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明:晁盖、宋江关系之谜(《水浒璅语》之三)

梁山泊的第二任领袖晁盖,身份是个保正。王安石变法的政策里有个保甲法,规定村民每十户为一保,所谓保正其实是个村里的头目。

过去有句话讲:“皇权不下县”,一般乡村由村民自治。到了北宋,在王安石和地方势力的共同努力下,设置了保正之类的村里的头目,但这个职务并不是国家官员。也出现了一些村民管理的规范,叫做“乡约”,虽然是一二个知识分子厘定的,但并不是法律,而是民间的公约和道德诉求。

保正们把这些乡约当成道德底线和行为准则,他们日常的任务则是保护乡民并和地方官吏打交道。这就要求保正们第一必须诚恳地对待邻里兄弟,做事也必须把不伤天害理当成自己的底线,否则便没有办法在乡村里生存下去。

晁盖长期担任保正,这种习气也被他带进日后的为人处世中。

因而相比于前任领袖王伦和继任领袖宋江,晁盖的性情无疑要耿直得多。在王伦接待晁盖一行的时候,晁盖看他一团和气就以为王伦有心留他们入伙;在宋江被迎接上山的时候,听任宋江发号施令,都是对人诚恳、不虞有他的例子。

金圣叹说晁盖是个性直的人,大概是没什么错误的。这样性直的人来领导山寨,用他担任保正的管理来管理山寨,只保留一些做人的底线而没有限制梁山群雄的自由。

京剧晁盖脸谱

晁盖的底线是不滥杀、知感恩,不滥杀在他处置团练黄安和劝说李逵不要在江州闹事的时候可以看出,懂报恩从他坐稳了山寨之主后便报答宋江和戴宗可以看到——这种性格也与晁盖保正的职业是相吻合的。

和晁盖不同,宋江出身小吏,面对的是复杂的官场和人际关系。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所以即使宋江的真诚之中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为自身的算计。

但和一般的小吏不同,宋江与江湖上的英雄豪杰有非同一般的来往,江湖上的人做了害法的事落在宋江手里,宋江总是能够设法周全,保护江湖人的性命和颜面,所以被叫做“及时雨”。

有人说宋江的“及时雨”绰号不过是“及时银子”的意思,那真是小觑了宋江和这一班江湖上的好汉。自来说宋江是“仗义疏财”,我们通常只记得“疏财”而忘了“仗义”。

其实《水浒》原文说得很清楚:宋江除了“散施棺材药饵,济人之急,扶人之困”之外,也有“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而后面这一点却似乎被历来的批评家们选择性失明了。

民间剪纸宋江

中国自古有句话:“身在公门内,必定好修行”。宋江的修行也好,与江湖的交往也好,他的声名也好,无一不来自他的公门身份。只要他的公门身份不丢,就有帮助江湖豪杰、得到江湖认可的机会,他在江湖上的名望也就会越来越高。所以宋江这个人对官僚身份有所执念,心心念念于招安,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了。

他的出身和经历正好与晁盖相反,晁盖是村民的头,宋江身居小吏是官僚的尾。所以晁盖重视百姓,更强调“义”,山寨大厅也叫做“聚义厅”;而宋江更重视权力,更强调“忠”,所以到了他的时代,大厅便改名叫“忠义堂”。

晁盖和宋江天然有思维方式上的不同,这使得在某些时代我们将晁盖与宋江的关系简化为路线之争,但我们在历史上经常看到的却是以路线之争的名义行权力之争的事实。

陈励忠绘晁盖

宋江和晁盖之间的斗争也主要来源于权力方面,晁盖被宋江逐渐架空的过程被历来的批评家说的太多了,我们不必重复,只引金圣叹的一个评论——“宋江之以晁盖之死为利,则固非一日之心矣”,金圣叹不无感慨地说:“宋江弑晁盖之一笔为决不可宥也”。

不过,金圣叹也说:“此非谓史文恭之箭,乃真出于宋江之手也;亦非谓宋江明知曾头市之五虎能死晁盖,而坐不救援也。”

然而他没有想到他的“宋江弑晁盖”的一句话居然被当代的评论家坐实了,并且煞有介事地“考证”说花荣就是帮助宋江射杀晁盖的凶手。

这个结论本来就像赵云是女人一样,是哗众取宠、不值一驳的,但没想到这一段时间居然愈演愈烈,甚至有人用这个题材写出一篇甚至一本小说来,不容我们不分析一二。

我们援引一个事件为例,即晁盖托梦:宋江擒了索超,次日计议攻城,一连几天下来,城不得破。一天晚间,宋江正伏枕而卧,一阵阴风起来,从门而入,寒飒飒的逼人。宋江抬头看时,之间晁天王欲进不进,叫声: “兄弟,你在这里做什么?”

