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世界上第一口深度超1000米的盐井——燊海井
燊海井是一口盐井,位于四川自贡市大安区,该井开钻于清代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历时13年方凿成。井深1001.42米,既产卤,又产气,至今已使用180多年了。
这是世界上第一口深度超过1000米的盐井,在燊海井钻成11年后,俄国的谢苗诺夫于1846年钻成了口浅井,采出少量井油;再过13年之后,美国的狄拉克才于1859年8月,钻成一口21.69米深的井,只从井里采出1.8吨多的井油。由此看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充满聪明才智的民族。
燊海井凿成后,每天喷出万余担的黑卤,日产天然气8500多立方米,烧盐锅80多口,到1940年每天还自喷黑卤10000多担,天然气4800到8000立方米。
燊海井的开凿采用北宋时期传下的技术——“冲击式顿钻凿井法”,这一传统的钻井技术设备由木制碓架、井架(天车)、天地辊(滑轮)、大地车(绞车)组成的一套完整的体系,这套设备体系。运用这套设备钻井,凿井工人站在碾架上,足踏碓板,运用杠杆原理,由数人在碓架上一脚脚蹬踩冲击打井的木碓架。翘起碓头将连接着的锉头提起,随着落下的碓头,在重力的作用下向着井底猛力冲击反复顿钻,然后再推动大地车,通过滑轮天车,将扇泥筒下到井底,把钻凿出的泥浆碎石提取出来。像这样凿成一口井,往往要几年甚至十多年时间。所以.燊海井的凿成,不仅标志着中国传统钻井技术的成熟和先进,也体现并饱含着中国劳动者的无比坚毅和艰辛。
燊海井的成功开凿,揭开了这块三迭纪嘉陵江石灰岩地层沉默2亿年的惊人秘密:全球最优秀的自贡黑卤水,“含有27种微量元素和40余种常量元素”,燊海井被誉为地球生命之水!燊海井竣工之日,曾出现了令人激动不已的井喷现象,场面十分壮观。
燊海井的开凿后,各地盐绅商贾纷至沓来,凿井设灶,一时市景繁华。周围1.2平方公里的地方,就先后钻井198口,平均6060平方米就有一眼井,呈现“天车”林立,锅灶密布,视管纵横,云蒸雾蔚,一派井盐生产的繁华景象。
燊海井灶曾几度更名,先为元昌灶、荣华灶、乾元灶、四义灶,后改名过益记德新灶、新记同森灶、君记同森灶、益记同森灶、金和德星灶、福记同益灶、建记同森灶7个灶名。
现在,燊海井仍然在生产使用中,并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一座盐井博物馆对外开放,供游人了解古法采盐的全过程。游客能看到用牛汲卤,用井里产的低压天然气熬盐的真实情景。
天车:
燊海井在一个古色古香的小院里。走进燊海井,迎面就是那座高达18.3米的天车,是用于凿井,采卤、淘井、 治井的主要设备。天车由几百根杉木扎制而成。天车有四脚,四周拉有12根用于稳定井架的风篾。天车的一侧是碓架,又称踩架,由圆木架设而成,上面安装有“花辊子”,用来绕篾绳。下面是人工踩板,踩板一端的碓头通过篾绳连接锉井等工具。工作时由几名工人踏踩板,利用杠杆原理,碓头翘起,钻井工具靠自身重力迅速向下冲击,如此反复击碎岩石。燊海井天车被誉为四川自贡盐场奇观之一。
天车下就是那口直径11厘米的燊海井井口,在井口 ,能闻到天然气的味道。
清代井盐生产图解:
在天车对面的墙上有一组石刻的组图,介绍清代井盐开凿、生产的全过程。
大车:
“大车”则是用木头和竹片制成的大型轮盘,也叫“盘篾绞车”、“地车”,是借助绳索牵引凿井工具或汲卤筒的动力设施,由轴心、车盘、刹车、车架四个部分组成,由早期大口盐井的排车、推车进化而来。其工作原理是将竹篾绳的一端固定在大车上,经地辊、天辊转向后,拉动另一端的凿井工具或汲卤筒。起初通过人力转动大车,一般需要10多个工人,后发展为使用畜力,现在则多由电动卷扬机来提供动力。
制盐:
燊海井是卤、气同采的井,用采得的天然气熬制卤水制盐,这就是他们的行业术语:“低压火花圆锅制盐”,这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制盐工艺,在燊海井仍然在使用。其制盐的主要原料为黄卤、黑卤、盐岩卤三种,燃料为燊海井自采的低压天然气,灶型采用圆锅灶,又称瓮笼灶,主要制盐工具有灶笠子、铁铲、烟子扁、磨盐扁等。制盐工艺共分为六大流程:一是提清化净,二是转摸杂质,三是下渣盐,四是铲盐,五是淋盐,最后是晾盐、验盐、分装入库。
燊海井纯手工生产的火花盐营养丰富,颗粒粗大,晶莹剔透。用该火花盐制作的食品能保持原汁原味,适合炒菜、泡菜、腌制肉类。尤其泡菜味鲜香脆,不生霉花,独具特色。
传送装置:
主要是经过一些管道、储罐把卤水和气体传送到生产车间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