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采蘑菇的季节了,赶紧认认蘑菇,拎筐上山吧
“南菌北姑”,其实“菌”和“菇”是一回事,都属于“可食用的蕈类”,只是不同地域叫法有所区别而已。
菌菇和蕨类植物一样,是地球上最早的物种之一。它们历经亿万年而不灭,说明在它们的身体里有着“长生”的神奇密码,所以应该是最有利于人类健康的食物了!
朋友们,赶紧赶紧,认认蘑菇,上山吧!
1、榛蘑
各地俗名:蜜环菌。
形态特征:榛蘑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但基本特征相似。都是蜜环菌子实体。伞盖下菌柄上有菌环着生。伞面浅土黄色,菌肉白色或近白色。菌柄中生,圆柱形,浅褐色,纤维质,内部松软或中空,柄梢白色具有条纹,有时柄基部稍膨大。
生态分布:东北针叶树和阔叶树根部或干基部,常生长于枯木桩、腐殖质丰富的林下土壤中。一般秋季8、9月份雨后出现。喜欢群生,生长量极大,所以经常出现成片成堆景象。
2、松蘑
各地俗名:松丁蘑、松树伞、松伞蘑
形态特征:幼时为半球形,以后展开,呈山丘形,成熟后变为盘状,中部稍凹陷。表面赤褐色,光滑,边缘稍内卷。菌柄圆柱形,与伞同质,比伞面色淡,中实。
生态分布:本省山区和半山区均产,秋季,生于松林下。
3、黄蘑
各地俗名:榆黄蘑、侧耳、元蘑、冬蘑、粗皮北风蕈。
形态特征:菌伞扇形、半四形或肾脏形,表面呈灰褐色或淡黄褐色,有纤维状鳞片。菌肉白色,厚。菌柄白色或淡褐色,短小。
生态分布:东北山区。多生长于杨、榆、柞、桦、赤杨等枯立木、倒木或伐桩上,也生于上述树种活立木干部或干基部。
4、粘团蘑
各地俗名:油蘑、粘团子、粘窝子。
形态特征:伞盖呈黄色或黄褐色,上有黏液,伞肉细密结实。
生态分布:东北大兴安岭山区。夏秋季生长于松林、混交林地上,单生或群生。常于落叶松、红松等形成外生菌根。
5、草白蘑
各地俗名:白蘑
形态特征:丛生至簇生。菌伞初为半理形,展开后呈伞形,边缘薄,下卷。伞面紫色至淡灰褐色,光滑。菌肉白色。菌柄中生,圆柱形,内部松软。
生态分布:东北山区、内蒙古草原。
6、趟子蘑
形态特征:菇盖颜色有白色和青灰色两种,伞大柄细,伞盖干松。
生态分布:东北山地平地均有分布。多生长于阔叶林、混交林地上。尤其杨树趟子里居多。一般在秋季8、9月出现,几乎与榛蘑同时出现。
7、扫帚蘑
各地俗名:珊瑚菌。
形态特征:黄色,呈珊瑚状,根茎出土后便多次分叉,所以形似扫帚疙瘩。体型较小,高度在3--5厘米左右。
生态分布:常在夏秋之季生长于枯树树干及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上,落叶松和杨树的树下极易生长。杨树林中的珊瑚蘑无味,而松林中采的带有松针味,美味!
