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聪明人都知道的处事绝招,竟然只有四个字,以后办事千万记住

鬼谷子认为,小的裂痕可以酿成大的缺裂,当某一事物出现了微小的裂痕时,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去堵住它,任其发展扩大,最终就可能导致完全溃败。
今天的案例就说一说大家都熟知的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对“泰坦尼克”号的沉没之谜,历来说法不一,来自美国国家技术监督局的几位科学家也有他们独到而颇有根据的见解。
他们的结论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他们认为,导致“泰坦尼克”号灾难的罪魁祸首是连接船体各部分的固定铆钉,这些铆钉竟然是用掺有矿渣的劣质金属制成的。
美国国家技术监督局的冶金学专家蒂莫斯·福克称,在正常情况下,“泰坦尼克”即使撞上冰山也可以在海面漂浮至少12小时;如果损伤状况并不严重,它甚至可以勉强驶回港口。
但是,科学家们在利用显微镜和图像分析仪对巨轮残骸进行研究后发现,制造铆钉使用的钢铁质地极其不纯,其中的矿渣含量竟然超过了标准钢材的2倍。
根据冶金学理论,这种过量的不纯物质使得铆钉在剧烈的撞击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断裂。
福克说,哪怕当时“泰坦尼克”6个水密舱中的一个没有因为碰撞而进水,就还有足够的时间等待救援船只的到来;如果其中的两个船舱得以保全,“泰坦尼克”号至少可以勉强驶回港口。但是6个水密舱全都不可思议地漏了,最终导致该船在2小时之内迅速沉没。
事实上,早在1996年初,法国几名潜水员就已发现,“泰坦尼克”号上只残
留着6个大小相差无几的裂缝,而且裂缝都在位于船舱接口处本应由铆钉固定的位置。也许正是这几名潜水员的发现,最终将科学家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本来并不起眼的铆钉身上。
另外,有关“泰坦尼克”号沉船的这一新结论,也与当时海难的目击者、一位侥幸生还的船员事后的描述基本吻合,这位船员称他亲眼看到海水从各个船舱之间的连接位置喷涌而入。
仅仅是因为制造铆钉使用的钢铁质地极其不纯,就造成了“泰坦尼克”号这艘豪华巨轮的沉没。
现实生活中,这类小错误铸成大损失大悲剧的例子举不胜举。在人际交往中,不经意的一句玩笑话,不得体的一个微小举动,都有可能破坏往日的友谊,亦或帮助化解纠纷矛盾,使反目成仇的朋友尽释前嫌重拾旧好。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填补好小洞至关重要。如果对事物的潜在问题和薄弱环节不够重视,不勤于查漏补缺,忽略迹象、征兆、苗头等,就会造成不可避免的灾难,正所谓“船到江心补洞迟”。
失败常因为侥幸,成功常源于认真。大风起于青萍之末,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务实的态度把握细节,防微杜渐,如此做事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古训云:“知几其神。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即是说,大凡能够从细微处看出问题的人,一定有大智慧。
“微”,意为极小的动态,也是某个问题出现的征兆。日常生活中,那些有见地的人,总能对微小的变化做出及时的反映。他们善于在事态萌芽之时,做到洞若观火,从根本上遏止祸患。这正是他们比别人高明的地方。
“防微杜渐”是人们都应具备的安全超前意识。而要真正做到防微杜渐,就应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正确的判断能力,能找出真正的“微”和必须杜绝的“渐”,并及时采取应对措失,如此才能从根本上防止千里大堤因蚁穴而溃。
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巇
之理也。——《鬼谷子·抵巇》
在裂痕刚刚出现时,可以通过“抵”使其闭塞,可以通过“抵”使其停止,可以通过“抵”使其变小,可以通过“抵”使其消失,可以通过“抵”而夺取器物。这就是“抵巇”的原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