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梅山元皇司巴代老司上刀梯
上刀梯作为湘西梅山元皇司巴代老司的一种高风险、显神通的绝技(亦称特技)表演活动,除了出现在特定的祭祀场合中(如安坛、度法度亡等)之外,尚有展现在大型的玩年庆节活动(如正月玩大年、四月八、六月六、赶秋节、过苗年等)之中,是一种既有行业特殊性质又有社会公众娛乐性质的文化活动。
上刀梯又叫“上天梯”、“爬刀梯”或“登云刀”等,叫做“迁街求同”,是法师举行玩年庆节或者安坛传度度亡时所举行的一种大型的祭祀活动,其级别与规模和苗师“巴代雄”所举行的椎牛祭大祖神的规模几乎相等,只是在耗费资财、进行时间稍为逊色于椎牛,但在参与人数、场地广大、巴代坛班及员额、于场地内所进行的活动项目等却都远远地超过椎牛的规模。
我们先说她们的级别。椎牛所敬奉的大祖神名字叫做“林豆林且”,其神所住的地方是人民传统观念中的无上天,即最高最上的天堂。上刀梯所敬奉的神是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和太上老君,而玉皇所住的地方叫做“三十三天昊天金阙”,也是人们传统观念中的最高最大的神。二者都是最高最上层的天,最高最大的神。
在耗资问题上,椎牛需要一头水牛,一头黄牛,一头猪,两只鸡,糯米粘米,豆腐酒肉等,而上刀梯则只是需要一头猪,一只鸡,几块刀头肉及一些糍粑果供就行了。上刀梯的花费充其量也只有椎牛的五分之一。
在时间上,椎牛是四天五夜,而上刀梯则只要两天三夜。但在参与人数及场景问题上,上刀梯便远远地超过了椎牛的规模。光说巴代坛班及人数,参与上刀梯的坛班可有多地多坛多处,人员堪称三十六名甚至更多。观众则是方圆数十甚至百里之外皆至,特别是场地内活动的项目种类,如狮子、龙灯、跳桌、武术、花灯、鼓舞、秋千、苗歌等等一系列文艺及体育活动都可以在场地内举行。所谓玩年庆节者,是社会大众之事,而椎牛祭祖则只是一家一族之事(不包括合鼓椎牛在内)。
上刀梯,既是一种祭祀活动,而更是一种社会性质的民间玩年庆节的娱乐文化活动。玩年庆节,一般的是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之间的欢庆玩乐新年的活动和农历立秋节时的“赶秋”活动,如果不是上刀梯的玩年庆节活动则只有几项,一旦是上刀梯的玩年庆节活动则是齐全了,应有尽有,从这个恴义上来说,上刀梯是最齐全、最完美的玩年庆节、广大农村社会的娱乐文化活动了。
玩年庆节上刀梯的含义在于,通过巴代以上刀梯的方式,把凡间的诚敬之意传达给上苍,求上苍赐下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百业兴旺给凡民百姓。其程序为:通过巴代从其法坛请出“上坛七千千祖师”、放出“下坛八万万兵马”出来,到所邀请来上刀梯的该村寨,在主家(邀请者)设坛安奉其祖师和兵马,谓之“祖坛”或“总坛”,即司令部或大本营之意。于野外旷地布置刀梯场,谓之“老君殿、街场”。然后,巴代在主家举行启建法事,毕后穿衣戴帽,打鼓鸣锣,带兵带马从其家出发,在去刀梯场的途中“安五营、扎五寨”。