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叔叔慢慢教-20-大枣的药性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草:大枣的药性
在《伤寒论》里面,往往拿姜让这个药变得比较能够从营分走到卫分,那相反的呢,枣子这个药呢,让这个药能够留在营分不要去到卫分,那这个枣子为什么会那么厉害呢?这个我们中国人会说呀,有一些植物它具有某种转化能量的力量。怎么讲呢?像我们中国人他在种枣树的时候啊,我们说枣这个树,它那个字(朿)本身就是有刺的树嘛,就是这个字(朿)本身就是带刺的树,才会写成这样子。那横的就是棘(朿+朿)嘛,长得高的就是棗。
我们中国人会说有些植物它本身会含有这种锋锐之气,最代表性的就是皂角刺了。皂角树那个刺好尖的,比我们缝衣服的针还要直还要尖,真是不简单。那像这种树呢,中国人就说,你如果要皂角树哦结出这个肥皂荚,如果怕它结得不够好,要怎么弄啊?就要在树上钻一个洞,把铁粉埋进去,然后这皂角树就长得非常的好,那就代表什么?代表说,这个树很喜欢那种金属的这种锋锐之气。然后本草家就说,皂角这味药啊,你如果拿铁锅子去烧它,或者拿铁的碾子去碾它,很快这个锅子或碾子就会报废。因为中国人说,铁之所以能够是铁,里面是含有一种铁的灵魂,叫做铁精。如果这个铁精遇到皂角,那皂角会把它吸掉,然后这个铁就变成烂铁,真的好像武侠小说耶,这铁里面还有铁精,就是有这样的所谓经验之谈。
那枣子树呢,跟这个皂树也有这种类似的感觉。枣子树也是有刺的,只是不锐利而已,那枣树也是在开花之后啊结枣子以前,需要我们怎么样?拿菜刀乱砍一通,因为枣树很喜欢人家拿乱刀去砍它一轮,它好像觉得这样才是它的“马杀鸡(massage)”哦。做了之后呢,枣子就会又肥又大。如果你不砍它,它还长得不好呢。你想想看,它被这么多东西砍过,它居然结出来的果子是又肥又润,一点都感觉不到那个很猛的感觉。相反它的树干的质地、纹理是很细的,可以拿来做很高级的家具,所以,中国人就会认为说,枣子它具有一种力量,就是把那种比较粗糙比较刚烈的能量,转化成这种阴柔而滋补的能量的一种药性在里面。这是我们中国人所认识的枣子。
当然现在要用西方人的认识来看《伤寒论》中的枣子也没什么不对。因为呢,枣子就是什么?古代的“克补综合维他命”,里面还有很多的营养素,所以古时候的人,就是感冒要补充一些维他命,所以吃枣子很好。那这个地方,我们从这个树的生态的角度来看这味药,我们就看到什么呢?它说“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这个地方,你看,我们中国人如果脾胃,我们说脾跟胃相对举的时候,胃是阳脾是阴,因为胃是腑,腑的动态都比较大,脏是比较安定的。而枣子的功用是什么呢,是养脾而平胃气。如果能量在胃是比较活泼的能量,在脾是比较安静的能量。那它好像能够把这些能量都转化到脾里面来,有没有发现?就是养脾而平胃气,所以,它本身就是有这种把比较阳的能量转成阴的能量的一种调性。而这个调性呢,出现在它中间一句话叫做什么?叫做“助十二经”。
当你刚读到这句话的时候,你会觉得,哦,《神农百草经》这部书,它就是比后代的本草讲得好。我们说人的营气跟卫气,营气是走在经脉跟血脉里面的,卫气是分化到经脉跟血脉的外面的,所以,如果你吃了枣子这味药,你的能量会变得比较安静,比较阴柔,就比较会走到血脉里面,走到经脉里面,所以它是“助十二经”,就是让它的能量比较偏向于营气。那这在张仲景的《伤寒论》里面是有充分的实践的,就当你要把能量拉到血分来的时候,这个也不是拉到血分,因为拉到血分来,严格来讲是用当归。只是说,要补入血分的时候,像最滋阴的方子之一,这个炙甘草汤,治心跳不规律的,它里面就枣子用到30颗。那或者是要把能量放到血里面去的当归四逆汤,那枣子有放到25颗。那另外一个很滋阴的药就是直接吃荤菜啊,吃鸡蛋黄,那是朱鸟汤啊,那是黄连阿胶汤,那个不是用枣子,那是用蛋黄。
