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回你自己家去,我家不欢迎你”“这是我哥的房,该滚的是你”
我有酒和茶。
你有故事,就来找我。
01
《增广贤文》:“强中自有强中手,恶人终受恶人磨。”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本领高强的人中间必定会有更强的对手,作恶多端的人早晚会受到恶人的折磨。这是一种处世哲学,既是在提醒我们要谦虚本分,不要得意忘形,又是在提醒我们不要自以为是,不要把理性和感性混淆。
有的人不明白这些道理,取得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自认为自己了不起,却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没有最强,只有更强,如果自己不去追求更强,而是留在原地自傲,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有的人因为一时奸计得逞,就盲目认为奸计可行,却不知这是在走一条不归路,多行不义必自毙,奸计使得久了,你难免会有冤家对头,到时候你就会为自己的作恶买单。
还有的人自认为自己很理性,实际上做出的决定是感性的,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只是根据眼前利益盲目认为自己以后的日子会好过,从而不去判断眼前的好处是否是陷阱,这从个体的角度来说,对自己不负责任,也是变相“作恶”,很容易被人利用。
下面这个女人就可以说是个被人利用的人,在一段感情中栽了跟头,我们来看一下怎么回事:
『我本来并不想太早结婚,但是家里的催促加上男方的怂恿,使得我迷失了自己,觉得自己早晚都要结婚,既然男方开出那么好的条件,对我而言有利无害,我还等什么呢?
有很多女人都栽在这种心态上面,因为自己心智不成熟,考虑问题不全面,只看到了眼前,盲目推断以后会过得好,而不是根据现实依据去推断,如此就容易掉入看似美好的陷阱之中。
就拿我来说,当时父母催婚,男方又花言巧语,他打动了我父母,我父母又反过来给我所思想工作,我没有综合去分析利弊,就这样稀里糊涂嫁人了。
如果我嫁的人真的好,如果他说话算话,是真心想娶我,而不是算计我,我当然可以越过越好。问题是,他并非真心,说简单点,他只是想“骑驴找马”。
刚跟我结婚,他就总说:“我付出了那么多,你难道一点也不愿付出吗?”每次我听了都感觉对他有亏欠,于是陆陆续续把我的积蓄都给他了,想着我也为婚姻付出,他会对我更好。而事实证明,我这种看似理性的判断,其实是感性的,我只是自认为结果会好,实际上并不好。
他在外面寻找真爱的同时,总是不回家,还让他妹妹到家里住,每天都搅得我不得安生。当我忍无可忍让她滚回她自己家的时候,她的回复让我意识到自己一直都在圈套之中:“这是我哥的房,该滚的是你,你若是老老实实在家里待着,我哥或许还会让你继续住一段时间,你若是不知好歹,我哥会立马离婚娶真爱,反正他有备胎。”
我之后跟他对质的时候,他知道事情已经败露,于是就开始折磨我,意思是让我主动放弃婚姻。我虽然知道他安的什么心,但苦于没有证据,抓不住他的把柄,所以只有被折磨的份儿,到最后自己忍受不了,真的如他所愿主动放弃了婚姻。
我输了,输得一败涂地,结婚一场到头来,非但什么都没得到,而且自己的积蓄也没有了,一切都得从新开始,还落得个离异的名声,感觉自己像是遭了报应一样。直到这时我才发现,女人学会洁身自爱,是一种修行。我当初真的不该在刚分手的时候去相亲,真的不该盲目听信别人的怂恿结婚,否则也不会走到今天这步田地。』
02
表面上看,前面那个女人的前夫好像没有“恶人终受恶人磨”的结局,反而是人善被人欺。其实我们不能不能这样理解,因为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迟与来早,她前夫最后的结局会是怎样,那是后来事。
我们单来说活眼前的她,她最受所说的“洁身自爱”,意思是对自己负责,从这个角度来说,她当初对待婚姻的态度中,确实有对自己不负责任的地方。
回头去看她结婚前后的心理,不难发现,她决定结婚其实并非真的是她的决定,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父母的催促和男方的蛊惑,可以说,她的内因没有起作用,直接就让外因决定了内因,这样开始的婚姻,好坏都不由她。
婚姻的基础本就不好,她在结婚以后被前夫要钱的时候又自欺欺人,只是感性推断生活会越来越好,却没有任何理性的依据,如此就等于说自己断了自己的后路,就像《红楼梦》中的尤二姐一样,被王熙凤花言巧语骗过去以后,一切就不由她了。
作为父母,在子女不懂综合判断婚姻好坏的时候,是不该盲目催婚的,否则就是对子女不负责任。作为个人,在自己不懂综合判断婚姻好坏的时候,同样不该盲目结婚,否则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洁身自爱这种事,你自己不懂,也没人替你着想,你就只能在栽了跟头之后后知后觉。
03
有个词叫“折扣效应”,讲的是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心理博弈,商家的心理是“虽然你以后可能会买,但也有可能不买,不如让你现在买”,消费者的心理是“我现在不需要,但以后可能会用到,不如趁现在有折扣赶紧买”,这就是有些人经常买一大堆折扣商品的原因。
如果消费者买的东西确实能用到,自然会感觉赚了,反之则会感觉赔了。而对于商家而言,你不买总有人买,哪怕你感觉赚了,他们也不亏,因为他们折扣后的定价依然有利润空间,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前面那个女人的婚姻跟这种现象很相似,她前夫就像商家,她像消费者,她父母则像周围那些看到便宜就占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她缺失了自己的判断,受身边的氛围所影响,于是做出了“被理性驱使的感性消费”,自认为自己会赚,实际上并没有。
虽然不是所有的婚姻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但作为婚姻的当事人,我们不仅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自己的婚姻负责,要弄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以及对方真正能给自己什么。如果只是自认为自己没问题,或者自认为对方没问题,没有任何真实的判断依据,就很容易栽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