到刀梯场后,分别由东、南、西、北、中五方城门进入“老君殿”前的“街市”,各地来的狮子、龙灯、武术等文艺队尾随其后,还有的身患疾病,久药无效者,只要跟着巴代尾随穿街(苗语称为“吉油迁街”),据说可以脱病而获痊愈,以前穿街队伍中多有此者,有的还要抽出一根“街条”拿在手上以加重份量。介时,锣鼓震天,火炮动地。穿街游巷,其意在于:这是在天宫的街道上穿游,天上街市的各部门都看到了这游街的队伍。实际上则是对周围的广大社会观众展示,目的在于造就气氛,扩大影响,与当今之“游行示众”一样,故称之为“穿街”,苗语叫做“迁街”。走过这些天上的街道,最后到达太上老君所住的地方-----老君殿。在老君殿前舞绺巾,意为朝拜太上老君。各坛班道艺高者,逐一尽力展示其才华,行礼、化财、奠酒,如此恭敬太上老君之后,才由领班带队去刀梯柱下用鸡防煞、开刀口、上刀梯、拜玉皇、最后下刀梯并回老君殿前收兵回坛。整个过程以“穿街”和“上刀梯”为高潮,故苗语将其称为“迁街求同”。
上刀梯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巴代在安坛或度法的时候,得要举行上刀梯的祭祀活动。这种作法的含义有三:
其一,自古以来,巴代教自称是“玉皇正教、老君门下弟子”,意思为玉皇大帝的威、德、权、功教法通过太上老君传授下来给巴代的,如今巴代学法圆滿,可以独立行教了,就要自己立坛才能广行教法,要跨过这道门坎,就必须通过“上刀梯”仪式与上天的玉皇、老君沟通,得到他们的认可才行,比如今天的要通过毕业考试才能领取毕业证书文凭一样。巴代既是玉皇正教、老君门下弟子,那末,这毕业证书就必须通过上刀梯的方式与天上的老君、玉皇沟通才能得到认可,此是其一。
其二,巴代行教的对象是社会大众,而行教的基础必须是“信”。如果不信,谁还去做这些?这与佛教的教义一样:“佛法大海水,唯信方能入。” 如果没相信,谁还去请巴代?而这“信”的前提必须是“法术”与“灵验”,用通俗的语言来说称为“本事”,衡量你有没有本事,第一是看师父教得全不全,你自己学得完整不完整,能不能得到社会大众的鉴证。第二是看你在实践中能不能过硬,有不有所作为。而今,某某巴代学业己成,师父也教完了,徒弟也学齐了,可以独立行教了,要安坛,要度法就要举上刀梯的仪式,一来是通过师父带领徒弟打锣打鼓,抬旗吹号在上天的街道游行,让天上街市的各部门都看到了这支游街的队伍,知道并承认某某巴代今天要度法;游街后并在老君殿前传法,从而得到太上老君的认可;再去通过徒弟上刀梯到三十三天昊天金阙朝拜玉皇上帝,让玉皇上帝也来认可这巴代弟子的资格。在打赤脚踩在刀刃上不伤脚,(有的还穿插举行“摸油锅、滚刺床、踩铧口”等绝技表演)这豈不是都过关了吗。二来是通过“迁街求同”(即游街上刀梯)让阳间人山人海的广大社会观众见了,在众目睽睽之下,大家都知道都看见某某巴代今天已经穿街上刀梯安坛度法,学法得全,学艺得到,今后可以独立行教了,大家可以放心地请他去做巴代、主持祭仪。此种作法也相当于过去状元游街一样,一来让大家鉴证公认,二来也提高了当事人的知明度,此是其二。