《水浒叶子》宋江

宋江此来必是责他未报晁盖之仇而又不曾祭奠的。哪知晁盖说出来:“兄弟不知,我与你心腹弟兄,我今特来救你。如今背上之事发了,只除江南地灵星可免无事。”宋江再问,却被晁盖一推,撒然梦醒,却是南柯一梦。

我们一般会有这样的误会,认为《水浒传》是“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所以里面的神话诸如九天玄女的故事、梁山泊群雄受碣文的故事都被当成宋江等人自我宣传、故弄玄虚和对梁山群雄欺骗的手段。

但这是以今度古,是不懂小说史的评论。《水浒传》这样的小说产生于传统的话本,里面一定会保留一些传统神话的内容,这是话本的惯例——例如《三国志平话》里说刘备、曹操、孙权是韩信、彭越、黥布的转世,《武王伐纣平话》中说狐狸变成了妲己,所以后来的《三国志演义》中仍然保留了借东风、诸葛亮禳星等具有神话意味的内容,而《封神演义》则干脆写成了神话故事。

《水浒传》里保留的宋公明遇九天玄女、天书上有三十六人名讳的情节早在《大宋宣和遗事》里就有了,所以我的意见是,只要是作者直叙而不是通过人物之口叙述出来的内容都应该视为原著真实情节的一部分。我们应该考虑情节的意义,而非它是否是书中人物的虚构。

电影《晁盖》海报

具体到晁盖托梦这个情节而言,由于梦中晁盖预言了百日之灾和安道全的出现,可见此梦至少不完全是宋江的臆测,而真是施氏所谓的“梦中显圣”。并且晁盖的一声“兄弟”,亦足以证明两人虽有芥蒂,实不至于大碍。

所以所谓宋江置晁盖于死地的推论是不恰切的。但晁盖欲进不进,按他自己的说辞是“阳气逼人,我不敢近前”,但这阳气到底指的是宋江作为生人的阳气,还是指晁盖生前宋江气指颐使的霸气,那我们可不得而知了。

分析晁、宋二人的言论,也是大有玄机。晁盖预言的百日之灾和地灵星可治的两个事实,并不多话。换而言之,纵晁盖不来托梦,宋江还是会受百日之灾,地灵星还是会按时到来——因为宋江说出梦语之前,张顺已经举荐了安道全来。

这也就是说晁盖到阳间走一遭说了两句无关痛痒的废话就走掉了,而宋江欲多问时,晁盖便顾不得什么“阳气逼人”,只一推,便把宋江惊醒。

再说得透俗些,晁盖还真是来致责宋江未报仇和短祭享的。不过警告宋江,老子在天有灵,你敢短了我的,就有你好看!

这样我们就明白,晁盖与宋江之争不过是争些祭享而已,这也是宋江不可能暗杀晁盖的又一个原因:晁盖慕虚名,宋江务实权。虚名就是人望,就是“义”,实权就是地位,就是“利”。

宋江是曹操性格,不慕虚名而处实祸也。晁盖想要的不过是类似于祭享的小利小益,宋江能给,并且给得起。如果这么看起来,宋江即使不杀晁盖,也不会阻挡他使用权力,暗杀晁盖,岂非多余?

说到这里,我们不妨简单梳理一下晁盖和宋江之间关系的变化。

最开始晁宋之间确实拿彼此当作兄弟,宋江舍命去通知晁盖流亡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诚然,宋江私放晁盖是一种投资,但这种投资却是要冒着生命危险的,如果宋江不在第一时间通知晁盖而在事后挽救,他得到的感恩并没有变少,所以冒着生命危险去救晁盖只能是宋江对朋友的良心。

所以,如果我们抛开法律和公务人员道德的角度不看——因为那时法律已失去了效力,而公务人员多数为蔡高杨童之党——宋江确实是一个值得人交往的好兄弟。但是,正是这个事件,成为了晁宋关系变化的一个转折点。

邮票《宋江义释晁盖》

此前晁盖宋江是兄弟,彼此之间关系是对等的。自从宋江险些赔上性命搭救晁盖一伙后,宋江就成为了晁盖必须感激一生的救命恩人。所以晁盖在宋江面前必须纡尊降贵;而宋江本人,则在为晁盖吃了这般苦头之后对晁盖的礼让也就心安理得。所以诛杀黄文炳时,人马任宋江调度。

