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病毒越来越弱鸡?基因强烈的控制欲,不允许人类的速亡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就受到传染病的侵扰,整个人类发展史,同时也是和传染病的斗争史。传染病经常伴随着战争,威力不亚于最坚固的兵器和最精妙的兵法,例如三国时期,《周瑜传》记载:赤壁之役,值有疫病,孤烧船自退,使周瑜虚获此名。

事实上,传染病的杀人数,几十倍于战争,只是杀人不见血,手段略显温和,才显得不出名。人类的头号杀人,不是战争,而是病毒。

进入现代以来,人类发展了以解剖学和细菌学为基础的现代医学,对病毒有了更深的了解。人类剖析病毒的同时,病毒也在剖析人类,不断发生变异和转化。人们一直想弄明白一个问题,相比于古代,病毒是变强了,还是变弱了?

图:球状病毒,触角为受体

不在乎人类的生死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不得不提起一本书,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森的著作《自私的基因》。他认为:生物体是基因控制的寄宿体,基因通过繁殖,让自己在代际之间传递,达到永生的目的。宿主被基因利用过后,已毫无价值,将迅速衰老死亡。

明白了这层,我们才能从“人类为王”的一叶障目的观点跳出来,站在一个跳脱的高度,看待病毒和生命力这件事。

人类面对病毒,不要整天被害妄想症,认为病毒的所有行为,例如变异,繁殖,突变都是为了折磨、消灭人类;它们和人类一样,只不过想生存下去而已,并不是想伤害我们。至于病毒造成的痛苦,只是顺带造成的副作用,甚至连它们都没有意识到而已。

就像人类拦江造堤,主要目的是为了调节洪水,消除水患,顺便发电,根本不会管洄游的鱼类,会不会灭绝(虽然口头上一直说保护洄游鱼类,还是建了堤坝)。

病毒对付人类时,确实变弱了

整体而言,进入现代后,病毒对付人类时的毒性确实变弱了。我们做一个对比就知道了,中世纪时,有的人在街上走着走着,毫无预兆就晕倒暴毙,连喘气都没喘几口,甚至晕倒前都不知道自己已经患病,这就是著名的黑死病。从感染到死亡,不超过48小时,有的老人几个小时就死了,堪比吃了氰化物。而进入现代,最毒的病毒,例如塞卡病毒,非碘病毒,也要好几天才能致人死地,安,像感染几个小时就暴毙的烈性病毒几乎没发现。

这是为什么呢?

难道是病毒拜了菩萨,慈悲为怀了吗?不,它们只是选择性的降低了攻击力。

其实,从《进化论》的观点来看,也很好理解。病毒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生存繁衍下去,并不是为了干掉人类。太快杀掉人类,宿主死了,自己还没来得及找到下一个宿主,也要去世,长此以往,病毒就会被淘汰掉。

所以,病毒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传播自己!为了传播自己,就得有一个适量的毒性。太毒,宿主死了,自己也跟着死;毒性太轻,自己还没来得及传播,就被免疫细胞干掉了,所以得有一个适中的毒性。

我们举几个例子。

众所周知,澳洲野兔泛滥成灾,对草原生态造成毁灭性打击。专家为此引进粘液瘤病对付野兔,粘液瘤病专杀野兔,致死率达到99.8%。第一年,致死率98%,专家非常高兴,第二年,致死率降到了90%,之后逐年下降,最后稳定在25%左右。病毒为什么不杀野兔了?因为病毒意识到,致死率太高,自己也会跟着死,于是在传播过程中,致死率太高的病毒个体全被自然选择淘汰了,毒性一般的反而留存了下来!

所以,病毒从来不是杀人狂,而是为了生存下去(人家也很可怜~)。

再举个极端的例子,梅毒的毒性也变弱的。我们知道,梅毒主要通过性途径传播,比飞沫传播,粪口传播等难度大多了。梅毒不能轻易的杀死宿主,否则自己也活不了了。于是就主动降低毒性,延长宿主的生命期,以图更多的时间来传播。在临床上,梅毒被分为一、二、三期,很多患者去世之前也没到三期。艾滋病等传播难度大的疾病,也是尽量延长潜伏期,来增加传播几率。

归根结底,一切为了传播服务

有人问:既然降低毒性,可以增加传播性,为什么古代致死率却这么高,不是矛盾吗?

其实,并不矛盾,因为在古代,致死率高,更容易传播

虽然列文虎克1674年就发现了细菌,但直到1920年才发明无菌手术。在此之前,人类根本没有消毒和细菌的概念。病人的物品乱放(继承死人物品),粪便随意排放,别说口罩手套,连饭前洗手都不一定(古代没有自来水)。

因此病毒根本不需要羞羞答答,半个小时就杀死人类,然后利用尸体来传播。首先被感染的,是收尸体的人,然后专业抬棺的人,接着一个葬礼的人都逃不掉,死了半村尸横遍野,呈链式传播出去。甚至死人都没人收,在地上发酵发霉,又成了天然的温床,路过的人全被感染了。因此,烈性病毒得到广泛传播,被优先保存下来。

现代病毒毒性变弱,是为了隐藏自己,避免被人类医学消灭,那些致死率奇高的出头鸟,全被消灭了。

为了传播,病毒甚至控制生物体

病毒有一个特性,叫“吃硬不吃软”。面对人类的智慧,它选择降低毒性,但面对动物时,不但没有降低毒性,反而变本加厉。例如,狂犬病毒,埃博拉病毒,尼帕病毒等等,致死率仍然高居不下。

而有些病毒,甚至控制生物体。

我们以致死率100%的狂犬病毒为例。

我们知道,狂犬病毒在人体潜伏期为15天到15年之间,但在动物体内是没有潜伏期的。除了蝙蝠,其他动物感染后10天内必死。

所以,如何在有限的10天内传播出去呢?指挥动物去咬人!

狂犬病毒攻击宿主神经和大脑,让宿主去撕咬其他动物,通过口水传播出去。通过控制宿主大脑,指挥宿主去攻击来传播——多么可怕的传播方式。

所以,将来如果出现人类丧尸,不要奇怪,那是狂犬病毒的加强版Plus

除了丧尸版,还有僵尸版病毒,一种存在于蝴蝶幼虫内的杆状病毒。

毛毛虫为了躲避鸟类等天敌,一般躲在树木低处,但一旦感染上该病毒。在临死前三天,一反常态往高处爬,直到树木顶端,故意让自己被鸟类吃掉。就算侥幸没被吃掉,也会内脏融化,裂开而亡。

这是因为杆状病毒,让毛毛虫有了趋光性,驱动它们往高处爬,在最高处死去。这当然不是神秘的宗教仪式,一切都是为了传播。在最高处身体腐烂而亡,是为了让更多杆状病毒落在叶子下方,让更多的毛毛虫变成僵尸。让鸟吃掉,是为了传播更远的距离。

结语

归根结底,病毒变弱变强,对于基因来说(病毒也是基因的宿体),是次要的,最重要的,还是传播性。为了传播,病毒有时强,有时弱,有时变态,有时干脆抛掉毒性,和宿主共生。

但无论如何传播,基因的双向性,到最后一定会在毒性和传播性取得平衡,达到最大的基因存续。事实上,在人类中取得最成功的,杀人数最多的,恰恰是最不起眼的,那就是感冒病毒。杀的人,比所有病毒加起来2倍还要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