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么金兰契,只有林黛玉开始用心计和手段,正式面对金玉良缘
在小说《红楼梦》中,金玉良缘和木石姻缘,是最重要的,两条矛盾的感情线。
实实在在的生活,让这两条感情线纠结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
小说中,赋予了林黛玉和贾宝玉前世的情缘。一个是幻境中的绛珠仙子;一个是神瑛侍者。
只是这些带着仙气儿的人物,一旦走进了红尘,就是俗人一个!
过分浪漫诗意化的生活,只会让自己成为另类;
过分纯净的心灵和直白的言语,也只会让自己在生活中受尽阻碍。
年幼的林黛玉,就吃尽了这些亏。
只吃亏不懂得成长,一切都需要男子去保护,那是三流小说的女主;
只流泪不懂得反击,只会上演苦情戏码,那绝不是列侯世家姑娘该有的作风。
其实走进世俗的绛珠仙子,今生的林黛玉聪明着呢!
这姑娘等于靠着一格电,撑到了小说的结局。
如果这姑娘没有心机、没有算计,根本不可能。
贾母年岁已高,不可能在各个方面都关怀林黛玉。
如果林黛玉不懂得自救、不懂得自己长心眼儿,早就被王夫人这种豪门贵妇,碾压得连骨头渣子都不剩。
林黛玉是个多面体,她的善良、纯净是和有心计、有手段结合在一起的。
只是大多数的读者,更看重林黛玉身上的品行和傲骨。而很少对林黛玉的心计和手段去做解读……
一.示弱是最强烈的反击
刚入荣国府的林黛玉,是一个有教养却又高傲的姑娘。
那个时候她有高傲的资本,出身列侯之家,是真正的世家小姐;
父亲是探花郎,全国科举考试的第三名,前途无量。
那个时候的薛宝钗,根本没有同林黛玉竞争的资格。
可是在林黛玉成为小孤女之后,一切马上发生变化。
豪门世家的婚姻讲究利益的相互交换,当林黛玉背后没有家族,没有可以交换的利益时,她的生活状态,马上就会发生惊天的逆转。
从荣国府娇贵的小客人,变成被荣国府收养的可怜虫。
这是高敏感且早慧的林黛玉,早就明白的事情!
所以林黛玉的不自信,用另一种方式体现出来。那就是时时刻刻维护自己的自尊;时时刻刻不允许别人小瞧了自己。
林黛玉这样的外在表现,给不了解她的人,留下的突出印象,就是这姑娘尖酸刻薄、爱怼人而且还小性、爱生气。
林黛玉与贾宝玉有着宿世情缘,所以当他们第一次见面时,就是久别重逢的感觉。
而谁会支持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情缘?
《红楼梦》的那个时代,绝不允许两个人自由恋爱。
他们感情坚定的支持者,恐怕只有贾母一人。
而金玉良缘不一样。
金玉良缘是整个薛家,联合了王夫人一同在推动。
后面有薛姨妈和王夫人两个豪门贵妇,外家整个薛家的人脉和财力去做支持。
从这一点去比较,林黛玉弱爆了。
林黛玉在十四岁之前,几乎被挤压的毫无还手之力。
其实林黛玉怼过谁?
不过就是送宫花的周瑞家的,而且是在周瑞家的,确实出现了工作失误时才怼的。
其实林黛玉对,谁表现出过爱恼、小性的一面?
只有贾宝玉一人。这对小恋人就喜欢这种沟通状态,其他的人根本没有资格说三道四。
其实林黛玉生过谁的气?
不过就生过,说她像戏子的史湘云的气,而这一切,首先是由于史湘云言语不当造成的。
那个时候的戏子是下九流,史湘云开这样的玩笑,属于严重不知分寸。
而林黛玉那时的性格特点,在金玉良缘一派大肆宣扬中,又被无限放大。
比如史湘云,比如袭人,都是放大林黛玉性格中弱点的主要推手。
薛家会笼络人心,会拉拢其他人做推手,这一点林黛玉没有人脉去做,也不屑去做。
此时,林黛玉不能纵容别人继续败坏她的名声,有时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在一没有人脉,荣国府之人算不得是林黛玉的家人;
二不能打赏,林黛玉不能像薛宝钗一样,在荣国府打赏众多。
林黛玉如果打赏太多,只会加深她与王夫人之间的嫌弃。
那么这时候的林黛玉,该怎么办?