其三,巴代通过上刀梯之后,一来是取得了行教的资格,二来是获得了救苦救难的法力,提高自己本人帮助周边人们战胜灾难,摆脱疾苦的决心、意志和勇气。试想,在远古医药卫生条件落后,科学知识不发达的时代,人们(包括巴代本人在内)看到在这样大的场面中,巴代撑控自如,绝技横生,往往会自然而然地把自身的潜在功能与上苍神力融合在一起,从而达到心能转物的境界。传说中的奇特人物、特异功能、神奇法术等多产生于此,因为有潜在特异功能的人体置身于特别的场合受到潜在特异的副射之后,自然会激发出潜在功能。巴代置身其中,自然会在自己的脑海里产生出功能意识,从而把意境提升到消灾除难的作用中去,为今后的诀法咒语,比如化水去病等功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上刀梯场地的布置,原则上以街场在北方,老君殿坐北朝南为正当方位。因为客师“巴代札”是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经涿鹿之战以后过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的磨合,才形成苗汉杂居的社会格局,再通过苗汉文化交融之后才产生的客师“巴代札”,即客教、客人教,成为苗族巴代教的傍生或后来的客体产物。因此,客师“巴代札”带有浓厚的汉文化元素和气息,奉行的是“正皇正教、老君法门”的汉文化的多神教法。(蚩尤部落,苗族没有玉皇大帝,只有“林豆林且”的说法)按照汉文化的传统观念,玉皇大帝是坐北朝南的,玉帝视察凡间往往是打开南门、没有打开东天门或西天门和北天门的说法,正如当今故宫皇帝金銮殿坐北朝南一个道理。因此,老君殿坐北朝南成为不可逾越的铁打原则,其余说法都是愚昧无知、站不住脚的歪理邪说。
老君殿坐北朝南,巴代穿街拜老君后,从中门一路出来走到刀梯柱,背对老君殿(北方)上刀梯之后,于柱顶上翻转过后,就成为背南面北的方向,然后吹角鸣号,朝北念诵“朝拜玉皇”神辞,再吹角鸣号,然后下刀梯回地面。
当然,当今也有极少数的“巴代札”设置刀梯场要坐东朝西或坐西朝东,他们所说的最大理由,就是他的师父教他这样做的。当然,他有他的道理,以后自有公论。
上刀梯时所布置的“街道”有好几种名称,其街道的图形也不一样,如“玉皇街”、“老君街”、“王母街”、“筵前街”等。这些据说都是天上的街道,与今天城市中的“长安街”、“唐人街”等一样的含义。比如“玉皇街”则是三十三天昊天金阙至尊玉皇上帝所住的地方范围内的街道;而“老君街”则是太上老君道德天尊所住的蔸率宫范围内的街道。这些街道的版块图形是不一致的。
当今,学术界对穿街一词的理解与提法极不统一,有的干脆用苗语写成“牵街”,甚至还有的将其理解成“劝戒”,认为巴代在老君殿度法时奉劝弟子遵守戒条,简称“劝戒”。殊不知,巴代上刀梯不是每次都有度法的,而穿街则是每次上刀梯都必须举行的仪式,对此,“劝戒”又怎么解释?穿街又称为“穿街过巷”或“游街”等,苗语叫“牵街”,意思为在街道内行走,引伸可当公示、示众、或示威等去理解。
巴代事先砍来竹子,破成米把长的竹块,在三分之二的地方缠绕上“五色剪口纸”,下端削尖,以便插入地下,要制作几百上千根这样的花条,俗称为“街标”或“街条”,然后按照巴代手抄科本老书所画的街道图形线条,每隔一尺五左右插一根,使之连成一线,以此来代表天上某处笵围内街道。街市布置好了之后,在街中用晒席扎一方形棚子,棚子上插五色彩旗,棚下五方地面插有青、赤、白、黑、黄五种颜色的小“武猖旗”以及“街条”;棚口有“花香青牛卧,山高碧水流”的神联;里棚上方贴有纸剪并书写老君神坛有关内容的“吊晖吊卦”;里面摆一张大桌,上摆香米利什,刀头酒礼,烟茶果供等供品,桌后的壁上张挂“三清神轴”,此棚谓之“老君殿”,面对前方不远处之刀梯柱,是专门供奉太上老君及三清大道天尊的场所。
