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第三位皇帝 赵恒有德政 创咸平之治
赵恒(公元968年--1022年),原名赵德品,后又改名元体、元假。太宗第三子。先后受封为韩王、襄王、寿王。太宗晚年迷信相术,曾召一僧人入宫给子侄诸王看相。僧人看了7个子侄,只有赵恒还在睡觉,没有出来。僧人却奏告说:"我遍观诸王,命都不及寿王。"太宗说:"你还没有见过他,怎么知道他的命最好?"僧人说:"我刚才见站在寿王门前的3个仆人,他们都具有日后成为将相的器度。仆人尚且如此,他们的主人自然更高贵了。"于是,太宗就立赵恒为太子。太宗于公元997年3月病死,他于同月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咸平"。在位25年。
赵恒即位之初,任用李沆等人为宰相,也能注意节俭,政治较为安定。宋真宗在位25年,治理有方,北宋的统治日益稳定,国家管理日益完善,社会经济繁荣,国家强盛,将北宋王朝推向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而它的缔造,得益于宋真宗卓有成效的反腐倡廉的举措。此后,北宋进入经济繁荣期,史称"咸平之治"。
宋朝的国家财政收入,和约之后急速增加,在宋真宗病逝前一年,即公元1021年,其总额已达15085万。在宋朝,经济发达,尤善商贾,尽管赵宋的面积、初期时的人口、资源都比前朝李唐差得多,但是,宋朝的经济,在像1009年这般风调雨顺的好年景时,岁入是唐朝的七倍;即便灾害仍频,岁入也是大唐的三倍左右。
经济繁荣,边贸红火,贡赋通达,税收富足,官员接触钱财的机会也由此多了起来。然而北宋时期官员赃罪(贪污)的现象却减少了,尤其与相距较近的唐朝、明朝相比,更是稀少。
公元1004年秋,辽国太后,圣宗耶律隆绪亲自率领20万大军南下,直逼黄河岸边的澶大州城下,威胁宋的都城。警报一夜五次传到东京,赵恒问计于群臣。副宰相王钦若、陈尧叟主张逃跑,任职才1月的宰相寇凖则厉声反对说:"出这种主意的人应当斩首!"他说,如果放弃汴京南逃,势必动摇人心,敌人会乘虚而入,国家就难以保全了,如果皇上亲自出征,士气定必大振,就一定能打退敌兵。赵恒同意御驾亲征,由寇準随同指挥。到了韦城,赵恒听说辽兵势大,又想退兵。寇準严肃地说:"如今敌军逼近,情况危急,我们只能前进一尺,不能后退一寸。河北我军正日夜盼望陛下驾到,进军将使我河北诸军的士气百倍,后退则将使军心涣散、百姓失望,敌人乘机进攻,陛下恐怕连金陵也保不住了。"赵恒才勉强同意继续进军,渡河进入澶州城。远近各路宋军见到皇上的黄龙大旗,都欢呼跳跃,高呼万岁,士气大振。寇準指挥宋军出击,个个奋勇冲杀,消灭了辽军数千,射死了辽军主将萧达兰。萧太后见宋朝不好欺负,要求议和。经过寇準的坚持和使者曹利用到辽营一再讨价还价,于12月正式议定由宋朝送给辽以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换得辽军撤走。这就是历史上的"澶渊之盟"。从此,岁币成为北宋人民长期的沉重负担。
赵恒后又听信王钦若的谗言,怨恨寇準迫使他亲征,冒了风险,撤掉了寇準的相位,信用王钦若、丁谓等人,伪造"天书",封禅泰山,提倡佛、道、儒教,大搞迷信活动,广建宫观,劳民伤财,政治腐败,社会矛盾趋于尖锐。
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
刘娥是狸猫换太子的主角
宋真宗颁布了告诫百官的《文武七条》
公元1021年,赵恒起病。第二年2月,病重,戊午日,命太子继位,不久死于汴京宫中的延庆殿。
赵恒死后的庙号为真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