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海经·其十》魏晋·陶渊明

读山海经·其十  魏晋·渊明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注释
精卫:古代神话中鸟名。据《山海经·北山经》及《述异记》卷上记载,古代炎帝之女精卫,因游东海淹死,灵魂化为鸟,经常衔木石去填东海。衔:用嘴含。微木:细木。
刑天:神话人物,因和天帝争权,失败后被砍去了头,埋在常羊山,但他不甘屈服,以两乳为目,以肚脐当嘴,仍然挥舞着盾牌和板斧。(《山海经·海外西经》)
猛志:勇猛的斗志。
同物:精卫既然淹死而化为鸟,就和其它的鸟相同,即使再死也不过从鸟化为另一种物,所以没有什么忧虑。
化去:刑天已被杀死,化为异物,但他对以往和天帝争神之事并不悔恨。 
徒设:徒然存有,即空有。徒。白白地,徒然。
在昔心:过去的壮志雄心。
良辰:实现壮志的好日子。讵:岂。

译文
精卫含着微小的木块,要用它填平沧海。
刑天挥舞着盾斧,刚毅的斗志始终存在。
同样是生灵不存余哀,化成了异物并无悔改。
如果没有这样的意志品格,美好的时光又怎么会到来呢?(只留着昔日的壮志,复生哪又可期待.)

赏析  

陶渊明一生酷爱自由,反抗精神是陶诗重要的主题,这首诗赞叹神话形象精卫、刑天,即是此精神的体现。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起笔二句,概括了精卫的神话故事,极为简练、传神。《山海经·北山经》云:“发鸠之山……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精卫为复溺死之仇,竟口衔微木,要填平东海。精卫之形,不过为一小鸟,精卫之志则大矣。“精卫衔微木”之“衔”字、“微”字,可以细心体会。“衔”字为《山海经》原文所有,“微”字则出诸诗人之想象,两字皆传神之笔,“微木”又与下句“沧海”对举。精卫口中所衔的细微之木,与那莽苍之东海,形成强烈对照。越凸出精卫复仇之艰难、不易,便越凸出其决心之大,直盖过沧海。从下字用心之深,足见诗人所受感动之深。“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此二句,概括了刑天的神话故事,亦极为简练、传神。《山海经·海外西经》云:“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干,盾也;戚,斧也。刑天为复断首之仇,挥舞斧盾,誓与天帝血战到底,尤可贵者,其勇猛凌厉之志,本是始终存在而不可磨灭的。“刑天舞干戚”之“舞”字,“猛志固常在”之“猛”字,皆传神之笔。渊明《咏荆轲》“凌厉越万里”之“凌厉”二字,正是“猛”字之极好诠释。体会以上四句,“猛志固常在”,实一笔挽合精卫、刑天而言,是对精卫、刑天精神之高度概括。“猛志”一语,渊明颇爱用之,亦最能表现渊明个性之一面。《杂诗·忆我少壮时》“猛志逸四海”,是自述少壮之志。此诗作于晚年,“猛志固常在”,可以说是借托精卫、刑天,自道晚年怀抱。下面二句,乃申发此句之意蕴。“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同物”,言同为有生命之物,指精卫、刑天之原形。“化去”,言物化,指精卫、刑天死而化为异物。“既无虑”实与“不复悔”对举。此二句,上句言其生时,下句言其死后,精卫、刑天生前既无所惧,死后亦无所悔也。此二句,正是“猛志固常在”之充分发挥。渊明诗意绵密如此。“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结笔二句,叹惋精卫、刑天徒存昔日之猛志,然复仇雪恨之时机,终未能等待得到。诗情之波澜,至此由豪情万丈转为悲慨深沉,引人深长思之。猛志之常在,虽使人感佩;而时机之不遇,亦复使人悲惜。这其实是一种深刻的悲剧精神。

  渊明此诗称叹精卫、刑天之事,取其虽死无悔、猛志常在之一段精神,而加以高扬,这并不是无所寄托的。《读山海经》十三首为一组联章诗,第一首咏隐居耕读之乐,第二首至第十二首咏《山海经》、《穆天子传》所记神异事物,末首则咏齐桓公不听管仲遗言,任用佞臣,贻害己身的史事。因此,此组诗当系作于刘裕篡晋之后。故诗中“常在”的“猛志”,当然可以包括渊明少壮时代之济世怀抱,但首先应包括着对刘裕篡晋之痛愤,与复仇雪恨之悲愿。渊明《咏荆轲》等写复仇之事的诗皆可与此首并读而参玩。