刀梯柱一般设在老君殿对面的地方,多为南北之向,即从老君走过去便可上刀梯,到顶上翻过来时正好面向老君殿,这样才好高声朗诵朝礼词拜玉皇,因而多为南北之向,老君殿坐北方,刀梯柱在南方,上登顶端翻过去后正好面北礼拜玉皇。
刀梯柱一般多用枫香树来做,并且要才砍下来的生木料,这样才有重量,有高3.6丈或2.8丈、2.4丈之别。3.6丈者为“玉皇街”的要求,要用钢刀36把;高2.8丈者多为“老君街”或“王母街”的要求,要用钢刀28把;唯有高2.4丈或更短一些的则为“筵前街”或“天王街”的要求,要用钢刀24把或12把不等。一般情况下最下方的三把和最上方的三把多用木刀,便于起步和翻转。刀把悬挂红绸,以为彩样。刀梯顶上插有五杆五色小“五猖旗”,以示天兵护法。刀梯柱不是栽于地下,而是立在一扇石磨上面的。柱底要钜平,最好中间稍凹一点。若在2.8丈以下的一般要立于饭桌上面,饭桌摆平稳后,用木桩加固,在于桌面摆一扇磨盘,石磨上摆一件簑衣,以防打滑,再于簑衣上面树立刀梯柱。立柱前,先要用竹子做拉线4根,拉住四面,行成对峙。拉线不用搓索软索,防其张缩而造成危险。
立刀梯柱时,巴代要用诀法咒语“下定根法”,手托神水面对石磨化符念咒,然后喷水一口,如此三次方能树起。立起之后,于四面打木桩定住拉线,派专人看守。于刀梯下方插上“五猖旗”以及三柱香,然后用晒席将刀梯柱子围住,只留一线小口以便装香就行了,晒席用篾条捆住,不许有人近前观看,以保绝对安全。
上刀梯法事的时间为两天三夜,具体程序为:头天下午从巴代法坛放兵出坛,于半路上挖土孔、化牢井收邪师。来到主家,晚上剪纸制作街条、吊挂、武猖旗、写表文等一应筹备事宜,主家则做豆腐、杀猪、打糍粑等后勤工作。
第二天清早,巴代布置街场、主人扎老君殿。早饭后进行祖坛内有关一应法事,如铺坛、收祚、藏身、请水、立造坛场、结界、坐兵场、请法主等。午饭后巴代分兵两路:于老君殿坐堂的一路称为“坐坛师”,从祖坛带人去穿街的一路为“行坛师”。坐坛师一行人则先去老君殿请水铺坛,准备接待后面穿街的队伍。行坛师一行即于祖坛内踩九州、发兵、出门一路立五营、扎五寨、直到野外刀梯场进五门,穿街,然后于老君殿前朝拜,朝拜活动的主要形式是舞绺巾。
舞绺巾又叫“舞令旗”或“绺巾舞”,是苗族客师“巴代札”祭祀性质的舞蹈形式之一,舞蹈名称以手中所拿的道具(绺巾)而得名,传说古代是在溪河柳岸凉荫下手执柳枝配合足蹈而舞动的一种娱乐形式,后来苗族人在迁徙途中挂烂了衣服,按照苗师“巴代椎”的教规习俗将布条缝拢成为现在的绺巾,由24条绣花布条联缀而成,长约40厘米,上端宽3厘米,下端宽5厘米,由一根长30余厘米木棒穿上作柄而就。又,由于其布条形状如同古代武官之令箭相似,绺巾又被称为“令旗”,客师“巴代札”舞绺巾又被称为舞令旗。舞绺巾时,客师“巴代札”身穿红色法袍,头戴红巾冠扎,左手握绺巾,右手拿师刀踩鼓踏锣,跳跃起舞,时而护卫,时而转身,时而叩拜,时而扬气,氛围肃穆,场面庄严,神秘兮兮,不可度量。其基本动作有:“三拜九叩”、“扫堂扫殿”、“踩动五方”、“拜王母”、“上三路”、 “中三路”、 “下三路”、“翻天倒地” “差兵”、 “步罡”、 “差五路”等等三十六式。其动作柔中有刚,庄重有力。其锣鼓伴奏节拍严谨,时间可长可短,视祭祀要求而定各种套路。
