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租房者占一半以上房价会怎样?

据媒体报道,近日,北京市有关方面负责人表示,北京将坚持新增建设与盘活存量并举,未来五年将新建150万套住房,其中,产权类住房100万套、租赁住房50万套。在产权类住房中,商品住房约占70万套,包括25万套自住型商品住房、25万套改善型商品房和20万套中低价位、中小套型商品住房。

可以看出,北京市此举,不仅在住房的结构、面积和价格上越来越偏重于保障性,偏重于为普通家庭提供可以接受的住房,而且,租赁房占新增住房的1/3,也改变了目前逢房必买、逢建必商的格局,而是将产权房与租赁房并重,逐步提高租赁房比重,形成购租结合、以居住为根本目标的新的导向。

事实也是如此,按照目前国际上对待居民住房问题的基本做法,发达国家很多都是购租结合的基本格局,其中,租赁房约占全部住房的50%左右,而新加坡更是租赁比重达到了80%以上。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居民是依靠租赁满足自己的住房需要的,而不是每个人都想拥有属于自己的产权房。自然,对住房的刚性要求就要低得多,对房价的影响也要正面得多。那些旨炒房的人,也就没有多少可炒的空间。真正的投资者,也会把重点转向租房上,就象股市的价值投资一样,而不是快进快出的炒作。

虽然说不同城市、不同规模、不同人口总量和结构、不同外来人口数量,对租赁房的要求也不相同,但是,提高租赁房的比重,对城市发展的正面作用与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一座城市,如果房价过高,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对吸引投资者、吸引人才也是会产生不利影响的。为什么有些城市已经出现企业外迁、人才外流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房价过高。

也许有人会说,正是因为人员、人才过于集聚,才使得房价出现过快上涨的。这话显然只是看到表面,而没有看到本质。一座城市,涌入的人多了,确实会把房价拉高,但是,如果没有过度投资和炒作行为,房价也是不会出现过快上涨的现象的。就是因为在绝大多数城市,都在引导居民购房,而没有把租赁房建设好、供应好,也就从客观上造就了城市住房供需矛盾的加剧,从而给投资和投机者有了炒作和过度投资的空间。

相反,如果有足够的租赁房做保证,相当一部分居民通过租赁来满足住房需要,并根据收入状况决定是否需要购买住房,住房投资者也把重点转向长期持有、转炒为租的方式,而不是快买快卖,那么,住房的供应矛盾就会有效缓解,房价也就不会出现快速上涨的现象。自然,投资者也好,企业也罢,人才也行,也就愿意留在城市生活、学习和工作,广大居民的焦虑和担忧也就不会这么强。一旦房价不再给居民和企业太大的压力,企业运行状况也越来越好,对居民就业和收入增长也会提供更好的条件,城市的和谐度、稳定度和安宁度就会越来越强,而不是普遍处于焦虑和不安状态。

毫无疑问,北京市把未来住房建设的重点转向中低价位、中小套型商品住房和租赁房,可谓抓住了重点、抓住了关键、抓住了要害、牵住了“牛鼻子”,对象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来说,只有在租赁房建设上下功夫,稳步提高租赁房的比重,力争能够使租赁房的比重达到发达国家水平,那么,房价的压迫感就会越来越弱。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假如租房者占一半以上,房价会出现怎样的变化,是否能对炒房者和住房过度投资者也会产生无形的压力,使其没有勇气再去炒房,而会选择发展租赁业务,以此来获得比较合理的收益与回报。

由于此举会给地方政府带来很大的压力,尤其在房价已经上升到一定高度,政府负债又比较严重的情况下,要拿出钱来建真正的保障房和租赁房,压力是比较大的。但是,又不能不为,不能不去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疏导。毕竟,住房问题事关每个居民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的稳定。只有居有所屋,才能心有所安。而要依靠购房来满足这个心愿,相当一部分人是很难实现的。所以,必须把建设租赁房当作化解矛盾和压力的最主要手段。

需要注意的是,建设租赁房的压力,不能由政府一家去承担,而应当分散到社会各个方面,包括开发企业、投资者等,凡是愿意在租赁房业务上有所作为的,可以在政策上给予一定扶持,譬如税收。当然,如果在租赁问题上弄虚作假的,也要决不手软,严厉查处。住房租赁市场很大,可投资和服务的空间也很大,如果能够调动社会一切力量,把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起来,对城市发展、社会和谐、居民生活等是会越到决定性作用的。各级政府必须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多做政策引导和疏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