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塔2:藏在王冠背后的秘密,鲜血浇灌的草坪和滑稽可爱的卫兵
上一篇:伦敦城里最阴森的景点,被囚禁和处死于此的都是“国字号”人物
从城墙上下来,接着参观院内的几个主要建筑。位于北端的大楼是威灵顿公爵于1845年下令修建的营房,当时被命名为滑铁卢大楼(Waterloo Block)。现在主要用于保存英国王冠、权杖等珍宝,是伦敦塔内排队最长的景点。
楼前的皇家卫兵也是一景,在四门大炮的两头各站一位,时不常地来回走走,很是威风。
站在那里的时候则是双腿分立,如蜡像般纹丝不动。
我们是在参观完其它地方最后进的这里,但即便如此排队的人数也没有明显减少,与其它地方形成鲜明对比。下面我们就看看到底里面有什么东西值得大家这样执着地排上半个小时以上的队去观看。
这里的每件宝物几乎都价值连城,其中最重要的当数英国的加冕王冠。这个王冠被称为“圣爱德华王冠”,是为查理二世于1661年举行的加冕礼而专门打造的,以后为历任英国君主在加冕仪式中使用。“圣爱德华”指的是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著名国王忏悔者爱德华,据说他那会儿制作了一个王冠,并传给后面的国王使用,直到1649年奥利弗·克伦威尔在英国内战中取胜后,不仅杀了国王查理一世,还下令熔掉了王冠和权杖等一切王权象征物。从这点看,克伦威尔绝对是个偏执的疯子。查理二世复辟后,请人又重新做了一个,为了表示延续性,沿用了“圣爱德华王冠”的名称。因为财力有限,在1911年以前,王冠上的宝石都是临时租用的,也就是说加冕礼后王冠上的宝石全都拆下来物归原主,下次加冕礼前再租。乔治五世(George V,1865-1936)加冕礼时,全部宝石被买下,以后才永久保留在王冠上。这个王冠重达2.23公斤,戴起来并不舒服,何况每任国王的脑袋也不一样大,因此也就有了我们后面要介绍的另外几顶王冠。
1714年乔治一世继位时,请人制作了一个轻便许多的王冠,金质材料均为空心的,宝石数量也大幅减少。这个王冠一直用到威廉四世。
到维多利亚女王1838年继位的时候,也许觉得“乔治一世王冠”过于“简朴”,又不想戴沉重的“圣爱德华王冠”,于是她下令制作了一个新的“帝国王冠”。这个王冠外表与“圣爱德华王冠”同样华丽,但重量只有1.06公斤,连老王冠的一半都不到。不过现在看到的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版本了,1845年女王参加国会开幕大典时,王冠被捧着它的人不小心掉地上摔坏了,后来根据原样又翻新制作过多个版本,现在展示的是1937年乔治六世(George VI,1895-1952)加冕礼上使用的最新版本。
除王冠以外,第二重要的是权杖。这支权杖为查理二世1661年加冕礼前与王冠一起制作。它不存在大小和重量的问题,因此后任的国王一直在用。1910年,为了让次年乔治五世加冕礼能用上英国王室于1907年得到的世界最大的加工好的白钻石库里南一号,专门对权杖进行了一次整形。如今这颗重达530.2克拉的梨形钻石就镶嵌在这支象征英国王权的权杖上。
加冕礼上还有一样东西象征王权,就是黄金球。通常国王头戴王冠,右手持权杖,左手托着黄金球。球体上方有个十字架,象征基督教统治全世界。这个镶着宝石的金球也是1661年所制。
此外还有1661年制作的鹰形圣油瓶和忏悔者爱德华时期留存下来唯一没有被克伦威尔熔掉的圣油匙。加冕礼中,大主教将圣油瓶中的圣油滴在圣油匙中,涂在新王的头上。
城堡院内的正中央是最古老的白塔,完成于11世纪末,它也被认为是11世纪欧洲保存最完整的宫殿。1240年亨利三世下令将建筑内外均涂成白色,于是有了“白塔”之名。白塔是整个伦敦塔的核心,也是最坚固的地方,以前的重要犯人都关在这里。入口在南面,顺着外面的楼梯直接上二层。
楼内有个皇家盔甲展,亨利八世、查理一世、詹姆斯二世等国王和许多王室成员的盔甲都在这里集中展示。四周竖着一圈长矛,是那个时代作战的主要兵器,在电影《亨利八世》中就有国王身穿盔甲,手持长矛与人比武的场景。
楼内东南角有个福音书作者圣约翰礼拜堂,与整个建筑一样,内部简朴但十分坚固。
顺楼梯上楼,透过北面的窗户可以看到等着进入滑铁卢大楼参观王室珍宝展的游客队伍如长蛇阵一般七拐八拐排出好远。白塔上层展示的是以前这里的生活场景和部分用品,其中有把斧子是1747年在伦敦塔执行最后一次砍头时用过的。
走出白塔后,在它东边还有一幢大楼,是威灵顿公爵下令与滑铁卢大楼同期修建的,曾作为皇家燧发枪兵团总部,现在是燧发枪兵团博物馆。
白塔的西边有片空地,其中靠北的地方有个标志,是以前执行砍头的地方。此时一位伦敦塔内的导游装扮成御用侍卫(Yeoman Warders)的模样正站在那里给游客们进行讲解。如果想听他们的完整导览,需要逢整点或半点的时候在伦敦塔入口处集合,跟着他一起走,全程大约一小时,完全免费,但只说英语。
断头台标志南侧的大草坪被称为“血扫地”,大概砍头后流出的鲜血总是被扫到这片地里的缘故吧。
南边这片都铎式的房屋是“女王之屋”,由皇家卫兵把守,并不对外开放。
说话间,卫兵开始换岗,不知为什么,他俩一高一矮、一胖一瘦,显得有些滑稽。
虽说这里是皇家之地,保存和展示的也是“国之重器”,但毕竟这里是旅游景点,英国人也乐于展示他们的幽默,所以空气中总是洋溢着一种轻松欢快的气氛。院里有几位化妆成古代人物的演员被孩子们拉住不放,耐心地解答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
我们从南边的“血塔”(Bloody Tower)走出内城,它因年幼的爱德华五世和弟弟在此塔中被秘密杀害而得名。国王爱德华四世(Edward IV,1442-1483)病逝前曾遗命其弟弟理查扶助只有12岁的儿子爱德华五世统治英国,并帮忙抚养另一个年仅9岁的儿子,没想到爱德华四世一死,理查将他的两位亲侄子一起关进了伦敦塔并在随后双双杀害,自己则篡位成为理查三世(Richard III,1452-1485)。
外城的出口在圣托马斯塔东边,出去就是泰晤士河畔。
其实站在跟前感受不到它的宏伟,下图是我在河对岸拍摄的伦敦塔,庄重、坚固,想起其中发生过的故事,还会有一丝阴森、恐怖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