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村落】——大兆街道康王村

谨以此文,献给大西安建设中,即将消失的长安村落文化!

处于少陵原上大兆街道中南部,东邻小兆寨子村,西邻杜曲街道杜曲村,南邻章曲村,北邻兆寨村,村域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2032亩。三个自然村呈品字状分布。村中主干道全部水泥硬化,村民有私家车35辆。附近古迹有明秦康王朱志洁墓,现存封土堆2座,石翁仲2个,石狮子2个,石马4个,石龟2个。

1947年建起村办小学康王小学,1965年建村医疗室一所。

全村共有李、陈、冯、沈、潘、孙、尚、姜等姓氏。1982年301户、1500人,1990年320户、1620人,2000年328户、1634人,2010年348户、1650人。至2011年,7个村民小组,402户,1860人。

据《长安县地名志》记载,康王村因明秦藩第四代康王朱志洁墓在村旁,守陵军发展成村,而得名。

该村由东康王村、西康王村和北章曲村三个自然村组成,其中东康王井村和西康王井村村名由明康王王陵位于村旁而得,北章曲村名因此地是唐鱼朝恩庄园一部分,章曲之名系鱼朝恩被斩后,章敬皇后将此处改立为章敬寺,人们以章敬寺首字名为章曲。

东康王村和西康王村形成于明代,北章曲村形成于唐代。1958年成立大兆人民公社康王生产大队;2007年2月因大兆乡改设街道办事处改成大兆街道康王村民委员会。

20世纪70年代前,绝大多数房屋为土木结构鞍间或厦房,80年代房屋为砖木结构鞍间房,90年代开始为砖混平房或者楼房。21世纪后,建造楼房的有245户、1104间,人均居住面积由原来的5平方米增加到现在15平方米,大多数村民还建了卫生间,安装卫生设施和热水器。

改革开放前,主要从事小麦、玉米、油菜等作物种植,生猪、蛋鸡养殖是主要家庭副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主要从事小麦、玉米、油菜等作物种植和外出务工。村内传统特色行业为养殖业和木器加工业,木器加工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从业人员最多时达120多人,年产值达到600万元。

恢复高考至今已有重点大学生3人,普通大专以上学历学生共13人。

投稿、闲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