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散文:曲高韵美独领风骚—浅谈著名音乐家王立平先生经典作品

中国《市县领导决策》刊 ,网 冯彦安 王海洋 王圣程

作者:马有常回族甘肃著名作家

王立平先生肖像

我遥望大海,青波滚滚,流动着一种严整的秩序。我凝视大海,幽深难测,只留给我辽阔的沉迷。想析读大海,那一滴水的所值我难以分解。只有茫然地站在海滩,那时我多次以海水为浴,离海最近却其实很远。曾短暂的客居,没有听到海声。

故事影片(大海在呼唤主题歌)词曲王立平,

《大海啊!故乡》扬起的时候,我仿佛听到海音。随着机遇终于走进海滩。

……

海边出生,海里成长。

大海啊大海,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我流逝的时光中,那弦律常在耳边回荡。我梦想着能做海边的一只小鸟,也呢喃出一种纯净的故乡情。

2018年1月5日,19点30分,——王立平作品交响音乐会在哈尔滨大剧院举行,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现场直播。音乐会即将结束,王立平先生自弹自唱他原汁原味的《大海啊!故乡》。当时,我心潮起伏,记忆倏儿再次飞向大海。

王立平与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

清晨那霞光露脸时,碧海忽然泛起红波,一派绮丽。那色彩宛如大海恬静的和容。晚霞归来时,海面上五彩绚烂,仿佛是大海的悦意。

成群的海鸥随心散舞,像飞动着一种画意在告诉游客,站在海的彼岸,未必是大海的历程。

那海边沙滩上人来人往,衣着色彩繁华,千姿万态,若轻风拂动,扬媚生娇。玩童们精身子

在海边玩水,阳光下如散露的珍珠,泛着灿灿新光。

在人生的旅途中,一个综合修养较好的人,无论身在它乡异国,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也常会梦萦情牵。既是干涸的黄土,枯竭的戈壁,也是他心中最美的景色。故乡的太阳鲜红,月光清亮,那数不清的星光洒在心上。那热土的温馨犹如母亲的怀抱,也许王立平先生在这种心境里,情不自禁,从心灵深处涌出。

海风吹——

浪涛涌——

随我飘流四方

大海啊!大海,就像妈妈一样——

走遍天涯海角,

总在我的身旁——

这首歌曲并非单一的音乐元素为美的定格。他把情韵、声韵、气韵,曲韵,意韵揉合为一体构成美的风韵。

给影视作品写主题曲,或者片头、片尾、插曲,作者的综合修养是基调定格。思想首先要融入到影视作品的意境中去,再融入到生活中去。做到贴切、自然感人的魅力,引起共鸣就不是那么容易。

王立平先生切实做到了,而且注入了作品的生命力。使《大海啊!故乡》名扬四海。为电影《大海在呼唤》增强了艺术质量。

作品的歌词质朴、简洁,却流动着大海般的深情,曲调朴素中未浅露出幽雅。且加深了听众怀念,追慕故乡的感情。也提升了'故乡'的文化价值。这种音乐波动使久别故乡的赤子心灵受到震撼,且能收到净化的真实效果。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①先生对故乡的爱真挚、诚恳、感人至深。《大海啊!故乡》是唱给母亲的一首心曲。乳子之情开拓了音乐空间的美。

《大海啊!故乡》,曲为F大调,3/4节拍,小行板速度。结构上为单三部曲式。实则先生调动了曲作需要的美学元素,使音乐的节奏、旋律、突出美的动觉感,使作品曲调庄重,格调清雅,歌唱行音,舒缓流畅,抒情性强。袅袅余音,意味深长。

作品即不高亢,也不低沉,像和风拂动的海波缓缓涌动,自然舒畅。韵律犹如新莺空谷宛啭,亦若云雀别愁的呢喃,听来音韵在耳边悠扬,情韵牵心。宛如云烟弥漫着山峦,真情缠绵。

当电影播放后,这首歌曲霎时蜚声海外,使多少游子纵情欢唱,热恋故乡。

王立平作品交响乐会在哈尔滨大剧院举行

'人吃饱了厌恶蜂房的蜜,人饥饿了一切的苦物都觉甘甜。人离本处漂流,好像雀鸟离窝游飞。'②大海啊,故乡,在深切呼唤人类从理性中升值自己,用爱的智慧调和灵与肉的关系,就是珍惜自己的生命。

作品通过数理秩序的合成,构成乐理高度的文化魅力,产生了一种乐理的动觉形象。

(驼铃声中战友情)

戴手铐的旅客王立平先生为电影《戴手铐的旅客》制作主题歌

电影《戴手铐的旅客》剧中主要人物刘杰逃出牛棚,几经曲折来到战友,某公安机关领导魏子恒家。别时,魏子恒理解战友在逆水行舟,不顾个人安危和处境,冒着生命危险追捕'A一1号机密燃料'样品被盗者苏哲。他受客观条件的束缚,无法相助,也无可奈何,而深感内疚,此时,一曲《驼玲》送着战友远去的背影。那声声凝重,深厚诚挚,满含着一腔别愁悲忧。节奏,旋律壮美,动人心魄。

