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岁的辛弃疾写下一首凄美之作《鹧鸪天·博山寺作》,无一字不忧愁,无一字不伤感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一生忠心耿耿,忧国忧民,从他身上最能够体现出古代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由于他生活的时代动荡不安,整个帝国也是摇摇欲坠,为了实现人生理想,为了可以去到战场建功立业。辛弃疾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了远大的志向,并且用实际行动去证明,一个人偷偷地去到南方,并且到达了前线,还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

当时的南宋朝廷其实没有想过要收复北方的失地,正当辛弃疾在战场所向披靡时,却被召回后方,从此他再也没有上过前线,由于他训练的军队,也最终没有受到重用,对于一位有理想的青年来说,那是致命的打击,为此辛弃疾的后半生非常的痛苦,每天都处于悲痛之中。

辛弃疾被调回后方知道难以有出头之日,也不可能再让他上前线,于是他选择去到江西上饶隐居,生活在带湖,在那里像一个老农一样,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一时期生活看似平淡如水,可是对于辛弃疾来说,那是一种折磨,为此他写下了很多的感伤之作,以此来表达内心的苦闷,其中像这首《鹧鸪天·博山寺作》,便是那一时期的代表作。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写这首词时辛弃疾已经42岁,时间是公元1182年,这时他在带湖已经生活了很长的一段时间。虽然这首词没有出现一个“愁”字,可是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了一种感伤之怀,还有词人的孤独之感。明明自己有出将入相的才能,可是偏偏没有机会,在乡间浪费了所有的时间,以至于已经42岁了,可依旧一事无成,所以辛弃疾很伤感,也非常的忧愁。

词的上片写出了一种无奈之感,也流露出了淡淡的忧伤,从起句就显得别具一格,每一句都流露出了词人的无奈;不在往帝都的路上奔波,却多次前往山中的寺庙游玩,可能那寺庙看到我都非常的讨厌。现在我已经没有了更多的理想,过着有味无味的生活,在这两者之间寻找乐趣,在材与不材之间度过这一生。可见当时的辛弃疾悲痛不已,骨子里就充满了忧愁,所以看似写得很一般,但是句句直击人心。

整个下片则是突出了词人高尚的品格,还有对于人生最深沉的感悟,这样的一种描写,也是体现出辛弃疾家国情怀;我宁愿保持自我的独立人格,不会去趋炎附势,只做最好的自己,不刻意去追名逐利。我走遍了人间,可是现在依旧还是生活在这乡村,只能是接受这样的生活。屋前屋后的松竹是我的朋友,花儿和鸟儿是我的兄弟,世间万物都让我很感动,我们都可以成为朋友。

今天就给大家推荐这套诗词传:《李清照词传》《李煜词传》《苏轼词传》《辛弃疾词传》《仓央嘉措诗传》《纳兰容若词传》,全套一共有六本,代表了六位作者传奇的一生。

在《苏轼词传》中,我们可以看到苏轼面对人生的困境不服输的精神,看到苏轼面对无比艰辛的生活依然不放弃的人生态度,看到苏轼豁达的人生观,淡然的人生态度;

在《辛弃疾词传》中,我们可以看到辛弃疾壮志未酬的无奈,看到空有一腔热血却不被重用的辛弃疾,不免为辛弃疾所感伤;

在《李煜词传》中,我们会看到李煜身为一代帝王的无奈,看到李煜沦为阶下囚之后的悔恨,引发我们深深地思考,让我们更珍惜自己当下的美好生活。

全套六本书记录了不同的六位作者的生平小故事,读他们的诗词,品味他们的人生,感受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然后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用他们的智慧解决我们现在的麻烦,才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大家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读一读,感受一下古诗词对我们的熏陶,让自己增长见识,提升气质,岂不是很好!

(0)

相关推荐