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张志江:龙泉纪事之十四——明光火车站印象

龙泉纪事之十四——明光火车站印象

明光市民在经过了400多天的苦苦等待和期盼,终于在2020年12月,又能从家门口坐上火车了,并盼来了改造后的崭新的明光火车站。你看那高大时尚的新站房蔚为壮观,宏伟大气,室内宽敞明亮,整洁漂亮,充满了现代科技气息。售票厅增设了自动售票机。候车大厅里的设备和大城市的高铁站并无二样,电子显示牌、电子识别检票口一样不缺。旅客进站检票是自动闸机,凭身份证识脸进站。候车站台用石板铺就,十分平整,靠南湖公园一侧的站台围墙,全部使用钢化玻璃材料,透过围墙,可以看到南湖优美的景色,以及附近宽敞的马路和市容。

北上的旅客进站后,登自动扶梯过天桥到第二站台上车。下车的旅客从地道出站,秩序井然。与车厢地平同高的高站台,具备了停动车的条件,旅客进入车厢如履平地。站台上的雨棚也比以前更长更高大,可以让所有车厢的旅客都在棚下等车,不受雨淋。牛年春节即将来临,成千上万的明光籍老乡将从祖国各地返乡,当他们走出列车时,第一感觉将会是多么的清新、愉悦,感到家乡在巨变,美丽的大明城又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出站的闸口也用上了自动识别的闸机,免去了人工验票,方便、迅速。左侧还增设了洗手间,方便下车旅客的使用。

出了火车站,一大片新建的广场即将完工。广场中间,有两排共16根漂亮的立柱,入夜,立柱上的灯光四射,照亮了整个站前广场,吸引了众多观光的市民到此休闲、散步、玩耍。广场周围的道路平整,四通八达,公交车有序地排列,一辆接一辆将旅客送入城区。车站北侧南湖边,还开辟出一片场地,作为出租车停车点,整齐排列了几十辆出租车。车站东面沿老望横街新修的那条宽阔的新庄路,即将竣工,从这条路一直向东,可以快速到达新城区。加上原有的车站路,两条进城的路线,形成了环线,方便而快捷。

老火车站提升改造,明光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功不可没。首先是积极主动联系铁路部门,大力支持配合。同时做出重大决策,先将车站路东侧职工巷以南的居民老旧小区拆迁了1000余户。进而又扩大至整个三星街以南、中心路以西包括菜市街、小井巷、胡巷、李巷在内的大片居民区全部拆迁,真正改善市容市貌,对提升城市形象是一个大手笔。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走出明光火车站,放眼望去,车站广场的东、南、北面,都是高楼林立,商厦遍布,不管你向东走新庄路还是向北走车站路进入市区,都再也看不见低矮破旧的平房,俨然进入一个现代化的大城市。

提升改造后的明光火车站,应算第四代明光站,关于明光火车站的几次变迁,刘锦秀同志撰写的《明光火车站变迁》(载《人文明光》2020_6期)已有很详尽的描述。本文则以一个土生土长的老明光人的视角,去展现历史上明光火车站的真实状况,以及当时周边社会环境,再做一次历史的回忆,供读者分享。

1911年津浦铁路建成通车,便有了明光车站,古老小镇明光集从此繁盛起来。明光号称水旱码头(此前池河水运一直很发达)。第一代明光车站的站房非常小,我在儿时随父亲去南京、上海都从这里上车,平时也常到车站玩耍,印象颇深。从大马路向西走到尽头,北拐是交通路,向北不到100米,路东侧有座享誉南北的津浦饭店(是50年代所建),对面路西有片空地,大约有半个篮球场大,算不上是小广场,因为它地面坑坑洼洼,雨天有水汪和稀泥。这空地南侧有两间小屋门朝北,是百货公司开设的车站小卖部,营业员是位姓丁的大叔,操南方口音,口中装有金牙。西侧是车站木栅栏及出站口,北侧是明光站的站房,门朝南,总面积不过40平米左右。一进门右侧有两个售票的小窗口,大约是30×40厘米左右,木窗平时关闭,卖票时才拉开。从左侧进去候车,算是个小小的候车室吧,靠东面和北面的墙根有长木凳,只能容纳二、三十人,西面是检票口,从这儿进站。那时的列车,基本上全是慢车,从天津、济南、徐州等地开往浦口,每天对开四对列车,时间固定,很少调图。

当时的大马路只有3到5米宽,是三条青条石路面,中间条石有很深的车辙印子,那是清代的独轮车常年推行所留下的印迹,年代久远了。明光的池河下游有九道弯,每逢夏季,连降暴雨,城里的水排不出去,就写会形成内涝,大马路上就能“撑船”了。虽然铁路路基稍高一些,像1954年那样的特大洪水已逼近站台,火车是缓慢行驶在白茫茫的大水包围之中。从火车站沿大马路向东到大戏院甚至文化馆,接近西环路口,都有水。大马路沿西环路向南越走越低,到三星街尽头又能“撑船”了。

1956至1957年,明光大马路开始改造,拓宽至七米,用小块花岗岩石由西向东一直铺到大巷口。之后,火车站房向南移动了几十米。这是第二代站房,是利用了铁路职工俱乐部的五、六间房子改造而成,比原站房要大三倍以上,有100多平米。出站口直对大马路北侧、交通路口新盖的税务局检查站。百货公司也在大马路南侧,距车站不到100米的地方,新盖了几间商店,经营百货、杂货、副食品。营业员除了那位“金牙”老丁,又增加了好几位。该门点既方便了旅客也方便了附近的居民购物。与此同时,在车站候车室内西北角,县饮食服务公司围起几节柜台,开设了小卖部,24小时营业,负责人是郭开仁同志。

