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医研究总结

这一年外面的世界跌宕起伏,风云变化,自身也是忙忙碌碌。

除上半年疫情原因偶得清闲外,从五月开始一直到年底基本就是四海漂泊。

好在中医的学习与研究一直不曾停止,虽偶有懈怠,但一直都在坚持,所以年底回头一看还是偶有所得。

第一部分 从史老师那儿学习的经验

1)以药测方

史老师很强调以药测方,通过不同方所用药物药性的差异来区别不同方的用方指针。

有一次自己清鼻涕咳嗽吐黄痰,直接用了小青龙汤加生石膏,吃了效果非常好。

过几天,家里小朋友也是同样症状,也直接使用小青龙汤加生石膏,吃了后不仅没有效果,反而开始发烧了。

觉得很疑惑,专门咨询史老师这个问题。

老师解释大概意思是因为小青龙汤中干姜与五味子是涩肠的,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中杏仁是润肠的,所以两个方用方指针区别较大。

自己用小青龙汤加生石膏有效是因为大便偏稀,而小朋友大便偏干,所以不适合小青龙汤,应该使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用了这个方后很快就好了。

也有医家指出,小青龙汤使用时不宜添加桔梗这个药,因为桔梗是促进液体分泌的,干姜是抑制液体分泌的,也是类似的道理。

2)五味选方

史老师很强调以味选方,就是通过病人喜欢或不喜欢的味道帮助选择不同的方。

所以给小朋友用小青龙汤加生石膏时,她一直报怨说药味太酸不好喝,其实也就说明用方是不对症的。而改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后,她觉得药并不难喝。

比较简单的道理就是病人喜欢什么味道就选用什么味道的方,一般是比较好的。比如我就不喜欢酸味的与苦味的,所以用方如果这两个味道较重,一般就是没效果的。

3) 经方与时方

有时候经方的化裁也很麻烦,比如病人明显一个桂枝汤症,但是又有点郁热。

如舌头上红点明显或者点不红但是肿大,只用桂枝汤红点可能更厉害,我就注意到史老师改用赤芍,加连翘与金银花,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矛盾。

当然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也可以这样加味处理,尤其现在的小朋友这种舌头常见。

4)神奇的薯蓣丸

伤寒中存在一些神奇的方剂,但是用方指针很不明确,如薯蓣丸就是一个。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篇, 言“虚劳诸不足, 风气百疾, 薯蓣丸主之。”

单从此条文的确不知道如何使用该方剂。

史老师善于挖掘一些大家不怎么用(就是使用不来)的古方,并给出较明确的用方指针。

今年上半年有段时间,觉得浑身不对劲,疲乏无力,失眠及各种问题,求助史老师后,叫我配制几料薯蓣丸,吃了后人就好了很多。

我又把史老师对薯蓣丸的研究资料学习了几遍。

5)被忽视的桑菊饮

桑菊饮这个小方,《温病条辨》中说是轻剂,再加上一直研究伤寒,对温病研究的不多,导致一直忽略了此方。

一中医朋友小孩咳嗽剧烈,我们都确定是肺上有热,然而使用类似小儿肺热颗粒之类的药并没效果,求助史老师后,直接开了个桑菊饮原方,不过剂量增大较多,果然一喝药就缓解很多了。

过了不久我一亲戚小朋友也是不停咳嗽,鼻子堵着不通气,看了看舌苔,我说如果早个把月来看我真还治不来这个咳嗽,不过现在跟着老师学了一招应该可以了,学着老师开了个桑菊饮,针对鼻子问题合了个桔梗玄参汤,喝了几天就好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另一亲戚小朋友也是剧烈咳嗽,看了看舌,也开了个桑菊饮,吃了两幅药后反馈只是偶尔咳嗽一下了。

所以方不在有名,认证对就行。桑菊饮这种方药味不多、又平和,价格也便宜,用对了也是很厉害的。

第二部分 黄帝内针与五行针灸

虽说学习中医很多年了,但是一直没有研究针灸,今年机缘巧合之下学习了《黄帝内针》,不过我不太喜欢用针,刚好这个只要心法用的对,直接使用手指头甚至笔头按阿是穴,效果也很好。

黄帝内针对各类疼痛效果非常好,而且见效非常快。不过我发现这套心法对身体素质好的人更容易见效,身体太差的见效就慢很多,可能因为我是用指针的缘故,再就是对补中的理解不到位。