更甚者,在第四十一回,晁盖还为宋江当过一次卫兵,与戴宗“各执朴刀……拥护着宋江,一齐趱马向前”。滴水之恩涌泉报,救命之恩胜于滴水,也胜于涌泉。不过晁盖报恩,既跌光了身份又跌光了人格。所以晁盖此时给宋江的印象是:这样的人根本不配执掌梁山。

其实当时宋江刚欲落草梁山时便有立威梁山之意,所以才有了小李广梁山射雁的一场好戏,吴用赞花荣道:“休言将军比李广,便是养由基也不及神手!真乃是山寨有幸。”从此吴用倒戈,死心塌地效忠宋江。

宋江的立威初见成效。至于听到玄女称他星主之后,宋江便觉得“这娘娘呼我做星主,想我前生非等闲人也。”

就这样,宋江有了必胜的资本和信心,日益不把晁盖放在眼里。就这样晁盖防戒起来,越来不能不把宋江放在心上了。两虎交攻……

连环画《晁盖》封面

然而,没过多久,宋江发现晁盖对山寨大计是不感冒的。所以在一个对于晁盖来讲并不见得高明的妥协中,晁盖坐稳了山寨正位,宋江获得了山寨军政的实权。于是,晁盖得到了所有的面子,宋江拿到了所有的里子。

表面上双方都得了自己的所需,互相满足,山寨同志的问题已经和谐解决了,事实上架空了晁盖,集团的问题才刚刚开始。

就在宋公明智取无为军,戮杀黄文炳,掌握了山寨的实权之后,入云龙公孙胜不失时机地提出亲自下山去接老母,目的正在与吸引宋江眼球,为日后山寨之间派系分配中的倒戈做准备。

宋江当然明白这一点,所以他才派戴宗、李逵这样的心腹人去请,也无异于宋江本人去请。

这一请,意义可就完全不同了:先前入伙是投奔晁盖来的,这一次是宋江请出山的,此后公孙胜便不再是晁盖集团的人,而是宋江集团的人,这比吴用见风使舵好得多——既保存了君子之名,又站对了政治队伍,实在高明得很!

孙忠会绘公孙胜

公孙胜在宋江的“请出山隆”中倒戈了,这只是一个信号,晁盖越来越没趣,越来越孤独,越来越没人拿他当回事,晁盖面子丢了,所以他要用一种办法把它找回来。

于是他想到了:出征。

但是现在,梁山大小事务都掌控在宋江手里,尤其出征一样的事,宋江屡屡以“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为理由,阻挠晁盖下山立功。待自己做山寨第一把交椅后,便不再将这样的话了。

须知,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作为一个山寨的统帅,出征讨伐更是有益他扬名立万的大事情。

可是宋江偏偏不教晁盖下山,把一切功劳到记在自己的本子上,这才让晁盖疑心宋江对自己位置不利,不能不强行争功,非要打曾头市不可,所以“宋江苦谏不听,晁盖忿怒”,这忿怒不仅针对曾家五虎的挑衅,更针对于宋江的阻碍。

然而晁盖的这一次出征,让他在梁山的地位现了原形。当他中箭的时候,只有“三阮,刘唐,白胜五个头领死并将去”,金圣叹批道:“十个人入去,却偏是五个初聚义人死救出来,生死患难之际,令人酸泪迸下。单写初聚义五人死救晁盖,便显出满山人无不心在宋江,而视晁盖如无也。深又曲笔,妙不可言。”

电视剧《水浒传》中晁盖剧照

这话很是。所以我也不免设想,假使那支箭并非毒箭,晁盖得以不死,带着这样的经历回到梁山,那么晁宋之间的关系又当走向何处?

“政治不是数学,经常是化学,无法采同一标准,或过去如何,就一定如何。”久历政坛的台湾某政治领袖这样说。无论我们如何评价台湾的政坛以及这位政坛的领袖,但是他的话不能不说是有道理的。

数学往往是可见即可得,具有同一标准,2+3只能等于5,而不会有其它的结论。但在化学中,同样的物质以不同的比例最终得出的反应物便完全不同,甚至在某些反应中,物质质量完全相同只因为温度的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完全不同。这就是政治之道,多一点、少一点、温度高一点、低一点,都有最为合适的标准,只有运用得当才是高明的政治家。

所以宋江救晁盖一命,这恩情在政治上的不断加热,于是两人由恩到芥蒂到妥协最后险些反目——幸好晁盖死得早,否则一定会被自己的面子活活玩死。

邮票《智取生辰纲》

晁盖死后,他的党徒便失去了依托,除了两个变节的不计,阮小七命运好些,其余党系各人(如阮小二、刘唐甚至林冲、朱贵、杜迁等人)以及与晁党关系密切的人(如朱富、李云等人)统统死在了宋江的手里。这是宋江的恨?愤?亦或是其他?