战友啊战友,

亲爱的弟兄,

当心夜半北风寒,

一路多保重。

戴手铐的旅客王立平先生为《戴手铐的旅客》制作主题歌

词作调动了象征的修辞手法,交代了当时的处境,隐喻含蓄而不晦涩。

语言字字含情,句句含愁,深情似海,义重如山。歌词朴实无华,以清见心,以真见情。表达了真挚无私的战友惜别之情,难分难舍、迫不得已的苦衷,那种友谊可谓至情的人,至纯的心,突出了真的极致。

王立平为电影《戴手铐的旅客》制作主题歌与某些新潮友谊被商品化的互相利用之情相比,《驼玲》是友谊的一面镜子,是心灵的波音发自真的内力,凝聚了真善美的合音。生活中不同的逆境,有不同的美,患难之情,确若山的高值。

戴手铐的旅客王立平先生为《戴手铐的旅客》制作主题歌

当你在逆境,患难,落魄时有人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助你走出困境,无欲无求,那才是人生的深度,纯美的友谊。在你看来用至深至重的术语赞美远远是不够的,然而对那些人来说是拯救其自己的生命。就像王立平先生的沙海《驼玲.》。

戴手铐的旅客王立平为《戴手铐的旅客》制作主题曲

曲作没有高难音调来渲泻那种难分难舍的别愁离恨。节奏像江河起伏的高波,流势沉缓,大起大伏,处处是情韵流鲜。旋律仿佛高峡深谷山环水绕的水波动律,迂回着苍郁淳朴的音乐空间情致。作品弦外之音产生的是文学效果,哲学与美学的丰硕内涵打造了友谊的经典形象。

待到春风传佳讯——

我们在相逢——

再相逢——

林间潺潺溪水流遍五湖四海

王立平先生为牧羊曲做词曲

太阳从嵩山坳里冉冉升起,少林寺浑厚的钟声惊起林中栖息的鸟雀飞舞,林间小溪,流水潺潺,音轻韵妙,犹如高山流水的曲和。山坡上青草鲜嫩。野果散发着香味,沐浴着朝阳,山花灿烂。狗儿欢乐蹦跳,羊儿漫步随意。

《牧羊曲》歌词第一段,用简练的语言写出了嵩山的清晨幽静安逸,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神态静中有动,富有情趣,幽谷远离尘俗。使听众,观众向往之情油然而生。

第二段歌词,叙述了妙龄少女无瑕的妩媚,芳年十六,她的武艺和理智并非一般。胆气、豪气、勇气、义气集于一身。'常练武,勤操劳',明确交待少女习武,坚持不懈,她能耕田放牧,且能勇对那些横行霸道、欺压百姓的恶势力。生活的重担和人生的风雨,她一身承担。这是我对《牧羊曲》歌词的浅释。

王立平先生为牧羊曲作词曲

先生在词作中廖廖数语把无瑕,这个少女写得形象生动,个性鲜明。这首插曲,艺术环境幽美,意境优美。郑绪岚把《牧羊曲》的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美的动律,使人心旷神怡。

曲作4/4和2/4节拍混合得体,随着旋律流动,曲调犹如蓝天白云朵朵,缓缓飘游,节奏起伏时,音乐形象宛如蜓蜻点水,萧散,轻漫,音韵悦耳像黄鹂翆柳枝头的和鸣,音波动心。物理,数理,乐理合成的音乐动力,达美不胜收的艺术效果。印证,再现了'流动着的建筑'③活跃着王丽平先生的音乐智慧。

王立平先生为牧羊曲作词曲

《牧羊曲》形式上有些田野风味,实体与那些田园牧歌截然不同。曲作空灵,高逸,闲雅,悠远的风格凝聚着道风禅音。恰合《少林寺》的主题,好处妙造。此曲可谓清音,不同凡响。增强了这部电影的经典性质,奠定了歌曲的经典生命力。

高山流水遇知音

王立平先生为电影《红楼梦-枉凝眉》作曲

王立平先生给电视剧《红楼梦》作曲,他尊重曹雪芹先生原著。小说《红楼梦》第五回有文字叙述。

'……较敲檀板,款按银筝'

开劈鸿蒙——

放歌了一句警幻道:'此曲不比尘世中所填传奇之曲……'

'却说宝玉听了此曲,散漫无稽,未见得好处,但其声凄婉,竞能销魂醉魄'

根据中央电视台一些相关节目和报刊资料所述,87版《红楼梦》拍摄启动工作开始,王立平先生自找导演王扶林,提出给《红楼梦》作曲。王导同意,期间有人知情便说,'王立平是流行作曲家,怎能为曹雪芹的词谱曲呢……'

