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要到了,来聊聊那些我们曾经对孩子说过的谎
圣诞节就快到了,你的孩子还相信世界上有圣诞老公公会把礼物塞在圣诞袜里面吗?
还是孩子早就看清了大人玩的把戏,愤世嫉俗的说着:“这世界上才没有圣诞老公公呢!”
最近我在网络上看到一个博主分享他在麦当劳听到两个国小女孩的谈话。
A:“我快要气死了!老师都骗人!”
B:“怎么啦?”
A:“老师要我们写卡片寄给圣诞老公公,所以我就很认真的写了一封信,结果隔天发现我的卡片被挂在圣诞树上,根本没有圣诞老公公!以后我要跟我的小孩说圣诞老公公都是骗人的,根本不存在!(气噗噗的样子)”
这一小段对话,看起来可爱又好笑,可以想象那个小女孩气炸又失望的情绪。但这也就像是我们常常对孩子所做的事情,讲出一个又一个不能够实现的谎言。
我们都知道用哄骗的方式是最下策,但是有时候还真没那么多时间跟心力和孩子好好地解释事情的来龙去脉,越讲孩子的问题可能还越多,不如就用一个谎言来带过。
但是,《实验儿童心理学》期刊中有篇研究指出父母在教养过程的哄骗的行为与孩子长大出现的对父母撒谎、适应不良、破坏性、自我管理的缺失行为,两者有强烈的相关性。
除此之外,对孩子撒谎,也会降低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认为父母都是“说话不算数的”,而信任感正是建立安全依附的重要因素,在关系中更有安全感、能够表现得更好、对自己更有自信等等的良好因素都与孩童与家长的安全依附有着重大的关联。
不过谎言是分很多种类的,有些是有害的,有些则是有益的,Heyman为这些谎言做出了分类:
一、工具性谎言
抛弃的谎言:如果你再不跟上,我就要把你留在这里
不听话的谎言:如果你再吵,我就要叫警察把你抓走
关于钱的谎言:我现在没有钱了,我们改天再来买
二、情绪/神话性谎言
鼓励:这幅画画的真好看!
神话:圣诞老公公会给乖小孩礼物哦!
象征:虽然爷爷不在这个世界上了,但是他会在天上一直看着我们。
而要如何分辨什么样的谎言对孩子是好还是坏呢?那就是看这个谎言到底是对谁有帮助。
而很显然地,我们在讲“工具性的谎言”时,纯粹只对家长有益处。
这些谎其实是想要孩子能够乖乖听话,但是要让孩子听话,我们有更多更好的方式。而且我们也要考虑到孩子的长期发展,而不只是急着想要解决眼前当下小孩的吵吵闹闹。
如果孩子不吃青菜,那的确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有影响,但是如果孩子对于家长的信任产生了动摇会有更加严重的后果;
在商场和孩子僵持不下是家长挥之不去的恶魔,但在孩子的心中灌注被抛弃的恐惧,那份不安全感可能会伴随着他的一生。
而相较起来,情绪/神话的谎言,则对于孩子起到激励或是理解这个世界的作用。
孩子带回来的画作,当然称不上堪称艺术家等级的作品,甚至称不上是“好看”,但是作为家长看到孩子的作品,心理总是会有一份骄傲;
或是看到孩子苦练好久舞蹈,终于踏上舞台,虽然可能会因为紧张而有些小失误,但是这时候给他一个鼓励和拥抱,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气。
而关于神话的谎言是丰富了孩子的创造力,带孩子进入一个有魔法的世界之中。不过,当我们被孩子质问的时候,我们最好也要承认现实,并且跟孩子聊聊这个神话背后更大的隐喻,而不只是打破孩子的幻想而已。
像是圣诞老人的精神是带给人快乐、慷慨、和蔼,而无论圣诞老人是否存在,我们都可以活出圣诞老人的精神,精神的延续也是一种存在的诠释方式。
心理学家Robyn Koslowitz的女儿回忆起以前小时候发生了一件让她很心痛的事情,但是因为她的妈妈说了一个小小的谎,所以让她变得没那么难过了:
“在我五岁的时候,我们家开车出去玩,然后有一天从旅馆出来时,发现我们的车们被撬开,车中物品被洗劫一空,也包含被我留在车上的洋娃娃。
我虽然没有那么爱那个洋娃娃,可是一想到自己的洋娃娃被‘坏人’带走就难过得不得了。不过妈妈告诉我说那些坏人看到洋娃娃以后一定就把她丢在路边,然后一个可爱的小女孩看到她就把她捡回家,现在你的洋娃娃和可爱的小女孩正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呢!
我时常会想像我的娃娃和一个新的主人在一起玩耍的画面,这样的想像让我感觉好多了。”
神话和隐喻其实是在帮助孩子理解一些太复杂、一时很难以接受的经验,包含死亡、失去、背叛等等的经验。
当我们考虑想要说谎的时候,我们最好要思考一下长期的后果。
短暂的服从 or 长期的信任
激励人心的话语 or 令人泄气的话让孩子失去动力
容易理解的隐喻 or 令人难以接受血淋淋的现实
如果我们都能够将这些都想好,那to lie or not to lie, it's not a question!
参考资料:Psychology Today - Honestly, Not All Parental Lies Are the Same
本文图片皆来源网络
编辑| Wise妈
(本文为三明治妈妈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