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一║题好一半文(杂文)

  “题好一半文”说的是写文章时题目的重要性,运用在诗歌的创作上同样如此。

  由于古典诗词本身的篇幅限制,有一些具体的叙述不方便在内容里说,但不交待清楚又严重影响人们理解诗歌。于是,很多诗人都会在题目里交待诗歌的具体背景、创作动机什么的,以便情感表达得更完整充分,甚至有时通过诗题来生发诗的艺术感染力。且看下面两个例子: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文/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徘徊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

  文/李商隐

  其一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其二

  剑栈风樯各苦辛,别时冰雪到时春。

  为凭何逊休联句,瘦尽东阳姓沈人。

  白居易那首诗内容56字,而题目就有50字,可如果不交待情节,那诗作的许多内容就让人茫然,比如“时难年荒世业空”对应的是“河南经乱,关内阻饥”。这不是普通的“时难”,是安史之乱后的又一次节度使叛乱,这里,结合诗题,把唐王朝战乱频仍,人民流离失所的场景作了一次历史的背书。由于历史的真实,读者的代入感更强,诗也更感人。诗题里分述兄弟姐妹的离散之地,正紧扣“一夜乡心五处同”内容,如果没有诗题的说明,则人们对这五处空间的感觉是模糊的,而介绍后,人们的空间感觉瞬间清晰了起来,也就更加感受到这份分离给人带来的痛苦。可以说,诗题和诗句在这里共同生发出人们的审美空间。客观而言,没有诗题的交待,“一夜乡心五处同”也是精妙的句子,但在艺术的感染力上会削弱不少。

  李商隐的两首诗加起来56字,诗题有45字,也可算作长题。但诗题对于内容,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也是生发艺术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诗题记载下的“连宵侍坐徘徊久”,那“雏凤清于老凤声”就成了泛泛的客套,而有了诗题,才体会到李商隐对于雏凤(韩偓)由衷地欣赏,对于老凤(韩瞻)有子如此的欣慰与感慨,远远超出了日常的恭维的范畴。也正因为有了诗题,“十岁裁诗走马成”才不是传说而是真实。把韩偓比为“何逊”才有了依据,而作者的自比“沈约”除了有朋友间的情谊外,也有为后辈扬名,提携一把的意思在里面。不仅如此,诗题提到的那句诗已经找不原作了,那它就起到了一种文化保护的作用,这大概是李商隐拟这个题目时都没想到的吧。

  古人善于用诗题来交待情境,生发艺术魅力,今天的诗人也不让古人专美。且看当代的两个例子。

  应学生邀踏春未尽兴

  文/君子乎

  多谢春风养岁华,芬芳桃李满人家。

  剩馀眼底三分兴,留待秋来赏菊花。

  

  解连环·与西安同窗夜酌珠江,用“国”字

  文/侯立兵

  荔风南国,正霓虹浪影,漫摇江舶。念昔岁、书剑标持,奈襟抱迁延,逸怀萧索。谩道拿云,几曾料、锦帆遥隔。望蛮腰袅袅,欲蘸星河,半穹残墨。秦腔又撩月魄,记西风渭水,灞桥春色。算古今、多少功名,总输与渔樵,五柳彭泽。梦去无凭,且做个、竹林闲客。把从前、笑谈佐酒,抚髯自得。

  

  这两首诗词的题目都不是简单的内容归纳,在整首作品中有着与内容相互呼应、相互生发的作用。君子乎的那首诗的题目不仅揭示诗的内容,更是诗的一个组成部分,欣赏此诗,就要从“未尽兴”入手,由这里提出问题:因何未尽兴?怎样未尽兴?读者还未读诗,已入诗境。诗题的拟写之妙,让人赞叹。侯立兵的词也要接合题目才好理解“荔风南国”,“秦腔又撩月魄”这样相隔千里的景物是如何有机的组合起来共同构成一个宏大的画面的。

  古人今人都有优秀的范例在拟写诗题上供我们学习,但诗题并不是总能引起学诗者的重视,拟写失败的例子也有不少。试读下面两例:

  

  雨中观瀑(采自诗词中国广东分站QQ群2017年7月28日)

  文/刘承源

  雨歇林间犹洒珠,几帘飞瀑喜欢呼。青山一抹浮云上,鸟雀声中看画图。

  阅兵有感(采自诗词中国广东分站QQ群2017年8月2日)

  文/翰墨百川

  铁马非吾欲,烽烟暗不休。征徭应瘦佃,营火可肥牛。

  南陌土方掩,前朝骨未收。从来歌汉武,不问万家秋。

  

  刘承源的“雨中观瀑”与诗里的描写“雨歇”相互矛盾了,而题目说“观瀑”,内容里只是描写了瀑布的声音---“几帘飞瀑喜欢呼”,“观”字没有落实。而诗的后两句“青山一抹浮云上,鸟雀声中看画图”与瀑布没啥关联,则题目和内容有脱节之嫌。作者自己介绍,这首诗是登山中途遇雨后赏景时写的,似乎拟题《登山遇雨》更能拢括全篇。

  翰墨百川的诗题拟的有语病,她不是国家和军队的领导,是不能阅兵的,准确的说应该是“观阅兵有感”。但纠正的语病后,还是有题目与内容脱节的问题。从作者的自述看,诗是从观看阅兵想到了战争,想到了历史上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想到了汉武帝这样一个反面典型,于是写诗讽刺汉武帝。如果是这样,从构思到诗的内容,与观看阅兵都没有直接联系,批评汉武帝完全不需要借助当下的阅兵,直接读史书就可以了。那这首诗标题拟为《读<汉武帝本纪>有感》才能和内容接合起来。如果是借讽刺汉武帝来批评当下的军费投入,那也不能通过观看阅兵得到感想,因为观看阅兵是得不到军费投入的数据的,那拟题《观<中国军费开支表>有感》可能比《观阅兵有感》稍稍靠近些内容。

  题目是所有文章的灵魂,拟一个好的标题是奠定文章成功的基础之一。固然在古典诗词里有《无题》这样的题目,但作为一个对诗词有追求的学习者似乎不应当把这样的诗题作为自己仿效的目标,而还是当努力地拟出一个能紧密结合内容、能概括诗歌内容、能生发诗歌的艺术感染力的题目来。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我们写诗的功力吧!

  与所有学诗爱好者共勉!  

图文无关,文章配图来源:本站特邀编辑 李剑东 拍摄,版权所有。 

延伸阅读

唐一║我们怎样赏析诗歌(杂文)

唐一║忘了名字也要找到你(影评)

唐一║我和你的故事(组诗)

唐一 || 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战狼2》评析

唐一║向往童话般的美好(杂文)

唐一║不要急于写诗(杂文)

作者简介

唐一,广东第二师范中文系副教授,70后,从事文学理论、美学研究,闲时写点随笔怡情,居住广州。现在单身,离异后对情感有一番不同于青年时新的感悟。

编辑:李瑜;校对:十一郎

策划:饶云;审核:柳馨梦

投稿邮箱:790417844@qq.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