王立平先生为电影《红楼梦-枉凝眉》作曲

各种非议再传播着,王先生听若无闻,四年多的时间,完成了电视剧《红楼梦》的音乐作品。

'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④曲作用竹丝、管弦、古筝、二胡等一些民族乐器调动音律。提取我国古典音乐'宫、商、角、徵、羽'五音的特点,以凄婉为基本音乐情调。使曲作五音和谐凄美,曲调流畅自然,意境高远,音韵绝俗。形成先生独特的艺术风格,构成红曲美学思想体系。

我不懂音乐,也没有高谈阔论的条件。但我认为王立平先生在87版《红楼梦》曲作中,他运用数理构建方法,求得红曲音乐的哲学核心,围绕每一首歌曲的生活情调,融入哲学境界的'真',揉进佛学境界的'禅',投入道学境界的'德',调动'红曲'所需的美学元素和有机成份,铸就了红曲的音乐与哲学关系,建立了音乐与道德关系。提取《红楼梦》那些微妙的生活情感。回返到曹雪芹先生那个历史时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世态万象。使他的曲作传动着一种历史感悟。传动着乐理内在度数和规律,曲调鲜活的节奏,突出了空灵与充实的艺术景象。

9月5日晚,江苏大剧院音乐厅。'梦系红楼——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主题曲音乐会

'数理的智慧与音乐的智慧构成哲学智慧。'⑤他提高了红曲音乐文化的力学作用,集中展示了传统音乐的文化实力,成为百听不厌的经典,在世界音乐史上有独特的地位。

然而,王立平先生的某些歌曲属流行作品,而他的音乐体质和风格高雅,文化强度鲜明。他的作品生活实感和底蕴深厚,艺术上只有真切可叹。他的作品就是人学,人学就是先生的灵魂学。曲作探取原著中积水不流,山无景致的生命情调,节奏,和声,弦律中流淌出先生独特的艺术才华。

他不为娱乐而创作。不为形而上的美耗费心血。他把大量的生活经历融入到作品中,人生的酸甜苦辣,风雨寒暑的度数是极准的。一曲红楼何止悲,大观园里释人生。人类世界都是梦中游客,生命的回归才是实在的安身之处。

他的作品从形式到内容,从思想到组织突出了民族化,他的音乐元素即是哲学境界的真,也是美学境界的诚。产生了内容形式不能分离两者为一的生命体。他的音乐境界高阔,节奏舒展,他的某些作品似一段岁月的画卷,让人回顾,留恋,沉思,总想拾起那流逝的时光,总想着诞生一种重现人生的革命,再现物理上的反变,让纯真成为再不失质的人生格调。

他把音乐未作职业,珍视为一项庄严的事业。他曾想到的是听众、观众。没有被商欲拖着向前行走。他作品主体魅力的影响高于某些人笔下平俗歌曲歇斯底里的吵作。他的作品红遍全球,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少林寺》的歌声。就有《枉凝眉》,《葬花吟》。.迷人的《太阳岛上》令人难以忘怀,《飞吧!鸽子》仍不失它的飞动之美。

郑绪岚,朱明瑛,陈力仍然是春风新韵,将与先生的经典同在。

王立平先生在创作

荣誉称号,大型音乐活动不够解释王立平先生的艺术与人生。2017年中央电视台《中国文艺》向经典致敬人物中,王先生接受经典的致礼。创作是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但我们必须承认作品的多产不如高产,高产不如经典。文化的动力使我们知道为什么要向经典致敬呢!

我想,一个人是否读懂了自己的曾经是必要的课题。我们面对着未来的路,或多或少应准备些余韵悠远的人生节奏和弦律。

凡是经典历经岁月的风雨还是经典。它穿越时空的隧道,开掘人类心灵的峡谷,使人生拥有广阔的视野。时代如何变迁却不能改变音乐的文化魅力。在读者的心灵世界经典至少犹如星光悬在夜空。留下众星同辉的灿烂。作为流动的建筑物,它是意识产生的特殊物质。因而,西方音乐界和美学界有人称,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实则音乐本含开心的元素,实反于欢兴消遣。经典作品直面人生,是一种庄严的提升。

岁月把王立平先生已送进人生秋高气爽的时节,而听众,观众证实了他的音乐历程,也证实了他作品的经典性。时间的确能体现出艺术的空间生命,在空间中能够体现出艺术的时间生命。时空是永远的清明,公义,故经典作品不受时空限制。他的作品在丰富的生活阅历中起伏着人生理性的动律,且从回声中听到他平生总关注着音乐天空。

人物简介:

王立平(1941年8月5日-),吉林长春人,满族,毕业于中央音乐学,原国家一级作曲家,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终身荣誉主席。

他从事知识产权工作多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的音乐作品有《潜海姑娘》《鸽子》《海港之歌》等,摄影作品有《让我们的血流在一起》等,曾获全国德艺双馨终身成就奖。

注释:

①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

②《圣经》旧约,箴言杂记27章78节

③十九世纪中期德国音乐理论家、作曲家,姆尼兹·豪普德曼《和声与节拍的本性》

④乐记《乐象》篇语

⑤著名的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美学散步》语​​

责任编辑:陆丽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