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丨阅读王永昌先生

鲁迅研究界的前辈王永昌先生于11月19日在京去世,享年91岁。最初得知讣闻,是因刘增人先生在群里分享消息。余生也晚,并不熟悉这个名字。读过宫立发表于2018年第4期《现代中文学刊》的《王瑶关于<鲁迅作品论集>书信三通释读》一文。宫文发现的新见于网络拍卖的王瑶书信中,有两封是写给《鲁迅作品论集》编辑王永昌的,颇见作者与编辑的诚心交流。王先生留给我的印象,就止于此。

25日晚,王先生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老同事张小鼎先生发来他及韩之友先生、王锡荣先生等悼念王永昌先生的文字,我才稍稍“走近”了王先生。抱着敬意与好奇读了些文章,越读越觉得这是位值得我辈年轻学子、“青椒”及新文学爱好者了解的前辈。他的经历,在远离新文学时人的年轻晚辈看来,已是传奇;但他在文章中流露出的治学品格,更值得后人铭记与效法

郭豫适先生(左)和王永昌先生,1976年于鲁迅故居。两位前辈都参与了十六卷本《鲁迅全集》的注释工作,同于2020年11月去世。(图:读秀)

许广平先生的秘书

阅读王永昌先生,是从纪念文字开始的。张小鼎先生写道:

惊悉鲁研学者王永昌仙逝,深致哀悼。他是甘肃永登人,兰州大学高材生,毕业后曾任许广平先生秘书多年,并曾协助其完成“鲁迅回忆录”的撰稿工作。1973年来社后曾参与1981年版鲁迅全集的编注工作。其后又与古典部的陈建根共问协助著名鲁迅研究专家、晚年因疾病困扰行动不便的林辰先生,完成难度很大的四厚册150万字的鲁迅辑录古籍丛编順利面世,故其工作业绩,功不可没。我因身体欠佳,现在外地疗养治病,不能返京参加遗体告别仪式,愿永昌兄心平气和走向天国,家属保重节哀。

王锡荣先生也在唁电中提到“许广平先生秘书”一节:

惊悉资深鲁迅研究专家、许广平先生秘书王永昌先生驾鹤西去,不胜痛惜!王永昌先生学养深厚,为人正直,敬诚爱仁,朴实磊落,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提携后进,不遗余力,深得友侪敬重。作为许广平先生的秘书,他毕生从事鲁迅研究与传播事业,鼎力协助许广平先生撰写回忆录,注释、编辑、出版《鲁迅全集》和《鲁迅辑录古籍丛编》竭尽全力,为鲁迅研究和鲁迅精神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锡荣昔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参加《鲁迅全集》编辑出版工作中,屡蒙先生提点,获益匪浅,至为感荷,至今如在目前。今先生逝去,思之深为鲁迅研究与班级出版界又弱一人而痛惜!谨此表示沉痛悼念!请家属节哀顺变,善自珍摄,以慰先生在天之灵。

王永昌担任许广平先生的秘书,时间跨度很长。我未见到他的小传或履历表,但他在兰州大学中文系的学弟阎纲曾回忆“1958年初……兰州大学高我三级的老同学王永昌做许广平的秘书已经三年多了”;从这时起一直到1968年许广平去世,王永昌一直在许先生左右,并是许广平撰写《鲁迅回忆录》的主要助手

有记述许先生晚年的文章写到一些小事,如张昌华写道:三年困难时期有“陌生人”致信许广平,说他过去曾受过鲁迅帮助,现在老了,身体有病,想吃一点前门外廊房二条门框胡同卖的酱牛肉,问可否设法帮忙。许广平读了信后,真的让王永昌去买。结果因需要票证,未办成,许广平为此怅怅不已。从中也可看到王永昌与许先生的密切关系。

文革之后,王永昌写了一篇怀念许先生的长文《长使伟人留遗风——<许广平忆鲁迅>读后感》。他是许先生最后十多年人生最重要的见证人,如果翻出些许先生私下对他说过、回忆过的历史细节,当可以写出不少文章;甚至公布一些鲁迅研究的独家史料,占有学术高地。事实上,这样做的人并不少,引发的真假史料争议也很多。但王永昌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谨慎。《长》文中凡论及许广平对鲁迅的回忆,一一注明来源出处,连“许先生曾对我说”这样的句式都不曾出现。他是全然把自己放在研究者的位置上,去观察、讨论自己十分熟悉的晚辈。但读读他对马蹄疾先生编《许广平忆鲁迅》提出的不足之处,又可以发现他对许广平有别样的熟悉,他对许先生相关史料、个人精神的熟悉程度,是马蹄疾这样以史料功力著称的学人也难以企及的。

