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任务不会做计划?2种方法帮助你高效处理

个人发展学会
陪你成长  持续精进

1

一种典型的长期任务就是复习备考,无论是上班族为了充电提升还是学生为了升学就业,都有可能需要报名参考,而通常,实际的考试时间可能是在几个月以后,这几个月的时间就需要计划。

多数人真正意识到自己应该认真做计划并全力以赴进行备考的时候,大部分时间已经流逝过去了。

我的学员小琴找到我时,距离高考就只剩下三个月的时间,她感到无法专心复习,脑子里总会胡思乱想,效率很差,自己的成绩又不理想,眼看时间紧迫,在这样下去她只能得到一个糟糕的结果。

于是,她找我的核心目标就是能够制定一份合理的计划。她自己曾经制定过的计划全都泡汤,执行不下来,心里很内疚。

我在这里给你以高考举例,但我不会涉及任何高考的具体考试细节,而且,制定计划的方法和思想完全适用于其他任何类型的长期任务。

只要是长期任务,就涉及到目标和计划,通常目标是相对清楚的,但计划很不明确。

小琴告诉我,她要考二类本科,我问她那需要考到班里什么样的名次,她说30名以内,我问她现在的名次,她说是50名以后。

这时,我们不难发现,小琴目标是比较清楚的,但怎么做到30名以内呢?

当我问小琴为了考到班里30名以内,她都需要做些什么,小琴却含含糊糊答不出来,她先后的几个回答是:“努力复习?”,“全力准备?”之类,又抽象,又不确定。

如果她连具体如何达到目标的手段都不清楚,她怎么可能制定靠谱的计划,又怎么可能进而实现自己的目标呢?

2

我首先帮助小琴做的,就是搞清楚她具体都要做什么事情才能考到班里前30名,明确了这些事情,才能知道小琴需要投入多少时间,才能进一步制定计划,这就是预算控制法。

这听上去似乎显而易见,但人们普遍都忽略这个过程,在不知道都要做什么以及花多少时间的情况下去执行任务,人就像背着一座大山一样,每天都是煎熬,每天做得不好固然会自责,每天即使做得不错也感觉不到。

我记得我第一份正式工作是在一家日企,需要学日语,发下来的日语教材的前言就有这样一句话:

“本书相当于的日本语能力测试的4级水平,总共需要学习150小时左右。”

这句话太关键了,有了这句话,读者就能够知道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和制定计划了,假设离考试还有5个月(150天)的时间,读者很自然的能联想到平均每天至少要学习1小时,有了这根“标尺”,每天的任务量就非常清楚,就不会有背座大山的感觉,每天自己做得好坏、是否完成了计划清晰可见。

小琴在我的帮助下,估计了每科考试需要的完成的任务量,比如物理300道题,化学彻底放弃,之后就可以预计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再打散到每一天里,就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标尺”。

在形成这根标尺前,小琴每天压力大,任务艰巨,总觉得自己复习得不够好,效率低,经常开小差;但在这之后,她清楚了自己每天的目标,全力以赴完成当日目标就是她唯一要做的,偶尔心思游移一会儿也无妨。

不难发现,要想把事情做好,一切的前提就是知道要做什么以及知道怎么做,这就是计划。

这一过程本身就难倒了多数人,他们宁愿摸着石头过河,也不愿意制定一个计划来参照。但即使是有了这份计划,知道了应该怎么做的人,也会遭遇无法切实执行的窘境。

当小琴明确了每天的复习任务,她的挑战就来自于每天如何让自己尽可能多的把时间精力投入到复习上,而不是浮现联翩,这听上去是个很需要意志品质的事情,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环境影响的,这时就要用到行为促进法。

现在,我特别希望你能停一下,先想想,如果是你帮助小琴,促进她每天能够更多的复习,你会有哪些建议呢?

3

下面是我提的建议:

首先,应该应用“小红花法”的思想对自己每天的复习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这是基础保障。

其次,小琴应该检查自己每天可用的时间以及所在的环境,看看有那些情况可以变换学习环境,到学习效率更高的环境去复习。

除此之外,小琴应该把自己的复习资料整理一下,有一些复习资料可能并不需要整本整本的拿着看,而完全可以碎片化的拆开来看,这样,任何碎片的时间哪怕是吃饭,都可以拿出来浏览;

另外,有些学习材料挑战比较大,有些学习材料则相对简单,基于对自己每天状态的观察,就可以在状态好的时候选择挑战较大的材料复习,而状态不佳时就找相对容易的材料学习,时间就能够被充分利用起来;

最后,如果幸运,小琴能够找到一位一起执行任务计划的小伙伴的话,每天相互比较相互督促,那么完成任务的过程就能够更新松愉悦一些。

以上,就是关于处理长期任务的两种方法,横向,通过预算控制法从总任务量分解得到每天的任务量和时间投入,纵向,通过行为促进法引导自己使用更多的能量来完成每天的任务量。

4

接下来,我提炼出九个关键词帮助你学习实践,这九个关键词充分体现了我的时间管理方法的核心思想:

1. 顺应人性

意味着承认自己是普通人,承认自己有极限,承认自己不能像机器一样严格的去执行任何的时间计划,放弃用不切实际的目标来要求和挫折自己,转而,允许自己的懒惰、放松、有限意志力存在,并以此为基础,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生活。

2. 倒逼

效率、进步与改变,需要在某种自我设定的目标下才能形成,这种状态并不是我们最舒服的,但是推动我们向前成长。

通过设定早起目标倒逼早睡,通过预计行动花费时间来提供执行效率都贯彻了这一思想,这种反常规的逆行思考模式,是避免我们滑落“知道却做不到”陷阱的根本方式。

3. 过程

正确的过程得到正确的结果,错误的过程也能得到看似正确的结果,但对于坚持这件事来说,前者是坚持下去的唯一正确方法,后者则只能让你半途而废。

4. 概率

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对自我管理极为不利,一个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可能不能彻底解决你的问题,但这并非它没用,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使你摆脱了原来的困境,你的任务,就是要逐渐提高这些方法在你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应用的概率。

5. 具体化

如果你企图解决一个抽象的问题,那么你一定会得到一堆抽象的方法;如果你企图培养一个抽象的习惯,那么你一定无从开始,只有具体的问题才能引导人找到落地的方法去解决。

6. 行为

关注具体怎么做,无须过多去探讨原因,就像早起的方法,与其空谈目标、梦想,不如老老实实上好两个闹钟。

7. 切分

细化、细化再细化,只要任务被切得足够小,足够明确,我们就可以容易的避免拖延。

8. 碎片化

主动碎片化,不要等着被信息、任务、时间切碎,你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细碎,你的任务和时间也在变得越来越细碎,与其与之对抗,不如顺势而为。

9. 环境

别跟自己较劲,别非要点爆自己的小宇宙,即使你不感知,你也受环境强烈的影响,想进步,就要走到进步的环境里去。

作者介绍

纪元

纪晓岚第九代

清华大学特约讲师

国内影响20万人的顶级效能管理专家

曾供职于日本富士通公司、香港TOM在线、韩国三星、美国AIG、CSDN凡客诚品等知名公司;服务公司、单位:清华大学、招商银行、北京移动、国家电网、甲骨文公司、国家图书馆、磨铁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