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20岁和30岁的区别,看到第4点就心碎:太难了!
2021年,来了。
这也就意味着,最早的一批90后,已经全部30岁了。
曾听过这么一句话:你可曾在20岁想象过30岁?你可曾在30岁回望过20岁?
“不惑”的20岁,对未来充满憧憬、生活充满激情,认为30岁的自己肯定事业有成、家庭美满。
30岁,古人口中的而立之年,是青涩与成熟的边界点。
到了这个年龄,很多人可能并没有“而立”,还在为一日三餐艰难打拼。回望20岁,发现除了年岁增长,唯独不同的是心路。
对照一下,体制内20岁和30岁的区别,你中了几条?
20岁,刚踏入职场,我们青春朝气,充满活力。
那时候,总觉得“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满腔热血和干劲,总想把工作干好干出成绩。
什么都想去争、什么都想去学、什么苦都能吃,常常为了领导的一句批评闷闷不乐、如履薄冰,常常为了工作加班熬夜、失眠焦虑。
可到了30岁,身体吃不消了、精力跟不上了,对工作也不再那么积极主动了,对很多事情也开始看开、看淡了,更多满足于“完成”。你觉得,工作是为了生活。
20岁,无论是上班碰到领导,还是下班后偶遇领导,你都会很焦虑甚至害怕。因为你不知道该如何跟领导打交道,因为你一见到领导就紧张。
随着工作阅历的不断丰富,你对工作越来越熟悉,对领导这个职务的认知越来越深刻。渐渐地,你觉得领导只是一个高级同事。
遇到领导,你会很从容、淡定,甚至还会主动找话题跟领导闲聊。
20岁,熬夜加班,家常便饭,第二天上班照样精神抖擞。每次看到有关熬夜猝死的消息,总不以为然,认为自己年轻、身体好,别人“生病”用不着“自己吃药”。
那年月,即使感冒、小磕小碰的,也是能扛就扛。毕竟,自认为身体很“刚”。
可到了30岁,看着日渐长高的发际线、沧桑不堪的脸庞,以及不忍卒读的体检报告。才发现,自己早已不是曾经那个少年。保温杯里泡枸杞、不熬夜不加班,成为了自己的标配动作。
20岁,满腔抱负,认为自己是个人才,将来能成就一番事业,能光宗耀祖、实现人生价值。
可是,这么些年来,朝着领导画的大饼,为单位发展付出了很多。但是,在晋升提拔上得到的反馈是少之又少。
马上就到了“35”岁了,职位还是原地踏步,还只是一名小科员。看着很多刚入职不久的年轻人,纷纷提拔成为了自己的领导,愈发意识到了中年危机。
可是,又有什么用呢?曾经自己那么努力,却终归没能谋得个加薪升职,更何况现在年龄、条件摆在那里,想努力却再没了方向与资本。
渐渐地,时间长了、浸润久了,也就心累了、看淡了。对提拔也就越来越佛系了,觉得当大官、成为大人物的梦想还是交给年轻人吧。
(本文来源:老笔头说职场。感谢作者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