但是,基本上在张仲景的书里面,姜跟枣是确确实实有这个入营或者入卫的规律的。当你枣子放得比较多的时候,这个药性就比较被约束在营分而不是卫分,所以它这个“助十二经”哦,这种调子是《神农本草经》里面一个特殊的逻辑。后代的本草书,在阴阳的逻辑上面是比较松散的。其实同学一定可以理解,我们讲过阴阳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们的手脚跟我们的六腑比,手脚是阳,六腑是阴,六腑跟五脏比的话,五脏是阴,六腑又是阳了。可是五脏跟骨头比的话,五脏又比较阳,骨头比较阴,所以,本来它是一个比较松散的东西,逻辑上是比较松散,是个相对的东西,但是《神农本草经》在论阴阳的时候有它非常谨慎的一面。也就像《神农本草经》,它讲到人参,就一定说“补五脏”,绝不会说“补六腑”。那就要懂它的意思,所以人参是比较往里面的阴柔的药性,所以药性比较不会跑的,比较会凝聚在五脏里面的,所以这些《神农本草经》里面很考究的一些部分,反而后代的本草书,是模模糊糊的。比如说,在这个“助十二经”,《神农本草经》就是很明显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才会用它,可是后代本草书就会有一些,这类说法的这个滥用。
比如说,附子这味药,在《神农本草经》之后,比如说宋朝或者元朝那个时代,有些医家会说,各种补药要补我们身体——比如说我们吃什么人参、黄芪、当归,如果你加一点点附子在里面,因为附子是一个能量很活泼的药嘛,加了附子之后呢,就会让这个各种补药比较容易到它要去的地方,所以各种补药加了附子都会跑得比较快,比较容易到它要补的地方,就是比较能够补到或者补进去。然后这个说法一开呢,继续一代一代传,一代一代传,然后呢,之后就说到什么,就开始讲附子无经不达。然后呢,等到讲清朝的《本草备要》,在讲附子的时候就会说什么?附子入十二经。其实附子它的能量是比较是全身到处走的,但是它并不是一个会循经而行的药物,它不一定是要循经而行的药。可是,这边呢,因为我们中国呢后来有一种归经理论,什么都要给它归个经,那不能归经就要归十二经。那这个其实就是有时候那个本草写到后来,他虽然也是很努力地在讲一些它看到的真相,可是在一些比较严谨的逻辑上面是有问题的。也就是清朝说到附子入十二经,如果你放回到《神农本草经》来对照就会觉得,哎,《神农本草经》不会这样乱讲。其实不是说清朝讲的就是错,只是说,古代的药方,或者说本草学,有它那个古代的逻辑在里面,所以,这种地方就是一个本草学的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那再来呢,它说“通九窍”哦,就是如果能够让十二经都比较好一点,然后这个五脏六腑比较好的话,渐渐人就会什么,会比较耳聪目明一点了,所以以补养的效果来讲的话,会有“通九窍”的效果。
那“补少气少津液”,那就是气跟津液一起补。就是同样是补,它比较不是补阳,是有一些补阴的。
那“身中不足”哦,一个人的身体不够好的话,那大枣是能够给予营养的。……这边有一个东西要跟同学说一下,就是,到了民国初年的时候啊,你如果药单要开这个张仲景用的大枣,张仲景用的这个大枣是什么?就是我们现在的红枣。那当年好像中国也是那种枣最大,所以叫做大枣。可是渐渐有舶来品来了,后来有紫色的那种、然后黑色的那种,然后一种比一种大,所以等到民国初年我们要开药,要写张仲景的这种枣的时候,药单要开什么?小枣。因为药局里面其他各种枣都比这个大颗,所以,那当然我们现在如果要写药单的话就要写红枣,这样明白吗?如果你真的写大枣,那药局非常尽心地帮你找到那个药局里面最大颗的枣子,那就是另外一种生物了。
1.6.2本草:大枣的药性(续)
我们刚刚讲到大枣,讲到这个“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那这个大枣终归是补药嘛,所以滋养这个脾阴哦,就是很主要会用到的药了。