许广平先生在人生最后时期的一些回忆和公开发言,多有时代烙印。我们应庆幸她的秘书是这样一位严肃而谨慎的学者,丝毫不以自己曾随侍鲁迅先生的遗孀而大肆张扬、为己牟利甚至发明史料。王永昌说许先生是“决心要变成一个完全‘忘记自己’的人……只因忘我才命笔,长使伟人留遗风,她的执笔为文,完全是为了远播鲁迅的遗风。”王先生自己完全继承了这种精神,他为许广平先生、为自己的伯乐林辰先生、为鲁迅先生留下了不少文字,但却完全“忘记自己”

林辰、王永昌编《鲁迅辑录古籍丛编》,人文社1999年版(图:布衣)

“按照鲁迅的主张来研究”

继续读纪念文字。韩之友先生写道:

我是1980年被借调参与百年版《鲁迅全集》第七、八卷注释定稿期间认识永昌先生的。虽然我们不在一个组,但同在一个楼层工作,朝夕相见,先生的人品作风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性格耿直,待人接物总是带着善意的微笑,对外借人员绝不以主人自居,常常关爱备至,犹如一位谦和的兄长。他那埋头苦干的精神和踏踏实实的学风,在工作中表现特別突出,赢得了我们这些中青年人的普遍尊重。当时我听说,他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刊载鲁迅《彷徨。长明灯》的报纸,落实了作品的准确出处,解决了作品注释的一大陈年积案。我们曾经深深为他这种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精神所感动所鼓舞。每念及此,更感到先生的离世,是我们鲁学界的重大损失。愿先生在天之灵安息,

韩先生提到的《长明灯》一事,王永昌先生有一篇《<长明灯>发表出处是怎样查明的?》详述。那是计算机尚未普及的“史前时期”,1958年版《鲁迅全集》的注释仅记了“本篇最初可能发表于一九二五年三月的北京《民国日报》,因为一时还未找到这一时期的报纸,所以未能确定。”为此,王先生遍查各地图书馆,没有。寻找当时的报纸编者,编者记不清。查公安局档案(因该报曾被查禁),还是无果。最后在钱玄同藏书中翻到了《民国日报》1925年3月5日到3月8日的剪报,才确定了《长明灯》的发表日期。

王先生参编十六卷本《鲁迅全集》时,类似的艰苦工作比比皆是。他在《“引车卖浆者流”指的是谁?》中讲述了另一个故事:1958年版《鲁迅全集》注释《阿Q正传》序言中“引车卖浆者流”为“指白话文”,但1975年新发现的鲁迅本人所作注释中提到这“系指蔡元培之父”。王永昌没有直接照录“作者之注解”,而是对此作了一番考证,甚至找到蔡元培先生的后代核对,但查考的结果是蔡元培父亲实在是没有做过什么“引车卖浆”的工作。王先生感叹“这犹如地质队员进行勘探,本来所需矿藏在一百公里周围的五千多米以下,而我们只在五十公里之内钻探了两千五百多米,就中途刹车,不再前进,所以未能达到目的。”最终他们只能让1958年版注释和鲁迅自注并存。到1980年春,孙玉石先生等才在考证一篇鲁迅佚文时发现,“引车卖浆者流”源自一篇攻击蔡元培与白话文的文章,是对蔡元培身世的造谣,王先生奔着蔡元培的史实去查考,自然难有结果。王先生的这些文章,是现代文学学科史的珍贵材料。

今天再读王先生二三十年前的文章,依然不觉得过时。他的文章都和查找《长明灯》和“引车卖浆者流”出处一样,基于史料,没有空谈。即使带有观点,也是论从史出,而非以论代史。哪怕是当时被视为通说的事情,他也是“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如其《历史的见证》一文,谈杨荫榆镇压学运事,难免有时代的局限,但文章围绕的是一份他新发现的、有杨荫榆亲笔签章的史料:

一、请警察负完全责任,看守敝校校门,无论什么人,无论什么东西(吃的用的或信件),只许出校,不许进校,并由学校贴此項布告,由警紧保护并执行。
二、学生要出校时请携带其行李同出。
三、学生从外间来,若要入内,无论如何不许。
四、若有学生欲入内携带物品行李,必须请男保证人或男家长同来特别保证,方许入内。

今天,学界对杨荫榆先生的认识已经更加立体与全面,但以王文披露的史料对比同代大学校长们的作为,杨荫榆在1925年学运当中扮演的角色确实有不光彩的一面。当通说不再是通说,王文依然因史料而保有其生命力。

