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溪不是南山河的又一佐证
近日,山人在嘉靖四十年《广东通志》中发现程溪不是云浮(东安)南山河的又一佐证。
该志卷一四《舆地志(二)》载:
德庆州……三洲岩……龙岩在其阳(相传有龙穴于此,岩口有水,方丈余,青碧而深,不可测,故云)程溪之水出焉。(顾微《广州记》:程溪浦口有蒲母养龙,列断其尾,因呼掘龙,时人见之,则土境大丰而利涉。乃古悦城县水曲也。一名灵溪水,水口有厓,高十余丈,水由此下,其势如峰(按:当为“降”的讹文)。《州志》误以蒲为温氏。陈献章诗:山作旌幢拥,江絣镜面平。舟航乘晓发,云物入冬晴。鼓到江心绝,槎冲石角横。经过悦城曲,无语笑浮生。)
嘉靖四十年《广东通志》关于程溪的记载
三洲岩的南面是龙岩,程溪之水出于龙岩。
东安县有龙岩吗?答案是:有!
康熙十一年《东安县志·卷之二·舆地志·山川》载:
龙岩在虎岩之右,内有清泉发源于万山之中,水道蜿蜒,自龙喉吐出,上通粤西,每当汜滥即有糠秕杂屑随流浮至,不知其几百里也。傍有盘古庙,自宋迄今尚存。界在东西两邑,周围十余里。两岩对峙,亦以奇观。
龙岩与虎岩相对峙。按照康熙十一年《东安县志·卷之二·舆地志·山川》,虎岩属西宁:
虎岩距县西北七十里,地属连滩。
但康熙六年《西宁县志》已载龙岩是西宁八景之一,曰“龙岩双鲤”。道光十年《西宁县志》更认为,龙岩属西宁,虎岩属东安。该志卷一《舆地(上)·山川》:
龙岩在城南八十里,与东安虎岩隔河对峙。(《采访册》)内有清泉源出粤西万山中,水道蜿蜒至龙喉突出。(《大清一统志》)宋有盘古庙,至今遗迹尚存。(《郝通志》)
道光十年《西宁县志》关于龙岩的记载
无论龙岩属于东安还是西宁,既然程溪源出龙岩,而南山河不是源出龙岩,已清楚表明:
程溪不是南山河(大洚水、洚水)!
嘉靖十六年《德庆州志》载:
德庆城……东……八十里曰灵溪水(一名程溪)其源出新兴县,北流百余里经儒林、富禄二里入于江,水口有石厓,高十余丈,水由此下,其势如降,故又名降水。
嘉靖四十年《广东通志》的龙岩会不会在新兴县呢?山人手头有乾隆《新兴县志》,没有龙岩记载。其他史籍有没有记载,暂时不得而知。但这问题并不重要,因为即使其他史籍记载新兴有龙岩,但如果该龙岩没有在万历五年或此后划给东安,则与东安无关,与南山河更无关。如果该龙岩在万历五年或此后划给东安了,那如今又在哪里呢?如果说就是在南山河的源头处,请提供足够的证据!
关于程溪的争议,源自康熙十二年《德庆州志》的错误。该志不载程溪(灵溪),认为程溪(灵溪)不在德庆州境内。
乾隆十九年《德庆州志》沿袭并发展了即康熙十二年《德庆州志》的错误,把德庆州境外的南山河(大洚水)直接标识为“程溪”,光绪二十五年《德庆州志》则不敢直接标识为“程溪”,而标识为“洚水,即程溪”。
康熙十二年,东安县已立县96年,编修了2本《东安县志》,其中比康熙十二年《德庆州志》早一年的康熙十一年《东安县志》、晚14年的康熙二十六年《东安县志》,都不认为本县的南山河(大洚水)是程溪。到了乾隆年间,东安县编修了4本《东安县志》,包括比乾隆十九年《德庆州志》早14年的乾隆五年《东安县志》在内所有存世的《东安县志》,也均不认为本县的南山河(大洚水)是程溪。直到道光四年的《东安县志》,也同样不认为本县的南山河(大洚水)是程溪。
同治五年《广东图》标识大绛(洚)水
而且,差不多同时期的广东地图,如康熙二十四年《广东舆图》、同治五年《广东图》、光绪二十三年《广东舆图》、光绪三十三年《广东省水陆舆图》,也均不承认《德庆州志》的错误观点。只说,或只标识南山河为大洚(降、绛)水。
南山河不是程溪,龙母祖庭不在东安洚水村。这是历史事实!
无论云城、云安个别文史“专家”如何骂持上述观点的人没有史识,水平低下,都无法改变这一历史事实!
光绪三十三年《广东省水陆舆图》
标识大锋(洚的讹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