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中出土一件“怪器”,专家搞清用途后,高呼破解了考古难题!

刘贺在公元前92年出生,曾经当过皇帝,后来被废,史称汉废帝,他还干过昌邑王,他在公元前59年,又以海昏侯的爵位去世。

刘贺这哥们的一生虽然短暂,可是却干了一般人三辈子才能干完的活,他甚至比冬虫夏草都多活了一辈子。刘贺的墓在江西省南昌市被发现,他的墓可以说是一个聚宝盆,这里面不仅有黄澄澄的金子,白哗哗的银子,珍珠玛瑙、翡翠钻石,反正你能想到的这里都有,想不到的这里也有。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专家在墓里,发现了一件谁也不认识的“怪器”,您想要知道事情的真相,那就让小编给您一一揭秘吧。

一开始的时候,发掘海昏侯墓的专家们只是将眼光,都盯在了那些具有高规格,高等级的青铜鼎、青铜编钟、玉印等等文物之上,主椁室出土的一块巨大的矩形铜镜,并没有引起专家们过多的注意。

这面巨大的矩形铜镜不让专家们待见的原因有两点:

1、它长70.3厘米,宽46.5厘米,厚1.3厘米,专家初步断定,它应该是一面“穿衣镜” 只能算是二类文物、。

2、海昏侯的“穿衣镜”跟国内的铜镜比较——当年,西汉齐王墓中,曾出土了一面齐王镇墓方镜(镜长115.1厘米,宽57.5厘米,重56.5公斤)比较起来,海昏侯铜镜不仅是个小弟弟,而且模样也没有齐王镜精美和漂亮。

这面海昏侯的“穿衣镜”出土后,就遭尴尬,暂时被打入冷宫,它被放入乙类文物的木箱子中,哪凉快就先到哪儿呆着去了。

随着发掘工作的深入,这块海昏侯“穿衣镜”的地位,就变得空前重要了起来。考古专家在海昏侯的“穿衣镜”下面,又发现了几样东西,它们分别是:描绘有孔子图案的屏风,镜掩、镜背木架还有衣镜铭。

很显然,这几样东西放在一起,很明显就是一套组合的敛葬器物,不能光看着一块“穿衣镜”说事儿,那等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它们组合在一起,究竟是做什么用的?它们被放在刘贺的主椁室,很显然,其作用非同一般。

刘贺已经去世了两千多年,他法力有限,不可能以“托梦”的方法,告诉专家们,这套屏风和铜镜等的F5的组合,究竟是干什么的……国内的十几名古文物专家接到这个攻关的“课题”后,它们有的“点灯熬油”苦心钻研;有的到博物馆寻找同类文物;有的翻阅汉代葬制古书;还有四处打电话,咨询业外专家,以求开拓思路,可是一连十多天过去了,这件“怪物”的功能和作用,还是没有完全搞清楚。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位姓佟的专家在《汉书·霍光传》中,找到了蛛丝马迹:(此物名叫温明)东园处此器,形如方漆桶,开一面,漆画之,以镜置其中,以悬屍上,大殓并盖之。(亡人停灵期间,用一个露天的桶状物,扣在死人身上,然后将大铜镜,压覆在桶状物露天的位置,这样,死者就会在另外一个世界,感受到铜镜带来的光明和温暖。小编认为巫师好像还需要对铜镜施法,比如接受阳光照射,或者下光明、咒啥的)

汉代,王公贵族去世后,葬制复杂,比如海昏侯这样的重量级人物:“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和温明”就是必须要用的四样重要丧葬用具。

前三样丧葬用具都有实物出土,莫非这几样东西组合在一起的“宝贝”就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温明”?

温明的使用原理是古人惧怕死亡,惧怕地下的黑暗,而“研发”的一种丧葬用具,使用孔子屏风的道理很明白,是祈求得到圣人的保护,而温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铜镜代表着什么意义?

古人从铜镜可以照亮。可以反射阳光,衍生出铜镜代表的意义就是温暖和光明,温明这件丧葬用具就这样“华丽丽”地诞生了。

有读者说,搞清楚了温明的使用原理,对现代的社会进步,科学发展,连“鸡毛蒜皮”的作用都不起,其实这是不对的,西方曾经有三个永恒的哲学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人是不断靠繁衍后代来延续自己的生命,故此,我要到哪里去,这个问题需要科学来回答;而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就需要用“考古”来回答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