为照顾旅客就餐,凭当日有效车票可供应“油盐饼”一份。少年时的我,曾到火车站出站口捡旅客扔的车票,偶尔幸运的捡到了一张,就可以买到一角钱左右的“油盐饼”,改善一下伙食。这“油盐饼”是用豆腐渣掺少量面粉加上葱花、盐做成,在当时比起山芋藤、野菜也算得上是美食了。

六十年代开始有了快车,那时铁路建设发展缓慢,一两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调一次图,时间车次基本上是固定不变的。明光站每天停靠十几趟火车,到全国各地都很方便。“文革”开始时,红卫兵大串联,免费乘车,有车就上。后来无政府主义泛滥,列车虽照常开行,但很少查票,列车员只管开门、关门。在那段时间,有胆大的明光人去南京,也不买票,从浦镇下车,坐公交车到浦口,再坐轮渡过江就到南京了。1969年2月4日,上海市首批下放嘉山的知青,就是在这第二代车站下的车。

第三代火车站向东南挪了四、五百米,在南湖(当时叫跃进湖)的南头,1974年建成使用。当时的县革委会,把迁站当做头等大事来抓,将西环路(今车站路)从三星街口向南延伸,一直修到火车站,北至三马路口的汽车站,故改名叫车站路。新站房面积有300多平米,比二代火车站扩大了一倍以上,按当时领导人的说法,新车站五十年都不会落后。当时明光人引以为傲,因为邻省邻县的盱眙、五河、泗县、睢宁、泗洪等地的旅客都从明光中转火车去南方。特别是1969年南京长江大桥通车后,津浦线改叫京沪线,明光站一天停靠30多趟火车。逢春节加开临客,共有40多趟,大大方便了嘉山县及周边各县旅客出行。同时也带动和促进了明光长途汽车客运和餐饮、住宿等行业的发展。

七十年代,为防地震,到处搭建防震棚。火车站对面的国营绿杨春饭店,在车站门口台阶处搭建了一个大防震棚,作为临时饭店,距候车室更近。该店把明光盛产且价格低廉的龙虾,蒸熟后用小塑料袋包装好,再用小卖车推到站台上去卖,特别受欢迎。当时明光爱吃龙虾的人还不多。但火车上的旅客特别是南方人,岂能放过这价廉物美的美食,每天都能卖上百袋。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人们出行更多,这三代车站又显得太小,拥挤不堪,也影响明光的形象。随着铁路几次大提速,明光站停靠的客车锐减,最少时只有三对半,与改革开放、招商引资、明光撤县设市经济大发展的形势十分的不相称。改造扩大明光车站的呼声愈来愈高,由于个别领导人的消极不配合,使明光车站的扩建、改造一拖再拖,久久不能提上议事日程。近几年,新的明光市委领导班子不负众望,他们肩负着全市65万人民的重托,带领全市人民建设美好大明城的同时,坚持不懈与铁路部门保持紧密联系和沟通,2020年底实现了明光人梦寐以求的愿望,新的明光站(第四代)终于竣工使用。

明光车站有位优秀的售票员相开和(1925一2016)师傅。凡明光上了年纪、过去常坐火车的老人,几乎都认识他。相师傅待人热情、笑脸相迎笑脸相送,在平凡的售票窗口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他从1940年起,在明光站售票员岗位工作了40余年。相师傅原籍是海州(连云港)人,自幼逃荒至明光,十多岁时,在一个叫丁四的人家打工。由于从小没读过书,非常渴望学点文化,白天要做工干活,就在夜晚点个小油灯看书认字,坚持不懈地学习文化。相师傅15岁时进明光车站当学徒,由于他识字又会打算盘,很快就当了售票员。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家父的印社引进新技术制作橡皮图章,相师傅是我家常客,经常来定制橡皮章(用于盖火车票的车次等用),我在五、六岁时就认识相大叔了。后来我长大了,经常从相师傅手中买火车票。我也在各地火车站买过票,见过男女老少众多的售票员,但总感觉相师傅要略胜一筹。他对业务相当的熟练,那连贯的动作一一取票、盖章、算账、收款、找零钱是那么的麻利、准确、迅速,一般十多秒钟就可以完成了,差错率几乎为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那基本功是他长期在工作中苦练出来的。全国铁路车站有上千,从明光上车到全国任何车站,都可以售票,中间从哪儿转车,他都了如指掌。这过硬的本领,惊人的记忆力,令人惊讶,令人钦佩。

售票员相开和师傅照片

由于相师傅的字写得漂亮,也就能者多劳了,第一、二、三代车站候车室里挂的火车时刻表、票价表等公告牌,都出自相师傅的手笔。由于他工作努力,认真负责,曾被分局抽调担任客运监察。相师傅敬业爱岗,他的先进事迹,在1979年曾被《上海铁道报》报道过。他多次被评为蚌铁分局的先进个人,连续三年被评为上海铁路局的先进个人,还被路局破格提升一级工资。相师傅1981年退休后,又被滁州车务段返聘留用,在多种经营公司负责管理大集体企业,直到1993年才正式退休。让我们记住相开和,一个多么慈祥的老人,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人民的铁道事业。对于改造提升明光火车站,也是相师傅多年的夙愿。如今,终于实现了。我还要告诉相师傅,明光市民关注数年的合青高铁也已开工兴建了,2024年,明光将进入高铁时代,相师傅如地下有知,该是多么的高兴!

附几张老照片:

图片:网络
编辑:董祖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