相对《黄帝内针》而言,《五行针灸》的学习与使用就麻烦些,所以只基本了解五行针灸,并没有实际使用,静候机缘。

五行针灸更偏重于人的精神与心理层面,非常适合现代社会的病人的调理。

第三部分 引火归元与张景岳的神奇

前段时间,我咽干痛,厉害到凌晨三到五点无法入睡,同时还不停的吐痰,甚至痰中带血丝,用苦寒之药清热解毒不仅没有效果反而更重,同时发现小腿与脚冷的厉害。

看来不是实火,而是虚火,直接使用张景岳的收火汤(熟地90克山茱萸30克茯苓15克肉桂9克),喝了两顿咽喉干痛就好了八成。

因为个人不太喜欢山茱萸那个酸味,后换成陈士铎的引火汤喝了两付(剂量只用了原方的三分之一),咽干痛的就彻底好了。

最神奇的是用了这么多熟地,居然也没有让我的痰增多。

张景岳的学问和陈士铎的学问一样也是不好理解的,不过非常适合虚人疾病的治疗,很值得作为伤寒的有效补充来深入研究,这应该是今后的重要方向。

第四部分 感谢与展望

学习中医的路上困惑很多,首先是要感谢史老师多年来的的热情帮助与指导,虽说我只是个业余学习者,无论经验与时间都不足,但是史老师始终那么热情地鼓励与帮助我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

同时也要感谢一些中医朋友与我在中医学习上的交流及帮助。

希望今后医术持续长进,下一阶段学习计划重点为张景岳与陈士铎的学问,针灸与温病,当然伤寒要始终学习。

特别提醒:是药三分毒,本人对本公众号提供的药与方不负任何责任。文中处方请不要自行使用,请找专业中医开方。

(0)

相关推荐

  • 自制薯蓣丸 打败亚健康

    学中医快七年了,道理懂了不少,但一直没对自己的身体下什么功夫.年过三十以后,年龄这个怪物悄无声息地走近了,吃得不香,睡得不好,精力不济,压力太大,生不了气.熬不得夜,完全没法和二十几岁的时候相比.现在 ...

  • 经方故事3

    (21)益气扶正化湿,治疗面部慢性湿疹 前两天写的案例用小柴胡汤治疗爱人高热,用到柴胡120g,有朋友问:那么大的用量会不会有什么副作用?或是伤阴?我在临床中用在高热不退,一般会在60-120g,那么 ...

  • 【金匮肾气丸】补肾鼻祖的最全使用指南来了!

    江湖名,中医道,中医的江湖愿你我砥砺前行. 写在前面的话:上世纪90年代,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对卫生部和人事部认定的500名全国名老中医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得出结论:绝大部分名老中医临床常用方不超过3 ...

  • 盘点2020 | 年度中医相关指南共识回顾精粹

    中国医药学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及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中医学逐步形成并发展成为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2020年,中医多领域 ...

  • 中医研究要与时俱进

    昨天不谦真人的一个学生问病,具体如下. 病人是女性,怀孕三十二周,右侧腰痛,在腰椎下方偏右侧一些,十七椎附近,病人大腿外侧走路时也有点疼痛感.病人办公室坐的比较多,出汗也很少,有轻微贫血. 这样的疾病 ...

  • 第十届《中医药文化》国际学术工作坊——“汉学视域下的中医研究”成功召开

    2021年4月24日,<中医药文化>第十届国际学术工作坊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国际交流中心成功召开.本次工作坊由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中医药文化>编辑部联手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 ...

  • 这个主播不一般!他曾是广东省高考状元,北大毕业后攻读中医研究“五音疗疾”

    金庸曾在<笑傲江湖>中写过一个场景: 令狐冲受了内伤,任盈盈为他抚琴疗伤.书中说,这曲子"柔和之至,宛如一人轻轻叹息,又似是朝露暗润花瓣,晓风低拂柳梢",一曲毕,令狐冲 ...

  • 癌症患者别害怕,中医研究出了良药,坚持服用,软坚散结

    癌症患者别害怕,中医研究出了良药,坚持服用,软坚散结

  • 基金2020年年报研究的副产品:一组高质量风格基金

    公募基金的2020年年报披露结束了,在阅读基金经理对2021年投资展望时,我见到最多的观点是宏观政策不急于转弯,但不是不转弯.对2021年的整体行情比较谨慎,难有大的指数行情,大概率还是以结构性行情为 ...

  • 2020宇宙探险研究会议

    11月7日,2020腾讯科学WE大会正式举行. 在全球疫情持续的严峻形势下,人们难以跨国面对面交流.但是来自4洲6国的七位全球顶尖科学家,依然突破阻隔,登上腾讯设在全球多个国家的线下演讲舞台,与公众分 ...

  • 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研究(下篇)

    慢性萎缩性胃炎简称CAG,是指胃黏膜上皮受到反复损害后导致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甚至消失的消化系统疾病.CAG与胃癌的关系十分的紧密,尤其是粘膜肠化及增生的患者,治疗更需要及时.临床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常 ...

  •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研究(中篇)

    慢性萎缩性胃炎简称CAG,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系指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伤导致固有腺体的减少,伴或不伴肠腺化生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与病理诊断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与病理诊断的符合性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