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药代想转行,但你知道该怎么做吗?
专栏作者/Joe
心理咨询师,正经的医药人,希望用不正经的文章来引领行业人思考。
作为医药人,我们常常会因为长期从事的工作机械重复或者不堪重负,亦或者收入不满意等原因寻求改变,我们想做一些新的尝试,但却不知道应该做什么。
但其实现在对我们行业来说工作的不稳定,以及行位未来的不确定性和社会对这个职业充满了恶意,尤其是擅长操作的新闻媒体,才是我们转行的原因吧。
不过,职业转型意味着我们要重新思考自己的新身份,而新的角色替换掉原有角色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有时我们能按照最初设计的目标去完成职业转型,有时候是一开始试图去按照自己的想法或者计划来指导自己的改变,不考虑自身和环境的变化,原本的初心可能会适得其反,甚至会让你拒绝改变。
这时自我改变的最好方法就是尝试多种可能的自我,相信自己,你虽然不是孙悟空,但也要有个五六七八十变,要不怎么抵挡职场的八十一难。
01
一般来说,转行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你想转的行业比较灵活,可以利用8小时之外去了解学习,去积累,在正式转行之前你已经为转行准备很久了,可以先去尝试行业相关领域,先干再说。
例如心理咨询师,或者是偏理论的职业,你先可以多看书,然后考证,在网上学习答疑,帮助来访者处理心理问题,在业余时间去获得核心的专业技能,等到真正转行时已有一定基础。
另一种是你想要转的行业需要的专业知识非常深,可能仅工作之余的学习无法满足,要脱离现在的岗位,就职于相关行业,然后才能有获得学习大量相关知识的机会。比如,报关,物流,计算机等,须通过长时间的实际操作才能慢慢掌握。
无论何种情况,你真的做好了转行的准备的话,那就该付诸该有的行动。在这里介绍两种行为模式。
02
试错学习模式
我们改变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是未知的,是隐性的,只有在改变的过程中你才能慢慢发现你需要哪部分知识,而不是一开始就明确的。
还是用心理咨询师举例:比如你在网上看到一个来访者的案例,是严重心理问题的,并可能有抑郁躁狂倾向,但你不懂,是你之前准备的知识中不包含这部分内容,但你依然可以在网上通过学习相关知识,解读相关案例来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先干再说,摸着石头过河,要不总是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长此以往对我们的自信心和精气神都是一种极大的消耗。
试错学习模式基于的理论表明,学习具有重复性和循环性。
我们先采取行动,然后对行动的结果做出回应,于是形成一种清晰的模式,形成执行-计划这种循环的模式(注意有时第一次尝试的反馈并不好,但咱们第一次见主任还有遇到主任爱理不理的时候呢,所以别玻璃心,别退缩,这才哪到哪)。
自我认知所需要的信息不是一开始时就列出指明方向的信息,而是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不断的行动,不断收集反馈计划下一步行动得来的,这些信息会随着整个进程不断的积累和增加,贯穿整个进程,其实不仅时尚是个圈,咱转行也是个圈.
03
先计划再行动
再说第二种,“计划式转行”,这种方式的特点目标比较明确,我想干什么,怎么干,需要整合那些技能和资源,需要补充哪些知识一开始就是相对明确的,需要做计划的。
比如说我们医疗人士想转行口语翻译,这是一个完全没关系的行业吧,首先我们看一下我们哪些技能可以嫁接到这个新的领域,首先是沟通能力,我们有先天优势,其次是临场应变能了,这个我们早已在无数次的会议中锻炼出来了,还有讲解能力,这个更不用说了。
同时发挥我们的人际关系,我们可以找朋友、同事、客户甚至是客户的孩子咨询是否向有相关专业人士的资源。
毕竟咱们销售路子就是野,然后和专业人士请教成为一个专业口语翻译需要哪些技能,取得哪些证书,比如国家认可的口语一级翻译证书,这些技能的获得都需要在8小时之外的付出(不过,医药代表的工作时间是18小时),没必要辞去工作。
但要涉及实际参与到口语翻译当中,这些都不是最核心的,核心的是我们最好加入一个翻译公司,从基本的流程开始了解,慢慢接触细节,补充技能,但最后能独立接项目,这些是很难自己努力就能实现的。所以采用这种方式我们只能尽量去准备,真正的蜕变还是要参与到相关的工作当中。
下面再对两种方式进行一个对比,个人认为无所谓好坏,仅供参考:
04
小 结
先计划,再行动是直线型的,而试错模式是Cycle,不停地尝试修正。
前一种方式是在自我改变之前就已经确定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么开始。后一种方式是明确认识到人和环境会相互影响,形成的结果是难以确定的,就是我们说的,兵无定势水无常形。
最后再补充一句,其实转行在你找到新工作之前很久就已经开始了,而不是找工作时在开始的。
tips:
8月21日
王老师将和你一起聊一聊
医药人转行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