那至于说这个“大惊”,我们一般中国人说受惊之后,你们有没有看过什么小孩子需要收惊是什么样子啊?或是有些那个癫痫,他在地上抽搐那种,我们就说那种是惊风,那一种的惊不是大枣主治的啦,那一种的惊我们说他的病机是身体里面有风,加上有痰,那那个东西跟大枣一点关系都没有,所以不是指那种惊。而是大枣呢它这个东西它有一种把能量安定下来的效果,所以,如果一个人他常常会很容易心慌,或者是觉得好像那个气不能平静下来,那用大枣来宁心安神那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因为它到底这个药的药性它是,我们中国人好像认为说,颜色是红的,又粘稠的,然后又有甜味又有一点辣味,有人说枣皮是辣的了。然后又怎样怎样,有些气味的话,又香的,它就会从脾胃吸收进去,把它的能量送到心这个地方,让心比较得到滋养,所以以补心而让人能够安宁的话是可以的。
那这个“四肢重”,因为大枣是古时候很好用的补脾的药,那我们说脾主四肢,大枣就可以让这个脾得到滋养,于是这个人就比较有力气啦。但是,这个意思是说他的脾胃是一个气虚血虚的脾胃,才能够用大枣。那现在有另外一种病,叫做重症肌无力,就是有一个人他根本就完全瘫在那边,或者是他的眼皮是这样垮下来的,一般的人要张开眼睛就张开眼睛,那个人的眼睛有点张不开。那种重症肌无力的话,那就跟大枣一点关系都没有了。因为重症肌无力它在五脏阴阳虚实的属性,我们称之为脾阴实,就是这个脾胃啊太湿了,以至于它里面塞满了湿气就动不了了。那过去在大陆啊,对付这个病,中医有一些想法,比如说看到一个人整个都垮下来了,其实中医第一个感觉就会说,那这个人是中气下陷嘛,就元气垮掉了。那要把元气提起来要用什么?补中益气汤。于是就有一段时间,中医界很认真的用补中益气汤来治疗这个肌无力,然后发现,没效。也就是补中益气汤治的是那种比较属于轻微的阳虚的病,可是到了阴实的时候你用提阳气的药提不起来,好像要用蜘蛛丝钓一条大鲤鱼一样,就是不太有用。那结果到最后,实际上临床上是什么有用呢?是平胃散。这个平胃散就是一个去除脾阴实的药,里面能够破去脾中的湿气的是什么?那味药叫做苍术,同学有没有听过啊?那这个用了苍术为主的平胃散呢,脾里面的湿气去掉了,诶,肌肉就自然举得起来了。那这个就是中医的理论在临床实践上面的时候,其实看到一个病,我们都会提出一些理论,但是有的理论在验证的时候发现,诶,没有用,但有些理论有用,我们开始决定说,哦这个理论才是对的。
前一阵子我家哦,我的表妹就得了这个病,就有一个眼皮揪不下来了,然后就问我怎么样,我就说我们中医的话好像这样就用平胃散啊,她就买了一点什么平胃散、还有胃苓汤什么吃一吃,然后,就好了,所以,然后她好了之后就淡淡的说吧,她说,这病我看西医,西医都不知道是什么病啊。她说没想到你们中医还有一套逻辑哦。好像没有很正面的夸奖我,但是我觉得应该还算是一个正面的评价,那反正就是治好了,对不对。
那至于说“和百药”,像我们中医《神农百草经》里面有些药,它说什么“解百毒”,有些药说“解诸毒”,其实“百毒”跟“诸毒”就已经不一样了。《神农本草经》那种小地方当然是大家可以研究的地方,像葛根解诸毒,那解诸毒就代表它很多毒都不能解,它只能解几种毒,那解百毒就是很多毒都可以解之类的。
那这个枣子,我们讲过它的药性,就是把一些比较激烈的药性让它变得温和化,所以它能够让百药的药性、各种药的药性遇到它以后,都变成比较阴柔的能量,所以就是任何药遇到枣子都会:药物加枣子。那这个药物就变成一个比较入营分,比较入阴的药。这个公式大概就是这样子的。
那么中国人认为枣子是滋补的药了,所以久服就轻身长年了。那至于说枣叶啊,古时候的人说枣树,虽然果实跟木头都很细致了,可是它的这个锋锐之气的这个开拓之力啊,叶子里面还有,所以,古人认为说,枣叶是一种大热的药。如果你把枣叶哦晒干、磨成粉,做成像痱子粉的东西,那它说“叶:覆麻黄能发汗”,就是如果一个人呢,本来他是需要吃麻黄来发汗的,可是麻黄吃多了可能那个人体质上撑不住,那你可以吃一点点的麻黄,然后身体外面扑枣叶的粉,那这个人的汗就会发得出来,之类之类的。但是,现在的话我们大概完全不用这个方式了,所以,这句话就在今天来讲没什么意义。因为张仲景的发汗法已经做到很完美了,所以我们直接用《伤寒论》就很有疗效,就不太需要去管它这个药性。
文源:彩云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