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六百年前,那个没有铜臭味的男人

《晋书》里两处出现这句:
官无中人,不如归田。
“中人”指的是君王前有权势的大臣。归田指的是辞官还乡。在做官基本靠举荐的年代,陶渊明妥妥的官四代,无需跨越阶级,也没被朝廷遗忘。但自我放逐,成为世代文人的精神领袖,凭一己之力,圈出一片精神高地,无法超越。

赵孟頫 陶渊明像陶渊明标准照

基本都是这个造型,黑色幅巾,一块兽皮(披肩或者是坐垫),一支筇杖(一种实心的竹子做的拐杖)。暗喻:挂冠、在野、脚疾。面相要亲和,神态谦和而洞达。

明 杜堇 陶渊明赏菊图

明 佚名 东篱高士图

元 赵孟頫 归去来辞卷

先说说“归隐”。
子路遇荷蓧丈人,孔子曰:隐者也,又言贤者避地,其次避言。后来,孔子又说:贤者避世,其次避地,其次避色,其次避言。总的来说,孔子对“隐”的评价不负面。

明 文徵明 归去来辞书画合卷

梧桐败,菊花开。归去故园行乐处,清风明月好安排。

正是这个季节,与其官场应酬,不如山风吹一吹。手卷取“松菊候门”特写式作画做卷首。

到了西晋,“隐”成为流行的世态,嵇康辑了一部《圣贤高士传赞》、皇甫谧也写了《高士传》。连当官时,不忘往自己兜里划拉银子的孙绰也写了《至人高士传赞》。如果不传颂高士及其行事、作派,恐怕自己也嫌自己不时髦吧。但真正能将归隐落到实处,又将自己的心路历程,嗜好糗事、生活感悟,思想斗争,营生趣事写了个遍的,只有陶渊明。归隐从此就有了标杆式的案例。
下面开始陶的连环画:

南宋 佚名 柳荫高士图

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

柳下的高士,只要是头戴黑色幅巾造型的,多数是陶渊明。他用勺酌进饮,十分豪迈。看神情,似构思诗文。

清 石涛 陶渊明诗意图册

饮酒·十三

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

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

有酒就蹭,“有酒邀之”或“邀之共至酒座”,既纯洁,又简单,买个醉,倒头睡。大家有来有往,“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据《萧传》载,他常有“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的聚会。礼数不讲究,莫论出身贵贱,只图一醉,不多应酬。

明 张风 渊明嗅菊图

被和诗无数次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名句,我最喜欢宋朝葛胜仲的《浪淘沙》:“照眼黄金三径烂,可但东篱。秋老摘花吹。”痴痴捧菊嗅的形象尤其生动。

清 石涛 陶渊明诗意图册

清 石涛 陶诗采菊图轴

两个作品的异曲同工之妙,条幅更讲究构图,是描写陶渊明主题的作品中最有“高趣”的一幅。册页的南山有些喧宾夺主,高处的柳也有些突兀,但依然是册页中,氛围感拉满格的一帧。

元 钱选 扶醉图卷

据《房传》载,陶有“酣醉便返”、“不识主人”的传闻。

题款为: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君且去”。

拜拜了您内!

清 石涛 陶渊明诗意图册

饮酒·二十

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

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

明 丁云鹏 漉酒图轴

画中的琴就是无弦琴,就是普遍认可的“陶令琴”。

但是,画中其它器物有些过分讲究了。

我觉得漉酒应该用木盆,香炉、香盒也该撤下。

《晋书·隐逸传》记郡中官员招待陶时,恰好酒熟,陶就取下头上的葛巾来漉酒,以过滤杂质。完成后,又把葛巾包到了头上。好歹也算一个名士,没有偶像的包袱,真实地表现嗜酒的一面,这是对“风流”的正解。

明 陈洪绶 出处图

广州话叫“有姿势无实际”,

假装弹琴的陶,是在呼叫背景音乐?

清 石涛 陶渊明诗意图册

拟古·其五

东方有一士,被服常不完。

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

诗后面是讲弹琴的“取琴为我弹。上弦惊别鹤,下弦操孤鸾。”

《琱玉集·嗜酒篇》记载陶:畜一素琴,及一醉,一抚一拍,啸咏而已。此说法跟平常认知不会弹琴的陶不同。过分文艺,不接地气的陶大家都不大认同,认为是作者的再创作。
《晋书·隐逸传》:“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诗中涉及到的古琴曲名《别鹤操》和《双凤离鸾》,都是对隐士孤高节操的颂扬,二者皆为心曲。