荣国府里有王夫人、薛姨妈;
大观园中有薛宝钗;
有薛宝钗带来的薛家的仆人;
有薛宝钗通过利益交换,换来的推手袭人;
有薛宝钗通过拓展人脉换来的资源,比如莺儿的干娘,怡红院中的叶妈……
这些人已经将林黛玉团团围住,稍有不慎林黛玉万劫不复!
这时站在上帝视角的读者,恐怕也毫无办法。
而聪明的林黛玉却有。
这姑娘选择了示弱,看林黛玉在薛宝钗来看望她时是怎么说的:
宝钗点头道:“可正是这话。古人说'食谷者生’,你素日吃的竟不能添养精神气血,也不是好事。”黛玉叹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强的。今年比往年反觉又重了些似的。”
①这就是金兰契那一回,林黛玉对薛宝钗言语的回应。
她们二人之间,真的有姐妹般的金兰契吗?
算了吧,如果不是共同住进了大观园,薛宝钗和林黛玉没有关系。
如果这个时候,林黛玉马上死了会发生什么事情?
薛家会更加急速地推进金玉良缘;
如果金玉良缘成订亲,宝钗就会欢欢喜喜地做新娘。
哪还会把林黛玉放在眼里!
所以金兰契就是个伪命题。
②当时的林黛玉身体有那么差吗?
一个才十五岁的小女孩,居然说出了生死由命这种丧气话。
阅读后文就会知道,当时的林黛玉只是普通的生病。
后文中香菱学诗;后文中琉璃世界白雪红梅,那时的林黛玉表现得又抢眼又活泼。
那时的林黛玉身体很好。
所以事出反常必有妖!
林黛玉就是在对薛宝钗示弱。
那个时候的林黛玉,装得像快要死了一样。为了躲避迫害而装得快要死了一样,这种行为是《三国演义》中常用的计谋。
不要一提到林黛玉,就把她往悲秋伤春的路数上去想。林黛玉不只会看《莺莺传》,喜欢浪漫、豪迈的李白诗作的林黛玉,极有可能爱三国。
有的时候,示弱就是最强烈的反击。
尤其是荣国府的下层人物,虽然是斤斤计较,却没有那么多宅斗的心眼儿。
林黛玉主动对宝钗示好,两个人表现得很亲密。
那个时候,底下的人就会认为这是事实。
如果薛宝钗再对林黛玉有什么小动作,那就伤害了,薛宝钗用了几年时间才立的贤德人设;
林黛玉同薛宝钗关系亲密,那么史湘云和袭人做推手攻击林黛玉的一切,都将不攻自破。
只因为薛宝同林黛玉关系密切就足够,此时如果再去攻击林黛玉,就等于打脸薛宝钗。
而之后呢?
林黛玉的路该怎么走……
二.认宝钗做姐姐,认薛姨妈做娘,林黛玉为自己扫了很多雷
薛宝钗这姑娘,一向表现出端正的大姐姐的风范。
可是,她愿意给大观园中的姑娘们做姐姐吗?
答案是否定的。
史湘云早就一心一意地,想认薛宝钗做亲姐姐。
可薛宝钗从未正面回应过。
史湘云可是真正的侯门之女,史家为史湘云择婿,从未在贾宝玉身上打过主意。
薛宝钗作为一个商人的女儿,能认一下史湘云这样一个妹妹,对自己家族未来的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
那么她为什么不认?
