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涵:有一种甜
甜味,荡尽苦涩,焕发着温暖和幸福流入心扉。
源于甜的最初印记来自于糖果,一颗糖含在嘴里,成了剥落不快乐的宝物,吃糖多了不好,可直到现在,我依旧喜于那甜滋味在嘴里漫淡,成为封锁郁闷的味道。
后来,甜的滋味开始不局限为一种味道,它逐渐绽放成了一种精神上的幸福。大多人都在从酸甜苦辣咸中度过,追求着被甜包围的感觉。
但真正有一份甜还是源自于初二,那是我刚刚恢复写随笔的时候,一开始的难以坚持,几乎于每个夜晚都使我感到烦闷,谈不得兴致,更是在迫于压力而坚持,可当尝到了这第一份甜,面对随笔的路途也就有了干劲。从老师第一次将我的随笔发向100多人所在的班级群,看到大家都在链接下纷纷点赞和夸奖,心中有一份甜自内而外的流露出来,喜上眉梢,笑得合不拢嘴。
如今,打开自己的随笔本,翻看着从开学至今的随笔,一点一点的积累,一点一点的成果,从方正矮小的字体到行云流水,落笔如云烟,从无所表达的短小的段落到笔酣墨饱的文章,从乏味的流水账到人人看好连连点头的一些道理,我看到自己一点一点的进步,心中暖暖的,甜甜的。
回想起自己多少个夜晚都无从下笔,回想起自己因为复习还要挑起写随笔担子的“艰难”时光,回想起自己每天都在校园里琢磨着今天写什么,回想起自己每天都在电脑键盘下敲击着自己的文章,那是多么宝贵的记忆啊!等我再次细细看起我自己写的这些事情,渐渐淡化的记忆,逐渐又清晰了起来,我仿佛又置身于那或是甜蜜或是苦涩的时光中,噗嗤一声笑了。
写随笔,像编制自己的风格,无论文字的特点,都是再以永恒为自己代言。不同格调的文字,不同的表达方式在吐露,都成了装扮着生活,缀饰着点点美好的一片天地。在文章中反思自己的优缺点,表达自己对某件事情的观点,记录一件事情完整的过程。再用订阅号,这个抹不掉记忆的网络APP,将这些事情永久的保存,就像叠了好多的千纸鹤,放在一个小铁罐里,拆开包装,就能将千纸鹤的的秘密一览无遗。
自那以后,看老师每日转发随笔也成了一份期待与幸福。当妈妈迈着欢快的步伐,告诉我老师将文章分享在群中时,心情的愉悦是满溢的。若无,倒也不必气馁于此,多关注别人的,也默学着那样的思考方式,学习着别人的语言和文字。能够肯定自己与学习别人,也算上是随笔赠予我的甜密密。
有这味甜在生活周边感染着,不断散发着,成了一种隐于我生活的甜,想未来两年亦能有此相随不散,我又感觉到了笔下的文字回荡着无穷尽的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