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师性格都差到爆?

Hello,我是谷粒多

去翻越一座座山,去趟过一条条河

海又恢复了平静,仿佛在积蓄力量,准备发起下一轮的冲击。一垄垄的海浪向海边涌来,远处依然是天苍苍海茫茫,大海与天融合成广阔的穹庐。

突然,一道白色的波浪齐刷刷地向海岸涌来,好像一匹匹飞驰的骏马,又如一条暴怒的白色巨龙。只听”啪“的一声,它重重地撞在岩石上。

如同山崩地裂,接着便粉身碎骨,随后潮水又无奈地退入了大海,它变得像一个无边的战场。

船舱里挤满了黑奴,漫长混沌的旅程将他们折磨得疲惫不堪,没有人在意下一站去向哪里,只在心里暗暗祈祷:让船早些靠岸吧。

透纳将自己绑在船的桅杆上,将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

奴隶船/透纳/1840年

天空的血红色与海水的铜色融为一体,尸体漂浮在海面,黑皮肤和手脚链表明了他们的身份。鱼儿和海鸥虎视眈眈,仿佛下一秒就要扑过去将他们撕碎吞入腹中。

船的帆被卷起,它正准备迎接台风。

海面下,藏着可以深究的暴烈与疯狂

“为了观察大海,我让水手们把我捆在船桅上。我那样过了四个小时,没指望能活下来。”

他画着《奴隶船》,这样说道。

透纳先生

那个疯狂到在船桅上观察风浪的人,就是英国画家威廉·透纳(J.M.W.Turner)。他正在为自己画肖像,头发梳得一丝不苟,颈上缠绕着白色的围巾,穿着银灰色的英伦马甲,眼神温柔而坚定。一个完美形象,一个风度翩翩的贵公子。

透纳自画像

只是,黯淡的背景看起来很空虚,和人物的光辉形成了鲜明对比。

事实上,真正的透纳体型肥胖臃肿,性格古怪阴郁,他曾承认道“当我照镜子时,我看到一个奇怪的鬼”。

John Thomas Smith笔下真正的透纳,矮胖,粗野

电影《透纳先生》将透纳塑造成一个肥胖、偏激的角色,很多观众表示反对,但事实上这是最贴近真实的角色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差?也许从他的成长轨迹能探寻到一些秘密。童年时期的透纳一直活在压抑的环境中,母亲患上精神病,妹妹早早夭折,唯一能说上话的只有理发师父亲。

透纳与父亲感情甚好,父亲也是唯一陪在他身边的人

在父亲的理发店中,形形色色的人来往、交谈,透纳就趴在地上,将他看到的每一幕速写画下。理发店的常客是一名皇家艺术学院的老师,每当他看到这一幕,父亲都会骄傲地说:“我儿子是个天生的画家。

趴在理发店角落作画的透纳

“天生的画家”果然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在14岁时便考入皇家艺术学院,天赋和敏感让人快速成长。他一直都知道人们最爱的是什么,也懂得投其所好,那些高大宏伟的建筑、那些朦朦胧胧的神话故事,承包了其绘画初期的大部分主题。

透纳曾有当建筑师的梦想,因此在他的笔下,每一座建筑都极为精细/万神殿的燃烧/透纳/1792

提坦修道院:从东面窗户望出去的十字路口和圣坛/透纳/ 1794

21岁,透纳在皇家美术学院首次展出他的画作《渔夫》。阴云密布的黑夜,一轮明亮的月色寻着缝隙泼入海中,夜晚月亮的冷光与渔民灯笼的温暖对比鲜明。画作一经展出,便引起评论家们的高度称赞,他们说,这是18世纪对海洋最好的描绘。

透纳第一幅展出画作《渔夫》

他的订单源源不断,真正的“出道即巅峰”。在别的画家还吃不饱饭的时候,年轻的透纳早已实现阶级的跨越,完成了原始财富积累,成为皇家艺术协会正式成员。

大英帝国在加勒比海/透纳/1799年

一个人的战斗

或许天才总是叛逆的,即使已经跻身主流画派,透纳也总是显得特立独行。于是在漫长的精神求索旅途中,透纳始终是一个人在战斗。

即使是宏大悲壮的历史主题,他始终偏爱朦胧、柔和的光影处理。他画暴风雪,便是云、风和雪交织成巨浪;画下斗兽场,便是明亮光线下的断壁残垣。笔触模糊,气势却足以遮天蔽日。

《暴风雪:汉尼拔和他的军队翻越阿尔卑斯山》/透纳/1812年/虽然汉尼拔在这部作品的标题中被引用,但汉尼拔本人并没有被描绘出来。这幅画不是专注于个别领导者,而是表现人类在面对大自然的力量时的脆弱性。

罗马斗兽场/透纳/1820年

在代表作之一《尤利西斯嘲笑独眼巨人》中,他以荷马史诗为灵感,描绘了刚打赢特洛伊战争的尤利西斯嘲笑战败的独眼巨人的场面,独眼巨人此时正在乞求海神为其复仇,远处光线耀眼,一场大战正在蓄势待发。

