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结婚钱●生活感想●我的投资思考】 ●《生活感想》 ①今天发工资条了,给你们看一下吧,很多人是不是...

【缺结婚钱●生活感想●我的投资思考】

●《生活感想》

①今天发工资条了,给你们看一下吧,很多人是不是觉得还不错?

那我告诉你,这是在车间“每天12个小时,每周7天”的上班模式下换来的工资——摸着良心说,还值得吗???

②其实我一直很反感那些网红,从他们这个职业一出来没多久,我看到了不好的苗头我就非常反感。现在我很高兴的看到网红带货不断的翻车。很多传统的生意只是跟消费者这一端。但自从有了网红带货这个模式,我发现他们不光坑消费者,连他们的上游供应商也坑。这种坑我无比佩服。

我一直很感激我自己,我女朋友,我父母都不看直播,也不买网红的任何东西。而且我最近也把网红带货翻车的东西告诉了我女朋友,让她更体会到这种模式多坑。作为一个推销员,在不怎么了解一个产品的情况下,全靠一张烂嘴忽悠消费者,他不是在做好事,他是在给自己积阴德。

我也感谢网红时代这些大网红和明星,他们彻底的教会了我,在这个时代有钱才是王道。

●《我的投资思考:为什么好公司的未来总是容易超预期——从估值模型思路浅谈“价值分布的不均衡性”》

提示:①只以经营发展越来越好的公司为例,周期股,垃圾公司除外。②我没读过正经大学,不会高等级数学,复杂的估值模型我动手也算不来,强行装逼的事情我做不出来,短文只初步记录我近期从中悟出的道理。这是我近期比较大的学习思考上的迭代,因为这些延展的思考让我自己悟道了一些少有人谈到的方面,以及以后我应该注意的细节:

我最早是在买的《股市真规则》上第一次看到DCF模型(模型有好多个,但是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DCF模型绝对是最有名的一个),当时第一次知道了DCF模型最常见的划分方式是两分法。

去年我买的晨星另一个员工写的另一本书,他是把DCF弄成三分法——思路都相似,即任何公司的成长性和赚钱能力都不可能永远恒定下去,分段评估更贴近事实。

但是,从过去我看过的很多实证研究结论看,金融行业的证券分析师对公司未来的预测都大面积偏差很大,特别是越远期的预测,偏差错误率越大。

出现这种偏差现象的原因,第一个都是每个人能想到的——未来难以准确预测。这个原因我不多说,直接谈第二个原因,因为第二个原因我在大量阅读学习过程中没看到谁在网上写过,没有引起重视程度。

为什么越远期的预测偏差越大?更重要的原因是——企业价值分布的不均衡性,即近期的价值权重只占大概20%甚至更低,远期的价值权重占大概80%甚至以上——这个结论我在我很喜欢的一个前辈那里看到过推导,以及陈光明大佬的演讲里也看到过。

这就像以前的考试卷子,单题分数最大的一定是放在最后,但同时也是最难的。高手即使在前面的题目上漫不经心,只要搞定后面分数最大,难度最高的题,拿下全场都是意料之外。

所以,①未来难以预测X②价值分布不均衡性=越远期,越超预期。

我举例,没有任何人在几年前公开预测到了茅台能在2019年上1000元,2020年逼近2000元,包括茅台的标志性旗手但斌老师;

没有任何人在几年前公开预测到恒瑞医药现在的市值水平;

没有任何人在几年前公开预测到迈瑞现在的市值水平。

这些都是①和②共同运用的结果!我现在一直觉得巴菲特几十年来谈过很多投资的道理,但是也有很多底层的东西,他并不愿意说清楚。比如他一直说他不关心企业短期的东西,他关心更长远的东西。比如说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但具体的推导过程或者解释,他没有更多的说出来。

但另一方面,我现在更进一步的认同,八老爷子说的只有极少数的公司,你才能有比较高的把握去说清楚他的未来。在我看来扒拉一次为什么几十年来重仓消费股?除了消费股是长期大牛股的温床,从底层说消费股的长期变量是最少的,因子是最少的(和公共事业股有的一比)。正因为消费股的长期变量因素更少,所以配合远期的价值权重高达80%以上,赢得消费股长跑胜利的概率也很大。

在我之前听美国价值投资基金的投研小课上,我看到那位对冲基金经理把股市参与者分为3类——短期靠博弈(冯柳),中期靠预期差(冯柳,绝大多数机构),长期靠生意本质好坏(巴菲特)。这个划分其实给我很大的启发,真正要长期胜出的投资人,不管你是哪一种类型,长期必须在自己的圈子里面玩自己最有把握的游戏,哪怕你是短期博弈,你也可以像冯柳一样不在乎外界对自己的评价只需要专注于自己做的事情。

所以我更愿意做长期投资,我更愿意去学习思考对生意的理解,对商业的思考等,因为我处在第3个区域,且第3个区域的最大好处是占有80%以上的权重,还变量因素最少化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