终竟然记录了21座。而我第一次走这条线时,记录了3座;第2次记录了5座(同行的风风筝记录了9座)。

(距离起点2.09km 当前海拔571m)

第3座铺房。
(距离起点2.38km 当前海拔646m)

 

第4座铺房。这些铺房,部分只存地基,部分还保存着直立的墙体。但高度均不大,面积约十平方。

(距离起点2.39km 当前海拔647m)

 

第5座铺房。

(距离起点2.40km 当前海拔648m)

 

第6座铺房。

(距离起点2.45km 当前海拔654m)

 

第7座铺房。

(距离起点2.50km 当前海拔676m)

 

这段墙体位于山势平缓处,墙顶较宽。

(距离起点2.58km 当前海拔671m)

 

(距离起点2.59km 当前海拔672m)

 

(距离起点2.61km 当前海拔674m)

 

(距离起点2.63km 当前海拔676m)

 

第8座铺房。这座只残存基础,不注意容易错过。

(距离起点2.66km 当前海拔679m)

 

第9座铺房。

(距离起点2.73km 当前海拔698m)

 

第10座铺房。

(距离起点2.74km 当前海拔706m)

 

第11座铺房。

(距离起点2.79km 当前海拔722m)

 

第12座铺房。

(距离起点2.86km 当前海拔738m)

 

单边墙,一般在险峻的山崖边,高度较低。

(距离起点2.89km 当前海拔756m)

 

第13座铺房。

(距离起点2.89km 当前海拔762m)

 

第14座铺房。

(距离起点2.94km 当前海拔771m)

 

第15座铺房。

(距离起点3.03km 当前海拔812m)

 

第16座铺房。
(距离起点3.11km 当前海拔832m)

 

第17座铺房。
(距离起点3.17km 当前海拔848m)

 

第18座铺房。
(距离起点3.20km 当前海拔856m)

 

第19座铺房。
(距离起点3.24km 当前海拔869m)

 

第20座铺房。
(距离起点3.29km 当前海拔881m)

 

第21座铺房,借助了一侧崖壁为墙。
(距离起点3.50km 当前海拔926m)

墙体的尽头,离箭扣段长城鹰飞倒仰已经非常近了。

(距离起点3.63km 当前海拔944m)

 

通过上兵道,可以登上箭扣长城。此处上兵道开在西侧,需要向东防守;上兵道处,有一座砖垛,应是未经修复的原物,极似两段边墙的连接墙。

(距离起点3.70km 当前海拔960m)

 

 

5、毛石墙体上完好的垛口

毛石墙由于稳固性差,墙体保存状况较差,垛口多难以保存下来。但此处墙体基本全部处于直立状态,也较好在保存着一些垛口。

第1处

(距离起点2.89km 当前海拔760m)

 

第2处

(距离起点2.96km 当前海拔780m)

 

第3处

(距离起点2.97km 当前海拔780m)

 

6、隔狭窄幽深的山谷相望的“耷拉边”与“秦皇旧址”长城,构成完整的防线,

行走在“秦皇旧址”段边墙上,对面的“耷拉边”段长城隔空谷相望,似乎触手可及。

(距离起点2.23km 当前海拔619m)

这两段边墙,难道不是隔山涧幽谷相接的吗?难道不是一条完整的防线吗?那幽深的山涧深处,难道不应是擦石口的所在之处吗?

  

7、这段墙体所在的山脊,山势嵯峨,外临悬崖峭壁,极其险峻,艰险难行

不少地方,需要在犬牙交错的山脊上行走,一侧面临悬崖峭壁,脚下是深不见底的深渊,还需小心。

(距离起点2.11km 当前海拔577m)

有些地方,攀爬还是有点难度,所以,行走速度一直没有能够提起来。

(距离起点2.12km 当前海拔582m)

 

(距离起点2.12km 当前海拔582m)

 

(距离起点2.18km 当前海拔604m)

 

(距离起点3.24km 当前海拔869m)

 

(距离起点3.36km 当前海拔906m)

(距离起点3.46km 当前海拔922m)

 

外险内缓的地势,是设置防线的最佳地形。

 