8、猴头菇
各地俗名:猴头、猴头菌、聚头。
形态特征:柔状,团抉状,无柄,基邯生处扶,悬垂于树干上。幼时全部白色,长成时带淡黄色,干后变黄褐色,菌针生于表面的中部和下部,紫色,干后变黄褐色,针尖变黑褐色。全形似義衣,又似猴脑。
生态分布:我省东部林区各县的成果熟柞木林中均产。夏、秋季生于成熟的柞树立木干上、也生于枯立木、倒木上。
9、灵芝
各地俗名:灵芝草、木灵芝、茵、三秀、芝、菌灵芝
形态特征:表面为黄褐色至红褐色或紫黑色,有光泽,部分覆盖有粉尘样的黄褐色孢子。切面比较疏松,菌肉为白色至淡棕色或锈褐色。灵芝比较轻,质地软,有微微的香味,尝起来味道苦、涩。
生态分布: 菌丝不喜欢光照,在无光黑暗的条件下生长速度最快;子实体的分化和生长需要有较强。野生灵芝均腐生于栎及其他阔叶树的根部或枯干上。
10、四孢蘑菇
各地俗名:雷窝子
形态特征:刚一拱土时,顶面白色,其伞底下的褶是肉粉色的。出土后,其底面的褶会变成紫黑色。
生态分布:东北松嫩平原和蒙古草原。大多长在光板,野草稀少的土地上。很容易被看到。
11、马勃
各地俗名:马粪包。
形态特征:白色,无味,像一个大包。一般能吃得长得较大,像成人的拳头大小。马粪包也有其他颜色的,但除了白色的都不能食用。其他颜色的只能外用,止血效果明显。只能外用的马粪包,成熟时用手一挤会从小圆口喷出一团烟雾,很好玩。而外用的只有手指肚大小。
生态分布:东北山地、平原均有分布。
12、绣球菌
各地俗名:对花菌、马牙菌、地花菌等。
形态特征:幼嫩子实体洁白细嫩,鲜美可口,是一种珍贵的食药用真菌。
生态分布:东北地区,云杉、松林及混交林中肥沃的土壤上。
13、地瓜皮
各地俗名:葛仙米、地耳、地浆皮。
形态特征:金体胶质,黑褐绿色,幼时球形,成期水耳,变成装缩的片状体。有点像泡发的木耳。
生态分布:生于退化草原、山野的稀疏草地或草房顶上。
14、胶陀螺。各地俗称:拱嘴蘑、猪嘴蘑。
形态特征:手指大小的黑色胶状黑蘑菇。
生态分布:是吉林长白山一带的特产,长在柞树上。注:胶陀螺虽然味淡口感绝佳,营养价值高,是当地人喜食的菌类之一,但因其富含光敏活性物质,处理不当易引发中毒,症状为四肢皮肤疼痒,有烧灼感,一般从嘴的四周开始红肿,如遇日光、风吹等,症状加重。所以要谨慎处理,可以用草木灰或碱性水浸泡菇体数小时洗净、拌蒜泥食用可避免中毒。
15、树鸡蘑
各地俗名:树鸡子、硫黄菌、奶油绚孔菌。
形态特征:鲜时肉质至干酪质,干后为干番质。菌盖个体扇形,幼嫩时颜色鲜艳,表面橙黄色至桔红色,像鸡冠子,故名树鸡。以后渐褪色,老熱体表面变为紫白色。
生态分布:东北山地。生于成熟林的落叶松、红松、云杉、蒙古櫟干基部、干部或以上树种的枯立木、倒木上。是一种珍稀的食、药用菌。
重要提示:
野生蘑菇味道与营养俱是人类食物中的上品,俗称“山珍”。不仅可以食用还有药用及保健作用。但是野生菌类中,也有很多有毒、甚至是剧毒的蘑菇,一旦误食,轻则会危害人的健康,重则失去宝贵的生命。
因此,无论对于采摘还是食用者来说,能否正确识别有、无毒蘑菇,就显得十分重要。
所以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常见有毒蘑菇:
毒蘑1. 条纹毒鹅膏菌。
夏秋季生于阔叶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分布很广,与松、云杉、山毛榉等开成外生菌根。该类毒菇含有毒肽和毒伞肽。据相关资料记载,此菇毒性很强,误食后潜伏期达24小时,发病初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此后1-2天无症状。食者以为病愈,实际毒素正在进一步损害肝、肾、心脏、大脑及神经系统,病情很快恶化,出现呼吸困难、烦燥不安、面肌抽搐、小腿肌肉痉孪,随后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肝肾细胞损害,黄胆、急性肝炎,肝肿大及萎缩,最后昏迷,死亡率50%-100%。
毒蘑2.:大毒滑锈伞。
秋季群生于针阔混交林内陆上。菌盖直径5-10厘米。初期半球形,后期平展,表面淡土黄色。有大毒,不可食用!
毒蘑3. 毒鹅膏菌。秋季生于蒙古栎等阔叶林内陆上,外生菌根菌伞盖直径7-15厘米,灰绿色、灰褐色,边缘灰白色。有大毒。不可食用!
毒蘑4、桔黄裸伞。丛生于阔叶树干或倒木上。菌盖直径5-12厘米,初期半球形,后期平展,有毒,为致幻型毒菇,不可食用。
温馨提示:
1、上山最好穿雨靴,并穿长袖衣服长腿裤子。避免蚊虫叮咬!
2、用筐或者桶装蘑菇,不然容易压碎!
3、蘑菇一定要正确存储和食用,否则非利而害!
篇幅有限,下期我再给大家介绍蘑菇的功效和不同的存储和食用的方法!
最后,预祝你采到的蘑菇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