  即使在《山海经》的神话世界里,精卫、刑天复仇的愿望,似亦未能如愿以偿。但是,其中的反抗精神,却并非是无价值的,这种精神,其实是中国先民勇敢坚韧的品格之体现。渊明在诗中高扬此反抗精神,“猛志固常在”,表彰此种精神之不可磨灭;“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则将此精神悲剧化,使之倍加深沉。悲尤且壮,这就使渊明此诗,获得了深切的悲剧美特质。

阅读答案

1.请将此诗与《归去来兮辞》进行比较,简要谈谈二者在思想感情上的不同。

《读山海经》 精卫和刑天徒然存在昔日的猛志,但良机已失,徒存雄心。诗中歌颂了精卫和刑天的坚强斗争精神,也寄托着诗人慷慨悲愤的心情。

2.诗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用典 在“精卫”与“刑天”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寄托了诗人自己的雄心壮志。

(0)

相关推荐

  • 《精卫填海》:精卫填东海是为了报私仇,该移出课本吗?

    <山海经>记载着许多美丽的神话,关于精卫的记载是这样的:长着茂密柘树的鸠发山中,有一种形体像乌鸦,头上有花斑,白嘴巴,红爪子的鸟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就是名字的读音. 精卫名叫女娃,本是炎帝 ...

  • 蒋寅|陶渊明隐逸的精神史意义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一.遁世观念的由来及其实践 陶渊明(352-427)在我们的文学史叙述中常给人以与时代风气格格不入的印象,因为不处在文坛和人们关注的中心,边缘化的位置很容易让人误解他是个远离时 ...

  • 一天一首古诗词 | 古诗三百首,陶渊明《读山海经·其十》

    读山海经·其十 [魏晋]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杏儿朗读诗词 译文 精卫含着微小的木块 ...

  • 读山海经十三首 陶渊明

    读山海经十三首1 陶渊明 其一 孟夏草木长2,绕屋树扶疏3. 众鸟欣有托4,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5,颇回故人车.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 ...

  • 唐·王建、宋·范成大、王维、魏晋·陶渊明、苏轼、宋·王炎6首最美劳动诗词:劳动是修行,悠闲是境界

    在公众号会话页面,回复"加群",即可加入粉丝交流群.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是所有劳动者的节日,我们一定要来读一读劳动诗词. 在<诗经>中,先民们一边劳动,一边歌唱 他们在 ...

  • 诗词丨人生下半场,千万别矫情(陆游、魏晋·陶渊明、杜甫、辛弃疾、唐·司空图、苏轼)

    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时光匆匆如流水,不知不觉间,就告别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意气风发的青年,从黑发走到了白发. 作家烟罗说过:"人生下半场,最大的敌人只剩自己."到 ...

  • 昨晚读山海经记载的昆仑山开明兽,以及开明...

    昨晚读山海经记载的昆仑山开明兽,以及开明兽为坐标的地理事物描述,越发确定四川龙门山就是山海经中的昆仑山.今天早上起的早,弄好早餐后待娃们起床,在阳台上接着读<山海经>海内西经,结合手机查鳖 ...

  • 《归去来并序》魏晋.陶渊明

    余家贫,耕柜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史,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 ...

  • 一口气读懂竹林七贤︱魏晋名士:活着就好

    ▼ 如果要说谁是中国古代第一男子偶像天团,那肯定非竹林七贤莫属.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 中国魏晋时期的七大名士,隐居于竹林之中,每日饮酒.纵歌,不拘礼法,肆意欢畅,堪称" ...

  • 欲读山海经 且看天上星

    欲读山海经  且看天上星 这个题目乍看上去,有点唬人啊!<山海经>与天上星,有个毛线关系?亚布今日,就和诸位聊一聊! <易传·说卦传>说:"天地定位",这已 ...

  • 冬夜读山海经感赋

        点评:<山海经>是一部奇书,它震撼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灵.自晋陶渊明作<读山海经>十三首后,历代仿效者不绝.或悠然兴古帝之思,或超然作俗外之想,各以离奇幽异的词语,吐磊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