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厦伤寒论笔记(一0八)

北派用人参的时候,专门治心下满,就是胃不好的时候吃人参,所以泻心汤中有人参,就是专治肠胃的,柴胡把黄芩带到半表半里,就是淋巴系统里面,人参、生姜、甘草、大枣,进入体内以后,肠胃一吸收,免疫系统增强。所以小柴胡汤也会有流汗的现象,汗一出来,病就也解掉了。

但是,如果小柴胡汤证,开的是表药,如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就是开成太阳证的药,就进入纯少阳了,把阳发掉以后,少阳马上转阳明,因为一发表的时候,津液会伤得更多。津液伤了却没有把病毒清掉,反而把正常的体液丧失掉了。结果转移到体内,就会有肠胃发炎,下利的现象。

如果三阳并病,项强、头痛、中风、太阳证,还有恶心、胃口不开、口渴,三阳并病的时候,合解少阳,中医叫“担法”,不要把柴胡桂枝开在一起。

小柴胡汤有人参、甘草、大枣在里面,不欲食的症状马上就能去掉;心烦喜呕,半夏能够止呕,黄芩能去热,胸胁苦满的现象,靠柴胡把黄芩带进去,如果烦而不呕,就不用半夏了。张仲景用半夏的时候,单单是为了止呕,如果病人口渴的,半夏就拿掉,因为半夏是利水的,吃半夏会越吃越渴。例如怀孕害喜,恶心想吐,就一定会用到半夏,为什么有人会害喜有的人不会?害喜的人平常胃中水饮比较多。

“柴胡”苦辛,专疏泄淋巴管,解三焦之郁,开胸膈之塞,退寒热。解烦渴,“小柴胡汤”以之为君,“黄芩”苦寒,清火郁,“姜”、“夏”辛温,降水逆;“参”、“草”、“枣”则为补助津液,以为佐耳。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甘草三两,半夏半升(洗),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劈),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柴胡,胖子用五六钱就可以了,平常人三钱,小孩一钱半到二钱,黄芩、人参、甘草、生姜这四味药的剂量一样,因为黄芩比较寒凉,要同时理中,让中焦恢复,同时把病毒排出去半夏重用,柴胡用三钱,半夏就少于三钱,大枣无所谓多少。平常六碗水熬成两碗,空腹吃,只有桂枝汤喝完要吃点稀饭,让药发散一下,其余的汤剂不用。

加减法: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鞕,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取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三两。

原本伤寒论里面,张仲景没有加减法,加减法是后人加进去的,若胸中烦而不呕,代表胃里面没有停水了,这时候加栝蒌实。为什么加栝蒌实?栝蒌实去胃中、胃的下方的结实。

平常胃的下方随时保持着两公升的食物在里面,永远有东西停在里面,新的食物就把旧的推出去。所以有时候吃了三四小时后,还会恶出食物的味道,这一段东西坏掉的时候,就要靠栝蒌实。这一段坏掉的时候,会心烦,不是情绪不好,而是胃里面不通,胀闷胀满的感觉。

不会恶心呕吐,栝蒌实用的不多,如果用大黄芒硝,会直接下去,不会停留在胃下方。调胃承气汤里面,是在十二指肠的地方。当然也可以重用甘草,但是甘草只能分解食物的毒,并没有把它完全排出来。

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四两,这里的栝蒌是栝蒌根,栝蒌根可以生津止渴的。临床上用栝蒌根,可以降血糖,有种痉病,角弓反张,脑膜炎,就是用栝萎根,后面会介绍栝蒌桂枝汤。

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为什么肚子痛?寒湿跑到下焦去了。张仲景对腹痛一定会重用芍药,凡胸满一定去芍药加枳实。

若胁下痞鞕,在中焦一带,刚好在肝和脾脏的地方。鞕满不通代表肝气不足,没有办法舒松开来。因为少阳讲的就是胆,消化系统。这时候重用牡蛎,牡蛎可以平肝气,而且咸能软坚,能够去除硬块。不只是在胁下,喉咙的硬块、腋下淋巴的肿块,都可以用牡蛎。

(0)

相关推荐

  • 经方:黄连汤(胃炎、胃寒痛)

    黄连汤 [原文] 黄连三两 甘草三两(炙) 干姜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昼三夜二. [作者]张仲景 [出自]< ...

  • 经方:柴胡加芒硝汤(小柴胡汤证兼有坚块)

    柴胡加芒硝汤[原文]柴胡二两十六铢 黄芩一两 人参一两 甘草一两(炙) 生姜一两(切) 半夏二十铢(本云五枚,洗) 大枣四枚(擘) 芒硝二两右八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煮微沸,分温再服 ...

  • 经方:柴胡桂枝汤(少阳、太阳合病)

    柴胡桂枝汤 [原文]桂枝(去皮) 黄芩各一两半 芍药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半夏二合半(洗) 大枣六枚(擘) 生姜一两半(切) 柴胡四两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人 ...

  • 海厦伤寒论笔记(五八)

    伤寒论第49条辨: 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脉象浮数的,照理应当使邪气从汗出而解,假使误用下法 ...

  • 海厦伤寒论笔记(一0六)

    伤寒论第94 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栗,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主之. 原文解释:在太阳病还没有解除的时候,忽然尺寸部的脉搏都停止不动,这 ...

  • 海厦伤寒论笔记(一0七)

    伤寒论第96条辨: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与小柴胡汤主之. 原文解释: ...

  • 海厦伤寒论笔记(一0九)

    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心下悸即水在中焦,才会令小便不利,所以会用到茯苓.一般来说会有咳嗽的时候,药常常把红枣拿掉.红枣何时加,何时去,看病情.如果病人湿热很盛的,还有酒客,因为红枣太甜,属甘味,吃下去会 ...

  • 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一0)

    伤寒论第97条辨: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 原文解释:气血虚弱,腠理开豁,邪 ...

  • 海厦伤寒论笔记(六七)

    伤寒论第63条辨: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之. 原文解释:发汗以后,出现汗出.气喘,而畏寒症状的,但头痛等表症已除的,为热邪壅肺所致,不能再用桂枝汤,可以用 ...

  • 海厦伤寒论笔记(六六)

    伤寒论第62条辨: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太阳病用发汗法以后,身体疼痛,脉象沉迟的,用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治. 发了汗,身体还在痛,按道 ...

  • 海厦伤寒论笔记(六五)

    伤寒论第61条辨: 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原文解释:误用泻下之后,又误发其汗,致肾阳虚弱,病人出现白天烦躁.不能安静睡眠, ...

  • 海厦伤寒论笔记(六四)

    伤寒论第58条辨: 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若吐,吐法的应用,可以用在病人中风的时候,痰涎塞住,被西医在"天突"的地方开洞抽痰,无法下针,只能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