风愈来愈大,估计最大阵风可达七级左右,人在悬崖边,不能放心站立。

从鹰飞倒仰绕行一段山路,再经北京结、庄户长城,返回至摩崖石刻景区下撤。

 

8、“耷拉边”下方的残台

从“独眼楼”的箭窗往下俯视,可以见到下方有一座残台。但在下方,却一直没有找到这座残台位于何处。

 

此次从庄户长城返回时,萧老师突然发现了这座残台。从“耷拉边”上看是一堆乱石,但在沟谷深处看,其位置仍然较高,位于墙体之外。这种台,按萧老师的说法,属于炮台。按其位置,一般来说,当为镇关台。考虑沟谷曲折蜿蜒,视角并不是一直都好,不知是否为一座烽火台?

(距离起点7.86km 当前海拔393m)

 

无论是炮台、镇关台还是烽火台,设在此处,当是关口的标志。

 

9、“耷拉边”下方人工铲削的崖壁,擦石口关当在谷底

“耷拉边”正下方,是一座陡崖,接近地面处,崖壁直立整齐,显然是经人工铲削处理过,对面东侧的崖壁也同样似是经过铲削。

(距离起点7.90km 当前海拔402m)

 

“耷拉边”下的山谷,幽深狭窄,正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势。此处当为擦石口关耶?

(距离起点8.14km 当前海拔396m)

 

但是,峡谷东侧,却不是“秦皇旧址”段边墙所在的山岭。那段边墙所在的山脊,还要继续往在峡谷内侧走,错位了一段距离,在最为内侧的谷口东侧。

 

沿峡谷向内行走。出山的山口在西侧,为后来开辟的通道;原有的通道在东侧,是一处更为狭窄的山口;山口之下,是一处流水长期冲刷形成的大壶穴。壶穴东侧的山梁,即是“秦皇旧址”所在的山脊;壶穴西侧崖壁下,有一道矮墙,但似乎与边墙并无关系。如果在此处设关,位置倒是非常紧要,此处人马难行,易于防守。但山体不高,此处设关,可能性有多高?

(距离起点9.11km 当前海拔353m)

 

无论如何,擦石口关,该在自“耷拉边”至壶口这一段并不长的峡谷内。至少就目前所见,“耷拉边”下方位置,该是关口所在。

至于壶口位置,则需要将目前所掌握的信息,做一个综合性的分析才能做出判断。

 

小结:

行走这段悬崖峭壁之侧的边墙,大榛峪长城、响水湖长城、旺泉峪长城、耷拉边长城、庄户长城(今人所称擦石口长城)、箭扣长城西大墙段、鹰飞倒仰段、南山路边垣等尽收眼底。视野之内,九眼楼、北京结、鹰飞倒仰、“穿过”、御史楼等三岔结点纷呈眼前。“耷拉边”与脚下的“秦皇旧址”钳幽谷据险而守,有关“错长城”、“秦皇旧址”、“北齐长城”、擦石口等未解之谜顿时如醍醐灌顶一般,答案赫然呈现在眼前。

 

1、擦石口在哪儿?

擦石口就在“耷拉边”与“秦皇旧址”夹峙的幽谷之中,具体位置当在“耷拉边”之下,两侧崖壁有人工铲削痕迹。

 

2、耷拉边真的是修错了吗?

“耷拉边”修错了的说法,不过是某报记者为追求轰动效应的手法,普通驴友追求新奇,以讹传讹,即使有所质疑,也干脆不予提示,以致这个说法愈传愈。

“耷拉边”并不是孤单的一段墙体,其与“秦皇旧址”跨擦石口,构成一道完整的防线。这道防线就是正品擦石口长城。

不是“耷拉边”修错了,是他们错误地做出了判断,误导了众多的普通游客与驴友。

 

3、“秦皇旧址”是秦长城吗?还是北齐长城?

