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军||那沟·那泉
那沟·那泉
文/张建军
家乡有条暖泉沟,它普通的再不能普通了,它是由几条沟岔岔组成的。沟深浅不一,最深处十几丈,浅的十来丈。暖泉沟有大大小小十几眼泉,大多分布在河滩上。有一眼泉很独特,它不在河滩里,而是在暖泉沟最里面,从一处靠沟底部光滑的胶泥裂缝里流出来的。裂缝周围遍地淖泥,人们不敢踏上去,只有冬天地冻结冰,人们才敢走到泉水跟前,看清它的真面貌。水从裂缝汩汩冒出来,流不远便结冰了,形成一个大冰坡,远看白花花的,太阳一照, 刺得人眼也睁不开。泉水在冰下面,向前流去。
暖泉沟的泉水它是家乡人生命之泉,幸福之泉。
初春,沟坡上,河滩里还是冰天雪地,白茫茫一片,只有那十几眼泉冒着热气,镶嵌在沟谷中,是风景,也是一种点缀。天慢慢转暖,冰雪渐渐融化。有的地方钻出了小草,远看白中泛绿。小草藏在冰雪里,泉眼雾气蒸腾,沟里朦朦胧胧,犹如仙境。山沟里,泉水旁,从清晨到傍晚,挑水的大人,玩耍的娃娃,还有赶着牲畜来饮水的,来往不断。等冰雪大面积融化,河水猛涨,有时融化的雪水能把泉眼淹没,成了死泉。这时人们便担来砖块,在泉眼周围砌一个围墙,阻挡雪水流进泉眼里。同时在小路上铺上砖,便于挑水人行走。
夏天暖泉沟渐渐热闹起来。娃娃们骑在爬爬柳树上折柳枝做柳笛,沟岔岔里还有给牛马割草的,沟坡上还有放羊的,放牛的。中午,年轻女人们提上水桶拿上盆子在泉水边搓洗衣服,衣服洗好后凉在草坪上。傍晚,轻脆柳笛声,阵阵蛙鼓声,潺潺流水声,女人们说笑声,牧羊人一两声爬山调,各种声音组成一种特有的山乡美妙旋律,在沟岔里回荡。乐得山崖上的鸟儿叽叽喳喳,窜上窜下,飞出飞进。
秋天暖泉沟更热闹了。学生娃们整天泡在沟里,有的放牛,有的放羊,有的割猪草,有的跟上大人在河滩上小块地里劳动,还有的在沟坡上摘酸醋果,有的小孩长时间泡在小河里,像条泥鳅。玩好后,他们都要挤在泉水旁,打上水冲洗,喝水,泉水养育着孩子们愉快成长。
转眼已是深秋,北雁南飞。满沟满坡那酸醋果黄中泛红,一片片一坡坡。映红了天,映红了坡,映红了河水。人在沟里走,像在画中游。沟里那十几眼清泉在红色映照下,格外醒目,清泉点缀着山,点缀着沟,点缀着河边的芦苇,仿佛一幅山沟秋景图。
下雪了,皑皑白雪罩住了沟坡上的酸醋柳,罩住了沟底的爬爬柳,罩住了沟岔岔条条小溪。暖泉沟胶泥逢那股清泉更美更迷人,泉水日夜向前流去。气温下降了,流水慢慢打了冰凌,冰面逐渐加宽加厚,冰下汩汩流水欢快度过漫长的冬天。
每天早上人们担着水桶来到沟里泉水旁挑水;下午放学的娃娃们背上冰车飞到沟里,冲向冰面,冰车嗖嗖滑行,一串串童音在冰面飞驰,在沟岔里回荡,在半空飘扬。傍晚成群的牛马等牲畜挤到沟里,人们用斧头凿开小河冰面,取水饮牲畜,人欢马叫,热闹非凡。落日的余辉投到沟坡上,河滩上,冰面上,五光十色,如童话世界。
暖泉沟,那沟,一年四季风光各异,美丽迷人。在家乡人眼里,它的美超过江南名胜。
暖泉沟,那泉,清洌甘甜,养育了家乡人。
那沟那泉,在周围十里八乡小有气。人人向往这块风水宝地。
啊,那沟那泉,永生难忘!
作者简介
张建军,网名小草,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爱好文学,在《神州》《星河》《辽宁青年》《青年文学家》《神州诗歌报》《忻州文化》《文史艺苑》等发表过作品多篇。诗观:喜欢用朴实的文字挖掘生活之美。
特别声明:本平台作品以原创为主,转载为辅,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提供的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如文章、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自告知之日删除。
史政发展 塞外文化 红色文化 乡土文化
名人民俗 文物非遗 传说轶事 往事琐忆
投稿信箱:scgsjzb@163.com
主编微信:zb166321
商务热线:13393504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