尤利西斯嘲笑独眼巨人/透纳/1829年

远处独特的“透纳光”成为透纳这时期的标志之一。视觉冲击力极强的画面反映出透纳对光和色彩的灵活运用,在一众色调灰暗的古典派画作中显得非常独特。

没有人知道透纳的脑海中有多少奇怪的灵感。学院派的展览上,透纳当着所有人的面在一幅描绘大海的风景画上任性地涂下一抹鲜红色。学院派画家厉声指责,这个年轻画家是如此胆大妄为,竟然公然“毁坏”画作。

谁料透纳轻轻擦去了多余部分,并用手指在颜料上轻轻勾勒,一个小小的、红色的船锚便在水中荡漾。红色的船锚与蓝色的大海交相辉映,整幅画顿时生动了不少,抗议的声音消失了。

去海边/透纳/1822年/海面中小小的、红色的船锚为整幅画增色不少

这个不善言辞、说话带口音的男人,总是用画作,让所有异议者哑口无言。

把头探出窗外看看吧

但眼前的风景,已经满足不了透纳,他决心游历欧洲的山川湖海,某个天气晴朗的午后,一个人背上行囊出发了。

他看到梵蒂冈的神圣,威尼斯的繁华,雪山、日照、深海、静流,每一抹色彩都与英国大有不同。

透纳笔下的梵蒂冈城

透纳描绘拜伦长篇叙事诗《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中的场景

透纳画笔下的寂静科莫湖/于佳士得以17500英镑成交

瑞士里吉山脉前,透纳静坐良久,观察色彩一点一滴的变化,从温柔的蔚蓝,变成深沉的黝黑,卢塞恩河依旧平静。他在这里完成了《红色、蓝色和黑色里吉》三部曲,这种对单一主题连续处理的方式,也是革命性的,后来被莫奈等艺术家采用。

蔚蓝的卢塞恩日出湖/透纳/1842年

黑色的里吉山,卢塞恩湖

与生俱来的浪漫和想象力让透纳对大自然的观察格外敏锐,尤其善于描绘光与空气的微妙作用。

这个时期的透纳不再过分注重形体的完整,笔触也越发随意,有时画到兴起甚至会用唾沫混合颜料来作画,与此同时,他也更注重自然与人类之间的联系,画布上的主题也逐渐变成了阳光、空气、海浪、风雨和船只。

那自然中瑰丽的一幕幕,都进入透纳的眼,再走入他的画布

维米厄堡/透纳/1831年

日落时分俯瞰城镇:前景中的墓地/透纳/1832年

猩红色的日落/透纳/1840年

透纳坚持画中的每个场景都要完全真实,为了画出《雨、蒸汽和速度》,他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将头探出火车窗外,只为感受风的速度;

雨、蒸汽和速度/透纳/1844年

而在《暴风雪——汽船驶离港口》中,他遇上了海啸,差点葬身于海底。

暴风雪——汽船驶离港口/透纳/1842年

正是因为这样“体验派”的作画方式,所以透纳笔下的画面总有一种躁动不安的气氛,随时准备将观者拉入这神秘漩涡之中。因为,那都是他亲身经历过的啊。

透纳的手稿本上,是千变万化的天空/泰特美术馆收藏

太阳是上帝

没有任何一个画家像透纳一样,既能欣赏泰晤士河畔的寂静,又能流连于充满异味的船舱;既能感受和风细雨,也能肆意游走在上流社会中间。

透纳开创了一条新道路,让风景画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透纳一生孤寂。这个除了绘画外“生活乏味”的男人,这个当初被无数人称赞的天才、神童,却被所有人遗忘了。原生家庭的影响让透纳成长为一个悲观抑郁的人,他不相信爱情,认为“艺术与婚姻无法共存”,成年后即使坐拥无数财富依然孤身一人。

那些饱含灵魂的风景已经耗费了透纳全部的感情,再无分享给其他人的余地。

他最终回到伦敦,泰恩河上明亮的月是属于他的月,迷蒙一片,却又令他恋恋不舍

1871年,莫奈在伦敦看到了一幅画。那是一个雾气萦绕的清晨,一个男人带着女儿惬意走在田间,牛车与乡人刚要开始一天的劳作,光线逐渐钝化,渐渐融化于一片明亮中,右下角是一个清晰的签名J·M·W·Turner,威廉·透纳。

在这幅名为《晨雾》的画作中,透纳与女儿行走在乡间/透纳/1813年

他着迷地不断揣测画作主人笔尖每一次落下的位置,脑海中的画景越来越明朗,最终,莫奈画出了那幅惊世杰作《日出·印象》。一个新的时代,开启了。

印象·日出/莫奈/1874

1851年透纳病重,弥留之际他要求脸朝窗户,以便能看到泰晤士河和日出,恰好早上九点钟太阳升起,阳光透过玻璃洒进来,透纳只留下一句“太阳是上帝”,便永远地闭上了眼睛,身旁除了一位医生再无他人。

“在透纳之前,伦敦不曾有雾。

——王尔德

作者 | 谷粒多

收集资料整理报道

不可错过的精彩好文推荐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