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校勘《伤寒论》
在《伤寒论》中,服用栀子系列药方后,会有“得吐者,止后服”这样的提示。譬如说,《伤寒论》:
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
栀子干姜汤
栀子十四个(擘) 干姜一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但事实上服用栀子后并无呕吐现象,栀子是常用药物,也有以栀子泡茶喝的,绝不会因服用栀子而呕吐。“医以丸药大下之”,不可能再以栀子干姜汤催吐。
对于《伤寒论》此条文之问题,历来众说纷纭。譬如说,成无己认为,“热郁胸膈,当以栀子豉汤吐之,以涌其热结也”,张锡纯认为,“本草并不言栀子能吐,此瓜蒂散内有香豉二合,而误传之也”。甚至有人以服用栀子后呕吐而证明用药正确,譬如说,刘渡舟医案(摘自网络):
王x x,男,28岁。病证始于外感,数日后,心中烦郁之极,整日坐卧不安,懊侬难眠,辗转反侧。家人走近与其交谈则挥手斥去,喜独居而寡言,全家人为之惶惶不安。询知大便不秘,但小便色黄,脉数而舌苔薄黄,这种情况张仲景称之为“虚烦”,治当清宣郁火。
生山栀9克 淡豆豉9克。
服药后不久,心胸烦乱反而更加严重,继而气机涌逆而作呕吐,伴随全身汗出。家人惟恐服药有误,派人前来询间。被告知服药后得吐而汗出,乃是气机调畅,郁热得以宣透的好现象,其病将愈,不用惊慌。果如所言。
所谓读书不求甚解,不谦真人初读《伤寒论》,对栀子催吐也不解,故不去甚解,而今已知其意。“得吐者,止后服”,这是讹传所误,正确应该为“得汗者,止后服”。服用栀子系列药方,病人会汗出解病,故“得汗者,止后服”。
《伤寒论》中有下法,吐法,汗法等,若不是下法,不是吐法,则必然为汗法,故用栀子为汗法。但栀子发汗与麻黄桂枝等发汗不同,栀子是微发汗,以解二阳合病,所以栀子常与豆豉配伍。
《伤寒论》成书年代久远,有很多讹误,需要重新校勘,譬如说杏仁的用量,有七十个,有五十个,有四十个,有十六个等,这是从何考量而用呢?若不能体现用量之法,必然流传有误。
有的人校勘《伤寒论》,只是将各传本对照而已,并不能改正讹误,故而意义不大。《伤寒论》由王叔和撰次,但其时已有讹误。不谦真人最近再次校勘《伤寒论》,以修正历史讹误。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