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这些老建筑的故事历久弥新,你知道哪些?

导读:

百年复旦,一座座老建筑历经风霜,在今天依旧静静伫立,它们见证着复旦人与国同行的足迹,讲述着历久弥新的故事,也继续为师生们带来精神与文化的滋养,在旧貌与新颜的融合间焕发新的活力。今天,我们一起阅读复旦大学里的这些老建筑,一起来体验一下,这些建筑的故事与温度。

来源 | 上海发布(ID:shanghaifabu)

复旦这些老建筑的故事历久弥新,你知道哪些?

一、玖园爱国主义教育建筑群

玖园,复旦大学第九宿舍的雅称。这里居住过多位名师大家,从《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首译者陈望道、到著名数学家苏步青、陈建功、谷超豪、胡和生夫妇等。

2018年5月,玖园一期陈望道旧居修缮完成,复旦以“信仰之源”为主题辟建《共产党宣言》展示馆。今年7月3日,苏步青旧居、谈家桢(陈建功)旧居修缮一新并正式对外开放,他们与《共产党宣言》展示馆交相辉映,将信仰、爱国、科学融为一体,构成“玖园爱国主义教育建筑群”。

从过去的教授寓所到今日的爱国主义教育建筑群,走过多年风雨,玖园静静伫立于时代的变迁中,成为展现复旦学脉、承载复旦精神、丰富复旦文化、凝聚复旦力量的重要载体。

复旦大学第九宿舍(玖园)旧照

国福路51号,这里曾是复旦大学老校长、《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翻译者陈望道的住所,记录了1956年至1977年间,望老在复旦的生活形迹与工作点滴。

2018年,这幢三层小楼经过修缮,以《共产党宣言》展示馆的新身份对外开放。这里常设“宣言中译 信仰之源”主题展,系统展示了《共产党宣言》的诞生、传播、翻译、版本,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巨大影响。三年多来,《共产党宣言》展示馆不仅已成为党史、校史的教育基地,也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的红色地标。

20世纪50年代初,随着全国高校大规模的院系调整,一批知名的教授齐聚复旦,其中就包括苏步青、陈建功、谈家桢。

为把玖园丰富的红色资源和厚重的文化资源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近年来,复旦大学启动实施、分步推进玖园爱国主义教育建筑群修缮工作,着力打造新的文化地标。

建筑打卡点

二、复旦大学校史馆

复旦大学校史馆的前身是建成于1921年的奕住堂。奕住堂在设计方案中,采用的是用混凝土来模仿中国古典建筑的木结构柱子,用铁件制造中国式的花格窗,使这幢中西合璧式建筑的外部造型特征更加中国化。

奕住堂

建成后的奕住堂起初作为学校的办公楼使用,后因藏书渐多,遂于建筑底层辟出两间房间藏书,使之又兼具了图书馆的功能。1924年,学校行政办公迁出奕住堂,整幢建筑自此作为图书馆专用。

1929年7月,奕住堂扩建两翼,由原来的正方形扩建为“H”形,青砖大屋顶挑檐,面积485平方公尺,共有房间15间,其中书库设钢书架40列,阅览室400座。扩建后的奕住堂改名为“仙舟图书馆”。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之后,复旦各个院系学科重组,校内建筑也重新编号分配,仙舟馆改称“700号”楼,先后作为中文系、经济系的办公所在地。

扩建两翼后的奕住堂

2005年,修缮一新的“700号”楼成为复旦大学校史馆。校史馆通体呈朱砂红色,沿中轴线对称分布,古朴典雅,是校园内最具中式风格的建筑。内部构造雕梁画柱,廊腰缦回,檐牙高啄。不仅负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将校史馆设在“700号”,看中的是这幢老建筑历经岁月洗礼、见证学校百年发展的特殊历史含义。因此在建设时,在内容上力求体现“三性”:历史性,体现百年来的薪火相传和文脉绵延;经典性,以讲述支撑复旦学术地位与影响的重要人物与重大事件为主;教育性,在告慰前贤的同时,启迪后学。在形式上力求体现“四化”:版面展示立体化,实物场景一体化,景观模型动态化,展示手段科技化,以形象深刻地揭示展览的主体和内涵。

落成后的复旦大学校史馆展厅966多平方米,采用通史陈列方式,展品陈列以史为鉴,按照时间顺序和学校体制属性变化划分为4个版块,藏有1000余件包括照片、书籍、实物在内的校史文物,如上世纪20年代建校之初的毕业文凭、孙中山为复旦学子题写的“天下为公”和“努力前程”的题词等,展品价值颇高。