“秦皇旧址”其实就是擦石口长城。从保存完好的直立状态的墙体特征、敌台特征、墙体三合土灰缝、众多的铺房,都可以判断出这是一段明长城,既不是北齐长城,更不是秦长城。

“秦皇旧址”的石刻,旁边有小字,如今难以分辨。有文章认为是万历十四年李逢时所题。果真如此,当是万历年间重修耷拉边及庄户一带砖石长城时,见到嘉靖三十年的墙,已经残破不堪,感慨之余,附会为古长城。古长城之中,以秦长城历史足够久远,又不可考,民间说及长城,多与秦始皇相联系,故而亦附庸民间说法,题为“秦皇旧址”。——当然,尚不能排除,这段长城,是在北齐基础上修建,但至少地面残存的墙体,属于明代。其所叠压的前代墙体,只有通过考古发掘才能证实。

秦长城连接了燕赵等国长城,其中北京地区原为燕长城,主要分布在河北-内蒙-辽东一线,并不经过怀柔区,因此“秦皇旧址”段边墙,不可能是秦长城。

至于《长城踞北》等资料认定为北齐长城,则过于不严谨。作为专家,不去现场考察,不观察这段边墙的特征,只远远地观察做出推测,有点不负责任。因而其得出的结论也是错误的。形成史料或研究成果的出版物,如此草率,实不应该。这也导致我们无法迷信专家。

 

4、这段长城何时修建?

“秦皇旧址”应修建于嘉靖三十年;

“耷拉边”应与空心敌台同时修建,即隆庆-万历年间’'

擦石口设立于嘉靖二十三年。

 

5、长城遗产网标识在摩崖石刻景区内“秦皇旧址”下方有一段“北齐长城”,北齐会在此处修筑长城吗?

这道残墙我们并没有识别在何处,附近现代挡坡矮墙很多,无法进行区分。

不过,北齐长城也不大可能修筑在此处。

这儿也不是拉马墙。拦马墙是边墙之外数米处的设施,与品字坑功能类似,据以阻滞敌虏,展开攻击。拦马墙并不独立存在,而是依附于边墙主线。因而拦马墙也不可能设置于主墙后方很远的地方,那就无法发挥拦马的功能。

结合修墙以前擦石口关应当重点防御的位置,由于西侧缓坡可能有敌虏绕过擦石口关进犯,在下方的山谷中的那道墙,可能是擦石口关的又一道防线,用以杀伤漏网的敌虏。

很有可能,这道被长城遗产网标识为“北齐长城”的这道残墙,仍然是明长城的墙体。

 

引申出的问题:

1、严格地说,“耷拉边”与“秦皇旧址”并不在一条线上,而是修建于两道并不直接相接的山岭之上,两道山岭之间有一个夹角或错位。二者并不是严格地把守一道关口。其中“耷拉边”处的谷口狭窄,外侧有镇关台,两侧山崖向关外的崖壁有人工铲削的痕迹,明显是一处关口;“秦皇旧址”段的下方,则是一处大石湖,此处人马难行,又守在峡谷内口,似乎也是天然的险要关口所在。

那么,哪儿才是真正的擦石口关的位置所在? 

2、这两段边墙也并非同一时间修建。“秦皇旧址”应修建于嘉靖三十年,“耷拉边”应与空心敌台同时修建,即隆庆-万历年间。

3、擦石口设立于嘉靖二十三年,此时并没有修筑完整的边墙,敌虏可以从“耷拉边”西侧大面积的缓坡处绕下来,如果擦石口关仍然在现今所见的“耷拉边”山谷中部设口,将失去关口的防御作用。

4、壶口东侧的山脊,正是“秦皇旧址”所在的山岭。那道边墙修筑的思路,也是在此道山岭下方的山口,同时也是在内口设防。

5、壶口西侧崖壁下,有一截残墙。当时认为未必是边墙痕迹,未能拍照,位置如下图箭头所示。但是:此处下方是与山体连成一体的基岩,侧畔是坚固的山体崖壁,沟谷中到处是乱石,根本无法耕种,完全没有必须修筑梯田挡墙。因此,这道矮墙仍然值得怀疑。

 

7、擦石口文保碑所指的位置

擦石口村(即今龙泉庄)村口处,有擦石口城堡文保碑,其碑文曰:沙峪北沟村是通往关口通道,至大石湖处狭窄难行,宽不足3米,是一巨大石凹,人行、马过、水流都需擦石而过,故名。就是说,擦石口的得名,是这处大石湖。

