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天士中风医案赏析(十)
叶天士中风医案赏析(十)
张五七 痱中经年,眩晕汗出,阳气有升无降,内风无时不动,此竟夜不寐,属卫阳不肯交于营阴矣。沉痼之症,循理按法,尚难速效,纷纷乱药,焉望向安。议用固阳明一法。胃虚阳升。
桂枝木 生黄芪 川熟附 炒远志 龙骨 牡蛎 姜 枣
解析:舌不能言为喑,足不能用为痱,痱中经年即指中风肢体不用多年。阳气有升无降,则为虚阳上越,内风无时不动, 则必有上动之表现,在此患者则表现为眩晕汗出,竟夜不眠。 眩晕者,在上之清气不足,而内风上冒故也。
肝赖于脾气之缓和而肝风不急,脾赖于肝气疏泄则脾土不滞,肝气不急则气血和调,元真通畅,脾气不滞则清升浊降,腠理固密。
营卫之气俱出于脾胃,脾属阴,血生于脾,藏于肝,行于心,血中之气行于经络则为营气,故营出中焦;胃属阳,为后天之阳,清阳之气生于胃,宣达于肺,行于脉络之外,温分肉,肥腠理,司开合,而为卫气,卫气温煦之性,实禀肾水中一点真阳,循三焦腠理而达,故说胃出下焦。
故肝风动则营不和, 胃阳虚则卫不和,阳明虚,肝风生则卫阳不交于营阴,而不寐。眩晕为虚风上冒,汗出为卫表不固,兼内风挟阳扰动。
治疗:治风之大要,在于充实体内虚空之地,地无虚空,则风气不旋而风熄也。然所谓虚空者,乃藏气与营卫之气空虚,正气亏虚之空而非实质性物质亏虚之空。填补空隙,所填补者正气也,非以实质性物质填补,即五脏满而不能实之意。故但凡治风,当先查何处正气空虚而填补之,营虚则调营,卫虚则益卫,脏真亏虚则直补五脏。此治风之要法也,但均离不开脾胃,盖脾胃之气,在内则生脏腑之气,外外则生经络之气。经方诸治风名方,薯蓣丸,桂枝汤,候氏黑散,大小续命,均不离此意。
本证卫阳不足而汗出,故以桂枝调卫,黄芪益卫,附子温卫,为卫虚三大治法。卫阳充实,则风自无隙可乘,更以姜枣 益脾胃卫气之源,是标本兼治。卫气既实,根本已经解决,风阳是乱,则可来龙牡之收摄,因阳气内动之风,乃元阳不安于宅,唯有收之敛之一法,无疏散搜剔之理。患者彻夜不眠,乃阳不交于阴,阴阳这,营卫也,营卫者,心肾也,远志最善引心气入肾,乃心肾不交之妙药,肾主志,远志者,引心气入肾而强肾之志,象成既济,阴阳得交而安眠也。
刘七三 神伤思虑则肉脱,意伤忧愁则肢废,皆痿象也。缘高年阳明脉虚,加以愁烦,则厥阴风动,木横土衰。培中可效。若穷治风痰,便是劫烁,则谬。
黄芪 于术 桑寄生 天麻 白蒺藜 当归 枸杞 菊花汁
加蜜丸。
解析:内经云:“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破月囷脱肉,毛悴色夭,死于冬。脾愁忧而不解则伤意,意伤则悗乱,四肢不举,毛悴色夭,死于春”。 心藏神,脾藏意,思虑愁忧,最易伤心脾。心主血,脾主气,心脾暗伤,肌肉不得荣养,四肢不得禀气,故出现萎废之相。
本病的根本病因,仍然是高年阳明脉虚,加情志变动,引动肝风,木乘于土,而为萎废。若搜风散风,则营卫之气更伤,阳明脉络更空,若用温燥祛风化痰之品,则内烁津液,外动阳气,故谬也。
黄芪益卫气之表而益阳明经气,白术益胃气之里而益阳明藏气。此表里治法也。当归枸杞,养血而培肝之体,因肝以藏血为本,体阴而用阳,体充则用健而风熄。在以天麻,白蒺藜搜已成之风于经络,菊花清肝风于头目兼能养肝。
本病不单有肢体不用,兼有肢体萎废,故兼需治萎,治萎独取阳明,已如前述。桑寄生《本经》“主腰痛,小儿背强,痈肿,安胎,充肌肤,坚发、齿,长须眉”,可见最适合于萎软腰痛等证,张锡纯认为其兼能益气。
桑寄生
白蒺藜《本草正》称'白蒺藜,凉血养血,亦善补阴”,《本经逢原》:'白蒺藜为治风明目要药,风入少阴、厥阴经者为响导。可见,本药平息肝风,有体用双顾之能,既可养肝体而凉血养血补阴,又善治内外之风,用于此处,体用双顾,正邪同致。
白蒺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