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历任首长——陈毅军长(11)

任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的陈毅

10月13日上午,项英在送别了最后一批撤离的红军部队后,即到医院看望陈毅,并向他传达中央有关部署。中央划定瑞金、会昌、于都、宁都 4个县之间的“三角地区”为基本游击区和最后坚守阵地。留下部队的任务,是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及其周围进行游击战争,并准备在适当时机配合红军主力部队,在有利条件下进行反击,恢复中央革命根据地。陈毅听了项英的传达,直率地提出了对形势的看法和迅速分散游击的想法,就掩护红军主力转移等问题交换了意见。14日,中央分局举行第一次会议,宣布成立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办事处,项英阐述了中共中央交给中央分局的主要任务和今后斗争方针。陈毅被用担架抬到会议上,只作了简短的讲话。22日,转移途中的中革军委给项英来电,指示成立中央军区,但陈毅不在指定的军区领导人名单中。

10月底,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办事处从瑞金县梅坑迁到于都县境内。陈毅面对着越来越严重的形势,只能尽力地做职权内工作。能够下床后,便拄着拐棍四处走动,找领导干部谈话。此时红军早已进入湖南。陈毅便多次召集中央政府办事处各机构负责人会议,研究确定压缩合并部局,精简疏散人员。他亲自布置可靠关系安排毛泽覃的妻子贺怡、毛泽东与贺子珍的儿子小毛、贺子珍的父母等乘3条装载钨砂和粮食的船,到赣州郊区隐蔽和工作。当时较早疏散的人员,在三年游击战争中大部分保存了下来。

中央主力红军撤离中央苏区长征后,中央政府办事处颁布的第一号布告。

1935年1月中下旬,面对红军的惨重损失,项英要陈毅写一个全面转入游击战争的指示,以中央分局的名义发到各省委和特委。但此时中央革命根据地已被敌人分割包围,交通断绝;和湘赣、湘鄂赣、赣东北、闽北等苏区的电台也叫不通了。

2月5日,遵义会议后的中央书记处发来“万万火急”电报,指示中央分局应在中央苏区及其邻近苏区坚持游击战争,要立即改变组织方式与斗争方式,使之与游击战争的环境相适合,同时决定“成立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区分会,以项英、陈毅、贺昌及其他二人组织之,项为主席”。电报称“决议详情续告”。2月13日,陈毅在禾丰看到中央书记处发来的“决议详情”电报,为中央苏区今后斗争指明了方向和方法。他知道这样的决议是博古、李德写不出的,估计毛泽东可能已回到中央领导岗位。因此,陈毅感到“心情振奋”。当晚,中央分局召开紧急会议(禾丰会议),传达讨论中央指示,决定分九路向闽赣、闽西、东江、赣南、湘南、湘赣等地突围。突围时,有2000多名伤员尚待安置,陈毅拄着拐棍,向伤员讲明严重的敌情和险恶的处境,耐心地动员他们立即疏散,同时动员地方干部和群众分别收容安置。他恳切地对群众说,你们把这些负伤的同志抬回去,做儿子也好,做女婿也好,他们伤好了,多一个劳动力,也多一个报仇人!经过多方努力,群众把伤员当亲人,抬的抬,背的背,很快就把重伤员疏散安置了。由于突围已晚,部队遭到重大伤亡,许多重要领导人英勇牺牲、被俘遭害,或从此失踪。3月9日,陈毅和项英、贺昌最后率一个团从于都的上坪向福建长汀方向突围。下午1时,队伍已经集合,项英决定向中央发个电报,得到批准后再走。下午5时收到中央回电,但由于中央改用密码,电文无法翻译。此时敌人已经临近,匆忙中只得埋掉电台烧毁密码。从此,项英和陈毅领导的南方红军游击队与中央失去联系。

任中共中央分局书记的项英

此前,贺昌已经带两个营先行突围,中敌埋伏,部队被打散,贺昌牺牲。陈毅和项英率一个营行动时已经是晚上,刚起步就遇上倾盆大雨,下山后即和敌人遭遇,部队被打散,陈毅和项英也失散了。直到第二天早晨,他们才又会合,部队还剩 200 多人。他们东奔西走,突围不出,敌人又分别悬赏5万银元活捉项英、陈毅。项英、陈毅决定分散行动,改向赣粤边突围。途中,恰遇前来寻找陈毅的原代英县县委书记曾纪才,由他带路几经辗转,于3月底抵达赣粤边根据地的中心油山,和先前派到这里的李乐天、杨尚奎等会合。3天后,赣南军区司令员蔡会文和赣南省少共书记陈丕显带领突围的余部也来到油山。加上原在这里坚持斗争的游击队,共1400余人。于是,陈毅和项英等决定在油山建立根据地,开始了赣粤边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艰苦历程。

新四军历任首长——陈毅军长(11)

新四军历任首长——陈毅军长(1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