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十亿美金的想法
一个真正的挑战是,我们的文化基因还没有完全跟上视频创作的步伐。我是说,相比于单纯的搞笑内容,那些原本习惯于通过文字表达抽象意义的创作者们,还没有找到视频创作的感觉。
正如我们在「重混」这个主题下反复强调的,绝大多数的创新,都是「重混」,就是把已有的技术进行重新组合。
当动态影像更容易创作,更容易保存,更容易标注,并更容易组合成复杂的故事情节,它们也变得更容易被观众重新操控。这就使得图像获得了与词汇类似的流动性。流动的影像会快速地传递到新的屏幕界面上,时刻准备投向新的媒介,并将影响力渗透到已有的媒介中。就像字母比特数据一样,为了匹配搜索引擎和数据库,图像可以被压缩成链接的形式或进一步扩展。灵活的图像资源鼓励人们像在文本世界中所做的那样,称心地投入影像世界中的创作和消费。
下文选自喜马拉雅付费专栏
《KK对话未来》
你好,欢迎来到《KK 对话未来》!
在开始今天的正式节目之前,先向大家推荐一段访谈,是极客公园的创始人张鹏访谈快手的创始人宿华。在这段访谈当中,张鹏请宿华现场给快手打四个标签;宿华打的第一个标签就是「记录」。这段访谈和这个标签都跟我们今天的内容有一些相关性,因为我们今天谈的,就是视频这种媒介在将来的创新趋势。
为什么要专门来谈视频媒介呢?
首先,当然是因为视频现在很火。直播和短视频的兴起,真正让普通人成为视频内容的创作者。其实如果我是宿华的话,我要给快手打的第二个标签是「娱乐」。「记录」和「娱乐」是媒介最最主要的两个功效。我们没有必要羞于谈论「娱乐」这个功效。人生的根本意义,在于让自己获得愉悦感,获得幸福感。而愉悦感和幸福感的产生,有赖于我们体内分泌的类似鸦片的物质:一种叫多巴胺,一种叫内啡肽。这两种物质都能使我们获得愉悦感,差别在于,多巴胺由快乐而生,比如获得奖赏、享受美食,都可以让我们产生多巴胺;而内啡肽则由痛苦而生,有镇痛作用,属于「先苦后甜」型的,比如运动和吃辛辣食品,会让我们分泌内啡肽。所以,不论是进行深奥的哲学思辨,或是欣赏高雅的艺术,或者是闲聊家长里短,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刺激我们分泌多巴胺或内啡肽,从而获得愉悦感。在追求愉悦感上,绝大多数情况下并没有高下之分,只是路径不同而已,最终都是为了「娱乐」我们自己。
《KK对话未来》
好,说回到正题上。
视频媒介现在很火,但它仍然还处在非常早期的阶段。跟文字这种形式对比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视频在检索、引用和再编辑上,都远远不如文字那样简单、方便。我们已经讲过,媒介创新最重要的方法是重混;而重混则要求我们能够非常方便地对内容进行检索、引用和再编辑。
当然,大众的智慧是无穷尽的。今天我们常常看到一种新的内容形式,就是将文本和视频进行重混——一段文字,配一段短视频。这就让文本和视频的优势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但这种形式的重混,成本还是有些高,往往是一些专业媒体人用来创作的模版。怎么能够让大众都参与进来呢?
其实,所有的技术都已经存在了,剩下的工作,就是把这些技术再重混一下。
首先我们想到的一个技术就是打标签。打标签已经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最成熟的技术,成熟到你我几乎都感觉不到它有什么特别的,用起来就像走路吃饭一样自然。就像我们节目开头提到的张鹏对宿华的访谈,一上来就让宿华给快手打四个标签。对标签的分析和使用也已经非常成熟。各种个性化推荐算法背后,都少不了一套标签系统。
但标签并不能完全解决我们的问题。
第一,标签有些跟不上流媒体这种内容形式。两者放在一起,一个是静态的,没有时间概念,一个是动态的,必须建立在时间轴的基础上;
第二,标签的信息量还是太少了。标签往往具有高度概括、抽象、精炼的特点;但视频内容恰恰是具体的,是感性的。而且,一段视频内容也不是用十几个甚至几十个标签能够概括的,要想体现出视频内容的丰富性,似乎我们又不得不回到前面提到的文本配视频的套路上。
《KK对话未来》
先别急。不知你想没想到过另一个为视频内容添加文本的应用场景?你可能想到了,就是「弹幕」。
我曾经非常欣赏不了「弹幕」这种娱乐形式。好好的视频内容,被一大堆乱七八糟的、刷存在感的弹幕覆盖,还能不能好好地看片片了?
但如果我们抛开个人的好恶,「弹幕」恰恰是社会化标签在视频媒介上的绝佳演化。所有社会化标签的技术和应用,几乎都可以平行地移植到视频媒介上。当然,弹幕的内容要比标签杂乱的多,或者从正面角度看,要比标签丰富得多;如何对弹幕内容进行过滤、分析和使用,会是一个挑战,但我相信并不是一个很难的挑战。
当然,要想让视频内容变得像文本一样可以方便地引用和重混,我们还需要更简单易用的视频编辑技术。我倒是不太担心这一点,随着视频内容在媒介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像文本编辑器一样简单易用的视频编辑器一定会出现。事实上,现在的视频编辑技术已经允许专业的编辑人员像编辑文本一样对视频进行快速地切分、拼接和添加效果了。甚至还出现了专门的「铁人编辑」竞赛。与「铁人料理」这样的烹饪比赛类似,「铁人编辑」竞赛者必须在观众面前当场进行视频的实时重混,以展示他们超强的视觉素养。最好的编辑重混视频的速度和打字一样快。
一个真正的挑战是,我们的文化基因还没有完全跟上视频创作的步伐。我是说,相比于单纯的搞笑内容,那些原本习惯于通过文字表达抽象意义的创作者们,还没有找到视频创作的感觉。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要么原本的文字创作者们通过积极地学习,很快进入到视频创作这一领域,要么等新一代创作者成长起来,也就是那些生在视频时代的新新创作者成长起来,这个问题也就自然得到了解决。毕竟,文化基因的变异要比生物基因快得多,特别是在技术的推动下,我们的文化基因往往可以在一代人的时间内,也就是十年到二十年的时间内,发生很大的变化和迁移。
我们今天谈到的这个想法,可能是一个价值十亿美金的想法。它说来可能并没有什么稀奇,不论是社会化标签也好,还是弹幕也好,都已经在那里了。但正如我们在「重混」这个主题下反复强调的,绝大多数的创新,都是「重混」,就是把已有的技术进行重新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