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探究】供暖季来了,您的冬天里有暖气么?秦岭淮河以南到底需不需要供暖?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哪些地方有暖气——
——南方冬天不好过,为什么不装暖气?——
0度等温线
要算经济账
还要看气候
强烈要求装暖气的城市
南方是否应该集中供暖?
这个话题几乎每年都会引起全民热议。
尤其是在2020年这个少见的寒冬,
对于“靠一身正气”御寒的南方人来说,
呼吁供暖的声音更是一浪高过一浪,
80%比例的南方网友都赞同实行供暖。
为什么?
因为真的是刚需!!!
很多人都只知道南方冬天湿冷,
但是没有体会过湿冷到底有多冷。
来来来,给大家科普一些知识:
从气象学数据来说,湿度每增加10%,人体感受到的温度就降低1℃。拿上海为例,上海冬天平均气温为3-5℃,但湿度较大,一般在60%左右,而北方地区平均湿度为20%。因此实际上,上海的体感“温度”是1到-1℃。而同一温度的北方,已经实行了集中供暖,将室内温度提高到标准温度16-18度。
那么问题来了,
既然是同样的“寒值”,
为何却一直没有集中供暖呢?
其实这是个历史遗留问题。
这又是一节历史课,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
拿好小本本记下。
我国最早的集中供热系统来源于苏联援助,运用的便也是前苏联的气候计算方法,累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大于或等于90天被界定为集中供暖的地区。因此秦岭—淮河一线便成了我国南北供暖的分界线。南北供暖线,是资源匮乏的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但现在看来,这条一刀切的供暖线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在南方是否需要供暖这个帮助百姓解决现实问题、帮助人民实现美好生活愿望的话题上显然已经达成了普遍共识,而“怎样供暖”又成为需要统筹规划,从提高能效减少能源消耗多面维度来推进的新议题。住建部已经提倡南方地区科学地选择适宜的采暖方式,采用分散、局部的供热方式解决个性化采暖需求。
旧石器时代,北京猿人就已经会使用和控制火来取暖。
秦朝时,在贵族以及皇宫内就出现了“壁炉”和“火墙”等用以取暖,据考据,到西汉时期,有点条件的平民已开始用“火炕”取暖,当然这个火炕和现在东北看到的并不相同。
上海是中国最早供暖的城市。民国时期,英国人在租界里修建民宅,殖民者们开始了最早的国内区域性供暖。到抗战时期,只顾侵略的日本人将这些建筑里的供暖设施都拆下来造枪炮,上海也就失去了它第一供暖的地位。
我国的南北供暖分界以竺可桢教授在1935年提出的“秦岭—淮河线”作为基准。上世纪50年代,由于当时能源奇缺,周恩来总理亲自划定南北供暖线——北方为集中供暖区,南方不集中供暖,供暖方式直接照搬了苏联的集中供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