复旦大学校史馆展厅入口

复旦大学校史馆内部陈设

馆内展有千余幅图片,近四百件实物及影像资料,立体呈现复旦大学百余年的发展历程、办学成就及学校特色。

建筑打卡点

三、相辉堂

1947年2月开工建设,同年6月完工,命名为“登辉堂”。占地面积9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二层混合结构,底层为教室和阅览室,二层为大礼堂,可容纳一千余人座位。建筑立面注重功能,不讲装饰,青瓦白砖,点缀着红色窗格。1985年更名为“相辉堂”。

2017年,复旦大学开启相辉堂改扩建项目,对年逾古稀的大礼堂进行修缮保护。

相辉堂南堂承载着无数复旦人的记忆,修缮后原一楼的旧教室、阅览室改做多功能用房、辅助用房和北堂剧场入口门厅,二楼的千人大礼堂则原样保留,前场摆放仿照历史图纸重新设计的木质长椅,力求复原历史模样。

修缮后的相辉堂南堂

跨过一道由两面玻璃墙隔出的过厅,就来到了全新扩建的相辉堂北堂,751个座位、16*9LED背景大屏、多层次的舞台吊杆……灯光、音响、舞台机械和全媒体设施,让北堂得以实现高级别剧场标准的优秀舞台效果。

全新扩建的相辉堂北堂

相辉堂见证了复旦历史变迁的许多重要时刻,如今,修缮一新、重新开放的相辉堂,盛景延续,更多的复旦故事也将继续在这里展开。

周边打卡点

四、相伯堂、简公堂

复旦大学邯郸校区校本部的相辉大草坪西侧,碧树环绕一组正在施工中的建筑,位于正中的那栋,就是简公堂(200号楼)。在它两侧,分别是相伯堂(100号楼)和蔡冠深人文馆(300号楼)。

在最初建成之时,相伯堂的建筑风格与简公堂类似,飞檐翘角、古色古香,而聊到复旦校园中最古老的建筑物,当首推简公堂。该楼于1921年建造,并于同年落成,取名简公堂,后曾一度更名为照南堂。

建筑占地面积达885平方公尺,为二层楼砖墙建筑,飞檐鸱吻。建成以后,成为学校的主要教学楼,也是当时校内最大的建筑,分上下两层,共有大小房间25间,其中18间辟为教室。最小的教室可容20人,最大的可容136人,最多能供1000名学生同时上课。

复旦大学1920年代校园规划图

相伯堂的建成时间则相对较晚,前身为1935年所建的第五学生宿舍,占地面积545平方公尺,为三层砖墙房屋。拥有房47间,最多时可安排106名学生住宿。

1945年,复旦江湾校区由复旦上海补习部接收。之后,复旦对建筑进行了重新修缮,同时学校决定在第五宿舍的基础上加以修整,把原来三层的结构改为两层楼房,并冠名“相伯堂”。

复旦大学地铁站及地上建筑剖视图

为配合轨道交通18号线一期工程建设,近年来,学校对100号、200号楼进行复建,施工时,小心地对原建筑进行卸解,把墙体、屋顶等一些大的构件整体切割、打包并妥善存放。卸解下来的材料则会被最大程度再利用,例如旧墙砖仍会被用作外墙装饰,以尽量恢复历史原貌。

在进行整体规划时,学校还特别进行了功能调整和梳理。经过此次修复重建工程,整片区域重新规划,将建设“中华文明资源中心”。修复重建的重点为紧邻相辉大草坪的100号、200号楼,部分还建建筑采用青砖立面的建筑风格,低调内敛,在新老建筑之间形成有机的对话。

中华文明资源中心效果图

五、枫林校区东一号楼

在复旦大学枫林校区的东区,坐落着一幢红色清水砖墙、明黄色琉璃瓦顶的建筑,那是枫林东一号楼,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历史最悠久的建筑,也是这里的主体建筑和旧址大楼。

东一号楼体庞大,整体造型采用中国传统官式建筑形式,呈“凹”字形,左右对称布局,底层为混凝土基座,中间二至五层为红色清水砖墙,顶层平台砌有汉白玉栏杆,再由黄色琉璃瓦封顶。建筑的局部与庭院布局则体现了西方建筑和园林特色,如南面的屋顶之上每开间之间的老虎窗、建筑基座部位入口处的几何图案、楼前巴洛克式的庭院绿化和喷水池等。中西建筑之美,在东一号楼身上实现了完美结合。

这座楼最初落成时,解剖学、病理学、生物学、药理学、生理学、细菌学、寄生生物学等基础医学学科教研室及公共卫生学教研室,还有教室、图书馆、大礼堂、学院办公室乃至女生宿舍均分布其间。

建筑打卡点

周边打卡点

(0)

相关推荐

  • 【最新】18号线途经的复旦老建筑将在今年恢复原貌

    复旦大学说,从2017年开始,复旦相辉大草坪西侧启动了18号线地铁复旦大学站的建设,还有100号.200号楼的复建以及周边建筑群的新建工程.近日,100号已完成结构封顶,200号封顶在即,中华文明资源 ...

