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任中平:田野政治学派对我校政治学学科建设的重要影响
尊敬的张老师、徐老师、石处长,还有各位老朋友以及在座的所有年轻朋友们,今天非常高兴参加华中师大中国农村研究院举办的这个学术活动。回想起来,我和张厚安先生当面交流的机会并不多,更多的是张老先生的学术思想对我的研究工作,以及对我校政治学科建设的重要影响。记忆中比较深刻是2005年春节后不久,我有幸与张老先生、徐勇教授等学界同仁一起前往澳大利亚,参加了为期十多天的学术交流活动,其中还有几天与张老先生共居一室,有机会多次当面聆听教诲。在此期间,听先生陆续讲述他青少年时期颠沛流离的生活经历以及后来坚持不懈的研究生涯。解放初期他在人民大学攻读马列主义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在湖北省红安县参加过一年多的土改工作,当时农村基层工作的艰辛和复杂,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因此,他在后来的研究工作中一直思考如何把马列主义理论服务于农村改革实践,长期潜心研究马列主义理论与农民群众温饱、农村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他在此后几十年研究工作中,尽管也涉及过政治学研究的许多其他内容,但始终坚持研究农村社会问题。他所主持的几个国家级研究项目和出版的主要研究成果,也都是围绕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与农村基层民主这一主题。还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他就极力推动和积极参与了湖北黄梅县开展村民自治实验,可以说是我国村民自治制度最早的一批倡导者、推动者和研究者。同时,张老先生在长达数十年的农村问题研究中,以及他所创建的农村研究团队中,都始终重视深入农村进行实地调查和实证研究,从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后来这一团队在徐勇教授的带领下进一步发展为全国政治学界具有广泛影响的“田野政治学派”。通过这次澳大利亚开会期间,与张老先生的多次交流,他都特别突出地阐明他所坚守的学术理念就是“三个面向、理论务农”。张老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地长期关注农村基层社会的研究旨趣,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时至今日,与先生交流时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难以忘怀。通过这次深入交流,促使我进一步坚定了把农村基层社会作为自己长期研究领域的信念,同时也对我院的政治学科建设工作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实际上,追溯起来,我们与华中师大“田野政治学派”之间的结缘,大概是2004年春天参加在武汉举办的一次政治学研讨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通过朋友邀请徐勇教授到我校作了一次学术报告,并借此机会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通过这次交流,我开始明确将四川省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并以此为题申报了当年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并顺利通过。从此,我们西华师大政治学团队便与作为最初开创者的张厚安先生、主要创建者的徐勇教授和重要参与者的项继权教授等三人为代表的华中师大“田野政治学派”,开始了长期稳定的学术交往并在其影响下取得了长足进步。就在此后不久的2005年6月,我们再次邀请徐勇教授和社科处石挺处长亲临西华师范大学,帮助我们在我校设立四川调研基地,并与我校分管领导和科研处负责同志一起举行了隆重的挂牌仪式。随后,就有华中师大从事中国农村问题研究的一大批学者包括徐勇、项继权、唐鸣、邓大才、吴理财、贺东航、袁方成等(遗憾的是张厚安先生因为年事已高未曾来过我校讲学)先后陆续来我校作学术报告,开展学术交流,指导学科建设,深入农村调研,通过各种方式的学术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我校政治学科的快速发展。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发展。到2017年教育部举行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政治学被评为B-,与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名牌大学一起进入全国政治学科第二方阵,这表明我校政治学科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当然,后来由于其他各种原因,导致我们辛勤建设二十多年的政治学团队从此走向衰落。不过,值得充分肯定的是,我校这些年政治学科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华中师大以张厚安先生、徐勇教授和项继权教授为代表“田野政治学派”的指导帮助和重要影响。具体说来,我认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为我校政治学研究团队和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帮助。自2006年以来,我院老师和毕业生在华中师大政治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的有近20人,由徐勇教授和项继权教授亲自指导的吴晓燕、李俊等政治学博士,已经在我国政治学界崭露头角。另据不完全统计,仅最近5年以来,我院本科生有近70人考取华中师大硕士研究生,主要集中在政治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专业。另外,根据我院今年暑假前所作的数据统计,今年暑期我院研究生、本科生报名参加华中师大中国农村研究院“百村观察”调查项目的报名人数多达48人,今年寒假报名参加口述史调查的人数也有18人。由此可见,华中师大政治学专业为我院的师资队伍和学术团队建设,为我院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继续深造,包括在校生的农村社会调查实践,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机会和发展空间。当然,我院这些年也就成为华中师大政治学专业博士、硕士招生的重要生源地,同时也是华中师大中国农村研究院的重要调研基地。
二是对我校政治学研究方向和研究特色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华中师大“田野政治学派”的影响和帮助下,我校政治学研究也逐步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近些年来我们始终致力于四川省基层民主与基层治理领域的研究。我们立足于四川实际,开展了广泛的农村社会调查,进行大量的案例研究,逐渐形成了“以基层民主和基层治理为主要领域”、“以实证研究为主要方法”的研究特色。我们初步建成了一支以基层民主和基层治理为主攻方向的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举办了各种基层民主与乡村治理为主题的国内和国际学术会议。我们先后成功申报了一系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规划项目,发表了一大批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学术著作和期刊论文,在全国政治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些年来,我院也多次相继开展了一些较大规模的农村社会调查,组织了数百名研究生、本科生参与了诸如“四川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制度创新”、“税改后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状况”、“农民文化生活需求情况”、“农民对村民自治的态度与评价”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规划项目的调研工作,对我们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工作都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就在前不久,看到了最新出版的由徐勇和邓大才主编的《政治科学研究》集刊,全书以田野政治学为主题论坛,共收集11篇文章,其中西华师大校友的文章就有4篇,都是聚焦于基层治理问题研究。我看到后感到非常欣慰,至少说明我们多年来在政治学科建设上做出的努力并没有完全付诸东流。
总而言之,我深感这些年来华中师大“田野政治学派”对我校政治学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对我们以基层民主与基层治理为主要领域、以实证研究为主要方法的研究特色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很大的推动作用。当然,从目前情况来看,我校政治学科建设又面临新的瓶颈约束,遇到了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但毕竟我们现在的起点与20年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不同,整个学校的基础条件也有了明显改善,加之我们拥有一批以华中师大“田野政治学派”为代表的国内外政治学界朋友的大力支持和鼎立相助,相信西华师大政治学科在不久的将来又会东山再起,再创辉煌!
最后,请允许我借此机会,向华中师大“田野政治学派”的三位代表人物张厚安先生、徐勇教授和项继权教授以及团队的所有成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同时,请允许我代表我校政治学团队所有成员,恭祝张厚安先生学术长青,健康长寿!
本文系任中平于2021年9月在《将理论务农”的接力棒一代代传下去——张厚安先生学术思想座谈会暨“乡政村治”与新时代农村基层治理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