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不死, 大明王朝会不会顽强的活下去?

魏忠贤,原名魏四,进宫后改名李进忠,移宫案后,改回魏姓,天启帝赐名忠贤,字完吾。中国明朝末期宦官(内珰),人称魏珰。直隶肃宁县(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在天启年间与东林党人爆发激烈的东林党争,拉拢齐楚浙党官吏加入自己一方,是为阉党。崇祯即位后,59岁的魏忠贤遭整肃、流放,畏罪自杀,崇祯依然愤怒,将其尸体凌迟。

魏忠贤死后仅仅十七年, 即崇祯十七年(1644年)发生甲申之变,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在煤山一树自缢身亡,大明灭亡。随后,吴三桂引清军入关,中华大地生灵涂炭,改朝换代。

为什么魏忠贤活着的时候大明王朝能够抵御后金的进攻,死后却节节败退了呢?

首先,当时努尔哈赤带领下的八旗虽然强悍,但仍处于内部争斗中,部落之间时常发生摩擦,还形成不了合力。

其次,努尔哈赤虽然占领了沈阳、辽阳、广宁,但战线太长而后勤保障不到位,因此只能抢掠粮食人口,无法有效统治。

最后,大明尽管丢失了沈阳、辽阳、广宁等要地,却开始对后金形成完备防御体系。从天启年间起,一直到明朝灭亡前,后金(清)八旗军不得不多次“绕路”南下侵扰,就是因为有“宁锦防线”存在。

问题来了,是不是魏忠贤不死,大明王朝就不会灭亡呢?

当然不是!

魏忠贤为巩固个人权势,未免有党同伐异、残忍歹毒的罪恶一面,但他力排众议、大胆起用辽阳战败后遭受谗言的熊廷弼,抛开私怨、违心推荐赵南星、孙承宗等一批能臣直臣。魏忠贤主政期间,辽东局势平稳,后金遭到了“宁远之战”、“宁锦大战”两次失败,就连努尔哈赤本人也在“宁远之战”数月后郁郁而终……

但是,崇祯年间轰轰烈烈的农民战争,祸根也正是从魏忠贤专权时期埋下,明史料记载,由于阉党时期的横征暴敛,各地农民纷纷逃亡。比如河南等“产粮大省”,昔日富庶的农田大片成了白地。天启年间时,大批溃兵从东北前线退入陕北,激化了当地矛盾,由于官员们处置不力,陕北出现了大量“流盗”,最终从天启七年起,演变成轰轰烈烈的明末农民战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