  • 美丽宁静的复旦校园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复旦"二字由创始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先生选定,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 ...

  • 陈望道:传播真理,一代宗师

    "上海侨联"微信公号 图 陈望道(1891年1月18日-1977年10月29日),男,汉族,中共党员,浙江义乌人,教育家.语言学家.翻译家,<共产党宣言>的首译者.陈望 ...

  • 复旦大学全面复原校园老建筑群,见证复旦百年风雨沧桑

    相辉大草坪见证了复旦百年风雨沧桑,珍藏了一代代复旦人的记忆,更承载了赓续不断的复旦精神你还记得吗?从2017年开始,复旦相辉大草坪西侧启动了一项浩大的建筑工程,这项工程不仅囊括18号线地铁复旦大学站的 ...

  • 看展回顾 ‖ 第10期:五角场徒步看展

    合影 本次看展活动共有20多名朋友报名参与. 行程安排 陈望道旧居 陈望道先生是<共产党宣言>中文版的最早翻译者,1952年到1977年担任复旦大学校长.陈望道旧居是他在1956年到197 ...

  • 卿云楼外的传说——复旦留学生往事 | 读史老张

    复旦大学卿云楼 在复旦大学校园(邯郸路校区)东南角,有一幢老房子,名叫"卿云楼".卿云楼名,源于"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诗句,名字古雅,样貌却 ...

  • 复旦大学

    (2016年11月  旧文) 位于上海的复旦大学是中国的著名高校,在中国大陆,清华北大以外,其他高校要说整体上超过复旦,估计是底气不足的.复旦大学虽然还在争创"世界一流",但在国际 ...

  • 【记忆】建筑可阅读:复旦这些老建筑的故事历久弥新,你知道哪些?

    百年复旦,一座座老建筑历经风霜,在今天依旧静静伫立,它们见证着复旦人与国同行的足迹,讲述着历久弥新的故事,也继续为师生们带来精神与文化的滋养,在旧貌与新颜的融合间焕发新的活力.今天,我们一起阅读复旦大 ...

  • 听刘延年讲哈尔滨老建筑的故事

    文王立言 摄影刘博琅 图片提供刘延年 一个严冬的上午,我们来到了哈尔滨的波斯特酒店. 刘延年是这家隶属省邮政系统的国营酒店的董事长.曾经浏览过刘延年先生的几部著作,大型画册<老街余韵---哈尔滨 ...

  • 听听这些上海老建筑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这些老建筑的故事! 老电影咖啡馆 在文艺气息扑面而来的多伦路上有这样一幢西式小洋楼.它坐西朝东,砖混结构,是典型的外廊式建筑.1999年多伦路文化名人街筹建期间改建为老电影咖啡馆,并 ...

  • 《营口老建筑历史故事》 ——定格即将消失的老建筑

    <营口老建筑历史故事> --定格即将消失的老建筑 我喜欢历史 是因为我在他面前永远那么青涩 我喜欢历史 是因为他那么遥远而难以琢磨 于是这种喜欢 变成他默默无语 我对他轻轻述说 可是岁月的 ...

  • 【图文】(上海)巴金故居、美琪大戏院、徐家汇观象台……这6座老建筑的故事--细说

    在上海这座从不缺少温度的城市里漫步,我们会发现"可阅读"的建筑正在变得越来越多,这些建筑不仅承载着上海的历史故事,更是上海的生命与记忆.一起来看看巴金故居.美琪大戏院.徐家汇观象台 ...

  • 【记忆】美琪大戏院、徐家汇观象台……这6座老建筑的故事一一细说

    在上海这座从不缺少温度的城市里漫步,我们会发现"可阅读"的建筑正在变得越来越多,这些建筑不仅承载着上海的历史故事,更是上海的生命与记忆.一起来看看巴金故居.美琪大戏院.徐家汇观象台 ...

  • 上海这12个古董级的老建筑,背后还有骨灰级的老故事哟~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如果给上海的建筑做个编年史,又要大大满足上海人的自豪感啦!看看遍地的摩天大楼,都长一个 ...

  • 隐身大院的百年红楼——有故事的老建筑之三

    单位隔壁有一个大院.花木掩映中,散落着一些办公楼和住宅楼. 不知道多少个早晨.中午,和同事在这里散步.因为太熟,对这里的建筑早已熟视无睹. 直到有一天,看到了红楼上的这两块碑文. 两碑分别立于2006 ...

  • 上海古董级的老建筑,背后还有骨灰级的老故事

    老建筑群中的城市之美 上海古董级的老建筑 背后还有骨灰级的老故事 来源|上海生活圈 在老建筑群中畅行,才能发现一个城市的特别之美!而在上海,那些超百龄的老建筑,比比皆是! 500银元的发家史 礼查饭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