与考证史料时主张“论从史出”一样,在作家作品研究中,王永昌也偏爱“从作品本身出发”的成果。他有一篇盛赞曾华鹏、范伯群《鲁迅小说新论》的书评《简论<鲁迅小说新论>》。王先生是兰州大学中文系出身,之后任许广平先生秘书,再到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编辑室、现代文学编辑室工作,与“复旦三才子”的曾华鹏、范伯群似只是作者、编辑间的来往,没有更深的渊源。但他在“酷暑”中读了《鲁迅小说新论》校样后,尽管并不全然赞同此书的观点,但却因“感到有一种清新之感”而撰文赞赏作者能从作品出发研究鲁迅、“按照鲁迅的主张来从事此项研究”。结合王永昌在《狂人不狂吗?》一文中批判的“近年来有些研究文章,只强调作品伟大的思想意义,忽视它细腻的艺术表现方法。结果就给读者一个狂人不狂的印象”,我们不难体会到他阅读《鲁迅小说新论》校样时的激动之情,也不难理解他所谓“按照鲁迅的主张”针对的对象。

今天,不管是“向左”还是“向右”,王先生坚守的学术底线,都是依然值得我们深思的。

(0)

相关推荐

  • 全面抗战时期,鲁迅的遗孀许广平在干什么?

    全面抗战时期,鲁迅的遗孀许广平在干什么?

  • 许广平被捕后为何突然被释放?内山完造:保释金没交!真未解之谜

    1942年2月的一天,内山完造正在处理客人订购业务时,他的店员王先生忽然大喊道:"老板,海婴来电话了." 听到呼唤后,内山完造忙急急地朝电话走去."海婴"两个字 ...

  • 大揭秘《鲁迅与许广平》

    大揭秘《鲁迅与许广平》

  • 铁骨与柔肠,战士与文人:还原一个“家中的鲁迅”

    光明日报记者 陈雪 黄乔生: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常务副馆长.研究馆员.著有<八道湾十一号><度尽劫波--周氏三兄弟><字里行间读鲁迅>等. 1.1 ...

  • 鲁迅诞辰140周年:他完全应该是一个很好玩的人

    9月25日 鲁迅诞辰140周年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 ...

  • 纪念丨吕叔湘:悼念王力教授

    编者按: 王力先生(1900年8月10日-1986年5月3日)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诗人,是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为发展中国语言科学.培养语言学专门人才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今 ...

  • 纪念丨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

    4月20日是梁思成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日. 历代木构殿堂外观演变图 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世代经验的累积所创造的.这个体系分布到很广大的地 ...

  • 考研英语丨阅读理解段落推断题解题技巧

    大家要明确一点,我们阅读理解中任何一种题型都是命题老师在文章中需要我们重点掌握的地方来设置题目的,所以在考试的时候,一定要学会"投机取巧",找到关键点,锁定关键句,其实有时就能事半 ...

  • 纪念丨叶芝最美的20首诗

    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年6月13日~1939年1月28日),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和散文家,著名的神秘主义者,是'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也是艾比剧院( ...

  • 纪念丨写在郁达夫诞辰120周年前夜

    写在郁达夫诞辰120周年前夜 苏立军     写在郁达夫诞辰120周年前夜     今夜找酒,因为有郁达夫.     120周年前,郁达夫即将诞生,谁也不知道他会怎样成长,只是我们看到了他的自传,他说 ...

  • 纪念丨照亮生命 继续前行

    照亮生命 继续前行 二个月前,第一次参加郁达夫研究会的聚会,徐会长说,你得有敲门砖才能加入郁达夫研究会.我说我还真的一直想写点关于郁达夫先生的文字.于是我买了一堆研究郁达夫先生的书回来,遗憾的是,至今 ...

  • 袁杰原创丨“阅读”是我最大的幸福

    "阅读"是我最大的幸福 文/袁杰 谈起阅读我很幸运,我出生在70年代末.娘是文盲,爹是高小文化相当于现在的小学毕业,记事起,爹在村里磨坊担任收费员,家里也时不时出现爹带回来< ...

  • 马克斯·韦伯百年纪念丨一位具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家

    (本文由思庐哲学编辑) 他的独立学术工作是从法学和法律史领域开始的.他的博士论文题目是<论中世纪商业团体的历史>(A Contribution to the History of Medi ...

  • 纪念丨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 ​

    2021年4月20日,是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中国建筑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文化遗产保护.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及艺术史学科的重要先驱,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创办人梁思成先生诞辰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