人死了,都成了厉鬼。

终于,谁也不来托梦了。

(0)

相关推荐

  • 宋江为何拉着李逵、吴用和花荣一起死?你看他对宋徽宗,说了些啥

    一.<水浒传>中的风暴眼 宋江是水浒江湖中的绝对大佬,那么该怎么评价他呢? 站在个人奋斗角度去看,显然宋江属于成功者.开局是郓城县的小吏,最后却成楚州安抚使,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大有封疆大吏 ...

  • 今天我们怎样再评“水浒”?

    <水浒传>:"礼失求诸野"的救赎之义 对名著的解读,向来是因时代语境之变而变. 李庆西的<水浒十讲>在否定了"起义说""市民说 ...

  • 美髯公朱仝,好人有好报(水浒众生相)

    请按住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本人微信公众号,您的转发是对我最大的肯定,谢谢各位的鼓励和支持 整个梁山一百单八将,要说最后的结局最好的,那就得说今天咱们说的这位美髯公朱仝.梁山大部分人战场上就被砍死了,死 ...

  • 水浒108将诗吟

    文|卢明    编辑|燕子   图片|网络 三十六天罡 呼保义宋江 误入江湖悔此生,替天行道显忠诚.英雄终被奸邪害,千古悲风满宋城. 玉麒麟卢俊义 白玉麒麟起大名,一腔正义慕奇功.休言卦语招劫难,家有 ...

  • 常明:梁山的囚徒(《水浒璅语》之三十一)

    <水浒传>与<三国志演义>这两部书都是由话本整理而来的,但相对而言,<水浒传>的文人参与程度更高,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水浒传>中的细节更细且很少把人物写丢 ...

  • 常明:杀人的裁缝(《水浒璅语》之二十四)

    通臂猿侯健在杀黄文炳全家之前应该是个地地道道的良民,跟强盗事业是没有一丝一毫的联系的.但他的师父薛永将他引荐给宋江以后,他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和顾虑,便为宋江做了查探黄文炳家里的先锋. 以黄文炳对他的信 ...

  • 常明:说“争竞”(《水浒璅语》之二十二)

    毛头星孔明.独火星孔亮兄弟原是白虎山下孔太公的儿子,在孔太公死后,"因和本乡一个财主争竞,把他一门良贱尽都杀了,聚集起五七百人,占住白虎山,打家劫舍". 周京新绘孔明.孔亮 所谓& ...

  • 常明:李逵的强盗逻辑(《水浒璅语》之十三)

    元代的杂剧写梁山泊故事的极多,作为长篇结构叙述者,<水浒>作者不可能把所有的故事整合进来,只能将和中心故事相吻合或是为大众所熟知的整理进来,其他不符合故事主线和<水浒>的人物设 ...

  • 常明:强盗与佛(《水浒璅语》之十)

    鲁智深在<水浒传>里有两种形象: 方成绘鲁智深 一种是胆大心细,这在他救助金翠莲时故意拿一个长凳坐着不让人靠近.野猪林救林冲时不让董超薛霸盘问姓名.在梁山上反对招安时提出非常理性的反对意见 ...

  • 常明:朱仝上山记(《水浒璅语》之八)

    梁山群雄上山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是主动上山,一种是被动上山,另一种是半被动上山. 果禅绘<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将全图> 具体说来,主动上山的,一般有天生的强盗或有强烈的强盗欲望的人,如: ...

  • 常明:宋江游记(《水浒璅语》之三十三)

    <水浒>作者处理宋江的故事和处理其他主人公的故事全然不同.其他主人公的故事写其命运,宋江的故事写其游历:其他主人公写他们落草上山的缘故,宋江的故事写他引别人落草的过程. 陈洪绶<水浒 ...

  • 常明:宋江——梁山NO.1(《水浒璅语》之四)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 恰如猛虎卧荒邱,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 他年若得报仇雠,血染浔阳江口! --<水浒传>第三十九回 <第五才子书水浒全传>宋江 ...

  • 常明:《水浒璅语》后记(《水浒璅语》之四十三)

    这是一篇提前写完了的后记.正文还没结束,后记就开始有了. 也挺好. 几次有人问过我:"你为什么公开课选择讲<水浒传>?"我回答:"去年讲<呐喊>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