 

6、景区的“名关”指示牌

大石湖处,有两块“名关”的景区指示牌,这附近应有一处石刻,内容为“名关”,即指此处为著名关口。我们没有找到这处石刻。根据网上搜索的文章,有说法此处即擦石口关位置。

 

因此:

在设关之时尚未修墙,此时的防御重点位置,与“耷拉边”处修墙以后的防御重点位置,其实是有变化的:修连续墙体之前,重点的防御位置当在内口,没有必要在深谷幽壑的中部设防,可任由敌虏在狭窄的深谷中,但在山谷出口处遇到阻击,人马拥挤,怕是进退两难,反倒可能造成自相践踏。至于从缓坡处绕行过来的敌虏,在下方还有一道隘口墙堵截,可保万无一失。

因此,未修墙时的擦石口关,当在大石湖处更为妥当。

修筑了“耷拉边”那段墙体以后,由于砖石墙体高大坚固,敌虏无法溃墙而入,无法从缓坡处绕行下来,因而擦石口关设在“耷拉边”下方即可。

因此,在修筑了连续墙体特别是“耷拉边”的墙体之后,擦石口关当在“耷拉边”之下即是最佳的防守位置。

 

2021-2-3,7日补记

(0)

相关推荐

  • 看山望水忆乡愁

    <水中间>是由魏德泮作词.福州歌手肖山作曲并演唱的一首福州方言歌曲,同时也是微电影<热恋榕城>的主题曲. <热恋榕城>是一部福州城市主题的微电影,上映于2015年. ...

  • 汝城热水镇氾水山,我来了|看山看水看见你!

    汝城热水镇氾水山,也叫万时山,是个一脚可以跨三省的地方.这里有着美丽辽阔的南国天山大草原,曾多次吸引着县城周边的人们不辞辛苦地慕名而去,也是喜欢户外驴行者搭帐篷露营看日出的天堂. "头顶蓝天 ...

  • 看山看水看时节,不在时节不可看

    背水小仙(著) 2021-05-1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过如风雨,去似微尘.犹如昙花一现,又如朝露,去无可寻. 人这一辈子犹如世间的匆匆过客,一个个的到站下车,又一个个地搭上车来.没有什么人可以任意妄 ...

  • 看山看水悟人生

    人生如禅,禅悟人生.宋代禅宗将修行分为三个境界. 第一境界:"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芳迹″第二境界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第三境界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第一境界中,人 ...

  • 在绍兴平水镇:穿越千年唐诗路 看山看水且歌且行

    踏上这条山水走廊 与大好时光相约  草长莺飞 放慢生活的脚步 01 云门寺 林深藏却云门寺 回首若耶溪 历史悠久的云门古刹,始建于东晋义熙三年(公元407年),迄有1600多年历史.它座落在离绍兴城1 ...

  • 看山看水不如去看云:您一定喜欢的诗画语文工作室研修活动

    袅袅金风拂,慨然知已秋.岭南的秋别有一番韵味,薄薄的清凉里蕴藏着生机.2020年10月22日,在园岭实验小学观摩室里,来自深圳各区的伙伴们如约相聚,参加诗画语文工作室第十七次活动. 课堂 看山看水 不 ...

  • 独家丨邓亚萍:“看山看水”的时代已过,“玩山玩水”的时代已来

    撰文丨占太林 编辑丨沈   多 文娱价值官解读: 今年的6月份,是体育的6月份,也是全球狂欢的6月份,NBA总决赛的余温还未褪去,世界杯大赛的帷幕又将拉开,尽管中国既不是东道主也不是参赛国,但是仍有大 ...

  • 【助人为“乐”】一首元宵节晚会歌曲《看山看水看中国》送给你

    元宵节,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

  • 往后只需此一壶 看山闻水笑人间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孟德一句千古流芳,亦是南山所循. 南山是谓何人?南山年过花甲,居于南山之南.南山之酒梦,往来可诉书,奇也妙也,平也常也. 好酒于仙处,常人岂能尝.南山跋涉千里,只为琼浆一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