通过舞绺巾的形式在老君殿前热闹一番之后,大家回兵转到主家祖坛进晚餐,此为“头天穿街”,苗语称为“迁头到街”。
当天晚上,巴代于祖坛内重复铺坛结界坐兵场等法事,请法主后即用诀咒化造神水,念“封刀咒”,喷神水、打“阴卦”封刀口,36把钢刀逐一喷水打卦封住,若有哪一把经过念咒喷水、打封三次都没有得“阴卦者,说明此把纲刀曾经做过坏事,比如曾经杀死过人了,那末,就要在此把刀上做出记号,第二天钉钢刀上柱时就不能让刀口朝上的。封刀过后,用巴代的红衣包住,到第二天清早才让主家人等带去安在刀梯上,才立刀梯。穿头天街是没有立刀梯柱的,以程序性质来说,立刀梯应该为头一天的法仪和事务,但为了安全起见,摆到第二天清早才来树立。
第二天为正式穿街、上刀梯的日子。该日清早,立刀梯柱。早饭后,发兵去刀梯场举行“穿上午街”仪式活动,完毕回兵进午餐。午饭后又发兵去“穿下午街”,如度法者,于街场老君殿当众举行度法仪式,师徒对答、传度完毕时,传度师于传法座上宣布:
师父传法圆满,弟子得法齐全。
殿外有一重刀梯,三元引度师引他上去。
天真地神,共为鉴证。
毕后徒弟行跪拜大礼,起身后鸣“老君角”三声,座上师父即鸣“玉皇角”三声,互礼后,徒弟即在引度师的引领下去刀梯柱边启开围棚,用鸡防煞,用神水抹脚板,才一步一步地登上刀梯,边上刀梯还要边用手撕去包在刀子上的白纸,此举名为“开刀口”,在众目暌暌之下,从容不迫,不慌不忙地上去,来不得半点虚假的。
如果是玩年庆节的活动所上的刀梯,则没有这传度仪式,除此之外,一切无异。
上登顶端,有胆大者,还要在顶上翻天竖跟斗,有的还在柱顶上插钢叉,脱净衣服将肚皮抵在叉尖上平卧,伸直四肢,让在下方的一个巴帮其旋转钢叉把,使其在高空中旋转,名曰“暮鹰展翅”。然后收功翻在刀梯另一边,面朝老君殿,鸣角三声,柱下的巴代也答鸣三声,老君殿也附角三声,然后这上刀梯的人才高声朗诵朝拜王皇词:
日头出来渐渐高,脚踏阳州铁板桥。
师父带我天上走,玉帝殿前走一遭。
一拜玉皇当厅坐,二拜正道李老君。
三拜三元大法主,四拜四大四天尊。
五拜五营多兵马,六拜六丁六甲神。
七拜王母仙宫坐,八拜投坛保举人。
九拜三清并大道,十拜满堂众师尊。
一十一拜拜完了,一十二拜转凡尘。
借动本坛三通鼓,带兵带马转回身。
念完以上“拜玉皇”词之后,面对前面的老君殿,鸣角三声,柱下的巴代也答鸣三声,老君殿也附角三声,然后才从容地下刀梯,毕后才又上第二人、第三人。还有的身患疾病,久药无效者,只要上一级或两级刀梯据说也可以脱病,旁人来上也是常有的事。
上刀梯后,观众多已离场回家,而巴代队伍则须回到老君殿前,摇旗登车,各自收兵回坛,只有主法坛班用诀法撤老君殿,然后收兵回祖师坛,撤祖师坛后,才领兵回自己法坛去了。
从上面的程序及其作法中,我们不难看出苗族的“人神合一、天人合一、阴阳合一”的思想观念。古人设教,无非是为世人所用,假借神灵天堂以服务于人,通过两天三夜的时间,穿了三次街,上了一回刀梯,把观念中的天堂街市、神府衙门给活灵活现地布置出来,让人们看得清楚明白。从营造出来的气氛中吸收出对人类有益的精华和元素,来为人类消除灾难,制造欢乐,排除干扰,战胜困难树立起精神支柱和坚定信念,这无疑也是人类“利生”文化的一大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