宋 李相 东篱秋色图

好像来客人了,门前没有马路,所以“而无车马喧”。又要有一只小笨鸡要遭殃了。

清 石涛 陶渊明诗意图册

归园田居·其一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陶家的宴客之道就是杀只走地鸡,“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邻”,一团乡里乡亲的亲热劲儿冒着香气。在他的诗句里总泛着真诚的光泽。相比堆砌华丽辞藻的文赋——没有记忆点,难以引发共鸣,才觉得陶诗的可贵。
从来声音都能够给人很大的影响,由听觉带来的画面感会更潜层。陶将鸡犬相闻的声音拆开,用寂静的田野对比衬托出心中的“静中万籁”。

清 石涛 对菊图

种豆不在行,但是要找有松的地方捯饬个院子,菊花种上,标配就是“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清 石涛 陶渊明诗意图册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像陶这样写“朋友圈”,晒的大都是吃吃喝喝,实在让人难以想象他实际上挣扎着自己解决肚子问题。他也无所谓,只淡淡用“晨兴、带月”说明自己并未偷懒。但是年纪不饶人,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加上腿脚不便,依然要带着儿子躬耕田亩。山居生活并不是表面那样轻松闲适。可是种豆得豆,实实在在,比较名利场的虚伪,身劳亦心安。

明 戴进 抚松观瀑图

激荡的瀑布流水,陶“抚孤松而盘桓”,

后面的亭子从此就叫“陶然亭”。

清 石涛 陶渊明诗意图册

和郭主簿·其一

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

陶在《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中作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与这句“遥遥望白云”相应和。阮籍在《大人先生传》中曾以云喻道:逍遥浮世,与道俱成;变化散聚,不常其形。云起云落,阮与陶的时间差大概就是一百年,距离王维说“青山卷白云”又过了四百年。今人再“怀古”,已是弹指千年。

清 石涛 陶渊明诗意图册

止酒歌

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

暮止不安寝,晨止不能起。

喝到断片还是都都囔囔醉话连篇,就是这篇《止酒歌》的内容啦,而且嘴上说是止酒,实则赞酒的各种好处,这样说反话、耍赖式宣扬戒酒,自爆人性弱点有没有?!后世还专门有《止酒》为题的诗,不断唱和。就连“好孩子”苏辙也用它来规劝哥哥苏轼。当然,只起反作用效果,要么我们怎么能读到那么多酒后的诗词佳作呢?

清 石涛 陶渊明诗意图册

饮酒·其九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

有酒就想着我啊!逢节日,则“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有酒喝就开心啊。有田父大早就来送惊喜了。哪怕是自制的、低端的浊醪酒也甚合胃口。这种新酿的酒,特别容易醉,正好陶就是买醉的人。

明 李在 马轼 夏芷 归去来辞图册

归去来兮辞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农人春耕图景与陶的形象叠加,得知农时。

对于耕种,陶都是菜鸟心态,半路出家,只有虚心向农人请教。

清 石涛 陶渊明诗意图册

乞食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时有官宦探望“送温暖”,有送钱的,有送粮的,但陶并不领情。钱直接送到酒家去挂账,粮食直接退回去。死后的私谥“靖节徵士”,也是由来于此。“叩门拙言辞”的陶,拉下脸,只肯接受乡野农人的接济。因陶与农人交往和善谦卑,大家深知他的人品,理解他的难处,乐于相助。《乞食》是自嘲之作,也为人情味点赞。

清 石涛 陶渊明诗意图册

责子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明 李在 马轼 夏芷 归去来辞图册

两稚子在田中,有“麦到野童肩”的喜感,陶在田埂上监督,好像生怕他俩“摸鱼”的样子。

陶自言有五个儿子,归田时,孩子们也都没有成人,孩子就放养啦,抱怨儿子又懒又笨,无心向学。十三岁的三子还分不清六和七,九岁的四儿子还整天想着吃。“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算了,想开点,干了这杯再说吧。所以,也有一句家长自我安慰的俗语叫“伶俐不如痴”。
对“成功学”一屑不顾的老爸,自然贯彻体制外的教育方式,让人哑然一笑,这样的老爸再来一打吧!

清 石涛 陶渊明诗意图册

饮酒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挂寒柯,远望时复为。

明 李在 马轼 夏芷 归去来辞图册

归去来兮辞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厌恶官场的迎来送往,曲意奉承,选边站队,不会违背自己的意愿而迎合世俗,不会借助声誉以求仕途通达。当他见到连成片的松林时,就感叹那孤松反而给人以敬畏的气魄。在任何年代,“离群”需要勇气,趋同压力常常导向了个人的选择。
是清流,还是合污?人生选择不是在大银屏上的青春片里,不是在集集吊胃口的悬疑剧里,而是在每时每刻每个纠结中——送你一个理由,因为我没有决绝之勇,所以我在妥协中苟安。
不“违己”,不迁就,无媚骨,陶的“归田”是精神的突围!
陶作为田园诗人,书山书水,也书尽人格光辉!
本文作者:芷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