因为宝钗,从来只想把史湘云当枪使;
因为宝钗一旦认下了这个妹妹,如果再把她当枪使,就有损自己的口碑。
史湘云这姑娘太过娇憨,有的时候只要稍加挑拨,就能冲上前去为薛宝钗挡雷。
薛宝钗的精明,史湘云看不出来,可不代表其他的人看不出。
如果二人只是普通的拐弯亲戚,那么这样相处也无所谓。
如果二人真的成了小姐妹,那么薛宝钗再这么做,就难免遭人诟病。
看清了这一切,才是林黛玉想要认薛宝钗做姐姐的原因。
林黛玉和史湘云还不一样,史湘云是史家的大小姐,史湘云同小女伴之间的相处,贾母不会过分关心。
和林黛玉完全不同。
如果林黛玉认薛宝钗做姐姐,薛宝钗不同意,那么宝钗这姑娘,会令荣国府的最高统治者贾母不满,在大观园中也就住不下去了。
这是薛宝钗不愿意接受的。
两害取其轻,宝钗这姑娘,也只能被动地接受林黛玉认她为姐姐。
之后,薛家埋在林黛玉身边的摧手彻底崩塌;
之后袭人开始加速自己对宝玉房里的控制,对金玉良缘,不再像以前一样尽心尽力。
真正的下层人物看,不清薛宝钗和林黛玉的真正关系,所以她们也不会再为了讨好宝钗,去盯着林黛玉。
这是林黛玉,为自己扫清的雷。
当然给林黛玉埋雷的,绝对不只薛宝钗一人。
薛姨妈在荣国府住了那么久,她最想达成的目的是什么?
首先,是借助培养得很优秀的女儿薛宝钗,去攀高枝。
这个高枝可以是金玉良缘,也可以是像南安郡王一类的,任何一个豪门贵族。
其实金玉良缘中,薛家从来都在两手抓,贾宝玉才是备胎。
而另一个目的呢?
是让薛蟠娶林黛玉。
这是薛姨妈隐藏已久,却从来不敢说出口的秘密。
薛宝钗大概在十三岁左右进荣国府,林黛玉认薛姨妈为妈时,薛宝钗大概十八岁左右。
在这个时间段,读者们公认,薛家是在等金玉良缘。
可很多读者都没注意到薛蟠,薛蟠比王熙凤还大,当时已经二十几岁了。
这么多年他在等什么?
必然是和薛宝钗一样,等着攀高枝。
那个高枝,就是落魄的贵族林黛玉。
如果贾母身体不好死得早的话,这门亲事,可能就让王夫人和薛姨妈做成了。
可惜贾母一直身体健康,所以这件事情同样拖了下来。
薛蟠称呼王熙凤是表妹,在宝钗和黛玉结金兰契的时间点,薛姨妈表面上,正在努力地为薛蟠张罗媳妇。
那只是在虚张声势。
薛宝钗自己也想不到,她同林黛玉的金兰契,最后会导致林黛玉认她的母亲为妈。
当林黛玉认薛姨妈为妈时,宝钗是想阻拦的。
因为林黛玉一旦认了薛姨妈为妈,薛家就不可能为了薛蟠,再在林黛玉身上打主意。
林黛玉这个妈真是认得妙,而且得到了贾母的认可!
那么此事就再难更改。
如果薛姨妈,真的为薛蟠求娶林黛玉怎么办?
恐怕对于人情练达的贾母来说,都是一个大难题,无论如何都会有一方伤了脸面。
这是贾母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可是林黛玉就收放自如地,为贾母解决了这个大难题。
黛玉等于为自己,也为贾母扫了一个大雷!
之后的林黛玉开始全面反击,从薛家一家人包围她,反击成林黛玉直接走进了整个薛家的社交圈。
那时的林黛玉直接叫薛宝钗姐姐,同时直接叫薛宝琴妹妹。
在同宝琴相处的过程中,林黛玉展示出了一个真正世家小姐的涵养和优雅。
那个时候的林黛玉,已经得到了刚进荣国府时,薛宝钗得到的全部赞誉。
而那个时候的林黛玉,最多就比刚进荣国府时的薛宝钗大两岁。
一切都来得及。
可什么是悲剧,悲剧就是不以自己的努力为转移。
林黛玉把自己变得再优秀,也无法阻止荣国府的衰败;
林黛玉把自己变得再优秀,最后也只会成为荣国府这个大家族攀高枝的筹码。
但是这个姑娘,依然凭着自己的心计和手段活到了最后。
那时她已经证明了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