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洛宁:央视科教频道《地理中国》栏目再度关注洛宁神奇的千年圣水

为了向全国观众展示洛宁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不断提升该县知名度。11月8日下午,央视科教频道《地理中国》栏目编导鲁国希携栏目组一行七人来到洛宁县西长水村由洛书第六代传人符少武协助进行探寻秘境——洛书纪录片拍摄取景。县文化馆馆长段慧博、融媒体主任赵宇阳陪同拍摄组进行相关拍摄工作。
在洛书碑附近有一口井,人们习惯叫它为洛书井。这井水养育了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也滋润了这一方的土地。虽然过去了千余年,目前这口井依然很清澈。每逢大旱之年,村上水井相继干涸,但唯有这口井水深不减,清凉爽口、甘甜怡人。这种由来已久的特殊现象令人不解,更为这一眼千年古井涂上神秘色彩。每年都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也吸引了无数学者前来探究。

张忠良(西长村一组,66岁):听老爷、老奶、父亲说洛书是一部天书,它是根据天上星星运转规律,地球上发生自然变化及人们在地球上生活三者之间非常奥妙关系,来模拟宇宙里天体运动。就我本人来说,健康井又成为了子孙后代们最珍贵财富。民国初期我的伯伯任天津经济科科长,母亲喝着洛书井水现已90多岁。方圆以洛书井为圆心,十丈以内画个大圆圈,就有10对双胞胎。我自己家喝洛书井水得了一对双胎胞胎儿子二鹏和三鹏(现在都37岁了,均在外地打工)。以洛书井在西街村画个大圆圈,考上大学中专10多位。周围其它乡村县市有生病都会拿塑料壶或矿泉水瓶坐车远程到这打水。2016年(4年前),66岁的农民赵双庆得脑膜炎,县城医生说,不行了,你这是脑出血,回去处理后事吧,结果听村上老人说这洛书水很神奇,能治百病,你试试看吧,他回去后想白天去,怕人看见了说这说那不好,只好到晚上的子时到寅时去,结果喝了5天眼晴开始睁开,半月开始能要吃要喝,一个月时可下床,一年以后竟独自背包袱上北京打工,孩子们不放心,在他前边走,给他叫回来了。地方病院医生为他没经过吃药现在可下象棋、打麻将了而感到意外,可谁也解释不清。这事引起很大轰动。

赵俊花(西长水一组,85岁):这个村大学生多,我家就有一个,到部队考上一军校,58岁了。我在井边上住了60多年长年吃这井水。这水烧锅后是清水,没水垢,也没水锈,喝了甜,与其它水味不一样,都灌这水冲鸡蛋茶。夏天天热都是喝那水,外边旅游人带矿泉水都倒掉,又灌几瓶水,比矿泉水好喝,这味好喝。我是管洛书庙的,一年起会我都给他们灌,这真是个好井。现在到社区住了,可惜那水吃不上。我这么大年纪,眼不花,耳不聋,脑子也清楚,没任何毛病,还上坡上,只要出生到西街村,身体都很好。
崔六耀(西长水一组,70岁):这水长年有,从来井没干枯过,水喝了能长寿,生双胞胎。这水夏天冲鸡蛋茶没腥气,外地来这里旅游的都拿着大壶来灌,有的把矿泉水倒掉再灌这水,烧后壶里没水垢,村里大概30多户,五年前都搬到社区,在这住高楼好,可惜井水搬不到。
为了让拍摄内容更具有说服力,他们还特别邀请洛宁水务、矿山部门利用水质分析仪对该井水进行水质分析实验,分别测定出水样的矿化度、PH值。
夜幕降临,央视拍摄工作人员继续有条不紊地进行自己的职责内工作。刚好有洛阳一波游客顺便路过这里,想亲自体验一下洛书井冲鸡蛋茶的妙趣。央视地理中国栏目组借此让其中一位游客参与采访村民张中民所说的那位病人“偷水”场景拍摄。空中的航拍无人机一直在马不停蹄地旋转跟拍。无论是从拍摄场景的选定还是器材的使用以及拍摄手法、技巧等都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准备,无不体现了央视媒体人的敬业与高要求。
据介绍,栏目组还将通过一系列专题策划,以洛出书处、伶伦制管、洛宁竹编、孟中哭竹为切入点,对亮点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与集中展示,不断揭开种种扑朔迷离的自然与科学疑团。此次采访拍摄对宣传洛宁的地质奇观、古人类遗址和原生态的景色及人文历史,起到积极的宣传作用。相信拍摄制作完成后在电视台播出时,将带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相关链接】CCTV-10《地理 中国》属科普类电视栏目。以地质科考为线索,以普及地理学知识为宗旨,介绍地质学的新发现、新成果、新探索,展示地质地貌的新、奇、特、美。栏目在带着观众感受大自然神奇魅力的同时,传播科学知识,并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互依存的理念。栏目采用行进式拍摄的形式,重在对科学问题的推理、实证和解析,强调快节奏、大信息量和逻辑的严密,兼有大自然景观的展示,融科学性、知识性、观赏性于一体。(洛宁城事/雷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